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验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Chordin、BMP6基因表达载体,以及将其单、共转染至成纤维细胞中,分析mRN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探究两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采集40日龄的胎羊皮肤组织样品,通过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Chordin、BMP6基因)片段,利用SoSo试剂盒将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鉴定正确后,将pcDNA3.1-Chordin和pcDNA3.1-BMP6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振荡培养。提取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pcDNA3.1-Chordin、pcDNA3.1-BMP6单、共转染至成纤维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hordin和BMP6转染后表达量的变化并探究两基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Chordin、BMP6基因的表达载体,共转染成纤维细胞后Chordi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共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转染组,BMP6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且共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转染组。Chordin基因抑制了BMP6基因的表达,BMP6基因促进了Chordi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敖汉细毛羊BMPR1B基因的表达载体及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40日龄的胎羊。首先,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BMPR1B基因序列信息以及pcDNA3.1序列设计1对含有同源臂的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BMPR1B基因片段、利用SoSo试剂盒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鉴定pcDNA3.1-BMPR1B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其次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cDNA3.1-BMPR1B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MPR1B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酶切、测序鉴定pcDNA3.1-BMPR1B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且转染成纤维细胞后BMPR1B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BMPR1B基因表达载体,并且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Notch1基因表达载体及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表达量变化。试验以敖汉细毛羊40日龄胎儿为研究对象,提取RNA反转录并参照Gen Bank中Notch1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Notch1基因片段,将得到的Notch1基因片段连接至pGM-T载体,构建pGM-T-Notch1克隆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后构建pcDNA3.1-Notch1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将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pcDNA3.1-Notch1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otch1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质粒pcDNA3.1-Notch1构建成功,并且转染成纤维细胞后Notch1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Notch1基因的表达载体,并且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敖汉细毛羊Hoxa7基因表达载体以及研究表达载体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试验从40日龄敖汉细毛羊肩部皮肤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Hoxa7基因的CDS区序列设计1对引物;将PCR扩增获取的Hoxa7基因CDS片段连接到pEASYTM-T1载体上,构建pEASYTM-T1-Hoxa7克隆载体,将克隆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从pEASYTM-T1载体上切下Hoxa7基因片段,连接到pcDNA3.1表达载体上,再次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oxa7瞬时转染到传代的成纤维细胞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blot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Hoxa7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oxa7构建成功;瞬时转染到成纤维细胞中后, Hoxa7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敖汉细毛羊Hoxa7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敖汉细毛羊Chordin基因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成纤维细胞中,分析Chord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40日龄的胎羊为研究对象,采集组织样品,参照Genbank中Chordin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含有同源臂的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利用SoSo试剂盒将目的片段连接至表达载体pcDNA3.1上。鉴定后符合标准即可将pcDNA3.1-Chordin重组表达载体转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振荡培养。经质粒提取后将重组质粒pcDNA3.1-Chordin转染至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hordin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普通PCR反应产物经电泳检测后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位于2874处,且条带单一无杂带;表达载体pcDNA3.1酶切效果良好,经电泳检测其大小位于5428 bp处,且条带单一无杂带;连接后经测序鉴定pcDNA3.1-Chordin表达载体无碱基突变,pcDNA3.1-Chordin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后,经检测,转染组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Chordin基因的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且表达,为进一步对Chordin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试验采集敖汉细毛羊肱二头肌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中DKK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获得DKK1基因片段,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pEASYTM-T1-DKK1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maxGFP-DKK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maxGFP-DKK1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KK1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发现,重组质粒PmaxGFP-DKK1构建成功,大小为3 956bp,并成功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转染细胞后DKK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KK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试验采集敖汉细毛羊肱二头肌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中DKK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获得DKK1基因片段,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pEASYTM-T1-DKK1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maxGFP-DKK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maxGFP-DKK1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KK1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发现,重组质粒PmaxGFP-DKK1构建成功,大小为3 956 bp,并成功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转染细胞后DKK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KK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Hoxa5基因的质粒及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试验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40日龄的胎羊。首先,通过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 Bank中Hoxa5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Hoxa5基因片段、将得到的Hoxa5基因连接到pGM-T载体,构建pGM-T-Hoxa5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cDNA3. 1-Hoxa5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其次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质粒pcDNA3. 1-Hoxa5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oxa5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质粒pcDNA3. 1-Hoxa5构建成功,并且转染成纤维细胞后Hoxa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 0. 05)。表明: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Hoxa5基因的质粒,并且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终建立诱导小鼠iP S细胞为成肌细胞的方法,试验在克隆小鼠Myo D基因的基础上,将其与pc DNA3.1载体连接,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免疫荧光检测和流式分析等技术对转染前后细胞的Myo D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克隆获得Myo D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Myo D-pc DNA3.1;转染Myo D-pc DNA3.1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免疫荧光检测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表达Myo D基因的红色;Real-time PCR检测其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至8.926±0.010;经BD Accuri-C6个人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约有93%的转染细胞表达Myo D蛋白,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表达Myo D蛋白而呈现的绿色荧光。说明已成功构建特异表达Myo 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Myo D-pc DNA3.1。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Noggin基因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成纤维细胞中,分析Nogg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实验以40日龄胎羊为研究对象,采集组织样品,通过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切胶回收后连接到pEM-T1载体,构建pEM-T1-Noggin后转染到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pEM-T1-Noggin后进行酶切鉴定。鉴定后符合标准即可构建pcDNA3.1-Noggin重组表达载体,转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振荡培养,将重组质粒pcDNA3.1-Noggin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oggin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酶切、测序鉴定pcDNA3.1-Noggin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转染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Noggin基因功能,为进一步在个体水平上研究Noggin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克隆奶牛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的蛋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其CDS序列和编码蛋白特性。以牛肝脏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奶牛BMAL1基因中带有同源臂的CDS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酶切线性化的pc DNA3.1-Puro-N-3HA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及测序结果均符合预期的质粒命名为pc DNA3.1-3HA-c BMAL1。将空载与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验奶牛BMAL1基因的过表达效果,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BMAL1基因CDS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结果显示,pc DNA3.1-3HA-c BMAL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成功实现了BMAL1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过表达;牛BAML1基因与绵羊、山羊同源性最高,BMAL1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其上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利用环状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表达环状RNA mmu-circ-Pax3.1的可行性。利用反向PCR及测序证实mmu-circ-Pax3.1的存在,将其对应的线性序列克隆到环状RNA表达载体pc DNA3.1(+)CircRNA Mini Vector中,构建重组载体pc DNA3.1(+)CircRNA-mmu-Pax3.1,经PCR、酶切、测序等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转染到293细胞中,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最后利用RT-PCR检测正常细胞组、空载体组及试验组中环状RNA mmu-circ-Pax3.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环状RNA mmu-circ-Pax3.1表达载体,可在293细胞中高效转录mmu-circ-Pax3.1。试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环状RNA mmu-circ-Pax3.1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使其高效转录,为深入研究mmu-circ-Pax3.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血管内皮因子(VEGF)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载体并对其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探索。实验构建了以VEGF基因片段为靶位点的3个siRNA质粒载体,即PGC-1、PGC-2、PGC-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干扰载体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利用ELISA测定3个干扰载体转染入成纤维细胞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组转染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47.78、24.45、8.36、13.99 pg/mL,转染载体PGC-2的成纤维细胞中VEGF表达量最少。上述结果说明,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可发生RNA干扰现象,且干扰载体PGC-2的干扰效率最高,RNA干扰技术有效改变了VE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82-1988
为了获得绵羊MSTN基因敲低成纤维细胞株,克隆获得MSTN基因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设计合成并筛选3种MSTN基因干涉序列(M1、M2和M3),构建相应的3种RNA干涉载体;将MST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单独或分别与3种RNA干涉载体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检测其对MSTN基因表达的干涉效率以获得最佳的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将筛选的RNA干涉载体线性化后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通过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株。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得到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的绵羊MSTN基因序列,并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TN;构建获得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pRNAT-M1、pRNAT-M2和pRNAT-M3;与单独转染pcDNA3.1(+)-MSTN后293GP细胞中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比,转染干涉载体后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其中pRNAT-M1干涉效率最佳;将pRNAT-M1线性化后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并利用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均呈现正常;PCR检测结果显示,pRNAT-M1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MSTN基因敲低的绵羊成纤维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11):91-94
MEQ基因是马立克氏病病毒(MOV)血清1型特异性基因,为了研究MEQ基因的致瘤机理,本研究构建了MEQ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首先采用TA克隆将MEQ基因片段连接p MD19-T,构建成p MD19-T-meq,然后采用Eco RⅠ、Xho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将MEQ基因克隆至p VAX-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p VAX-1-meq真核表达质粒。提取p VAX-1-meq质粒转染至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转染后提取贴壁细胞中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EQ基因、错配修复相关基因、p53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p VAX1-meq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表达。MEQ基因转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SH2和MLH1基因)、p53基因的m RNA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MDV感染造成宿主DNA损伤后,MEQ基因影响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宿主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导致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克隆BB基因型小尾寒羊的BMPR-IB基因编码区,构建重组载体,瞬时转染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并对BMPR-IB等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扩增BMPR-IB基因完整编码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BMPR-IB,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LTXPLUS介导转染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并分别于转染后48和72h收集细胞,分别提取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得到了包含BMPR-IB基因完整编码区全长在内的1 550bp片段,与已知序列高度同源;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表明,转基因组细胞中BMPR-IB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GF-Ⅰ基因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1),TLR4、IFN、MHC、PNRP、GDF5、IN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染组BMPR-IB、IGF-I的表达有所增加,BMP4、TLR4的表达略有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小尾寒羊BMPR-IB基因在山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为转BMPR-IB基因阳性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BMPR-IB(BB型)基因的过表达能上调IGF-Ⅰ基因的表达,下调TLR4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获得具有毛囊表达特性的转蜘蛛牵丝蛋白基因细胞株。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棒络新妇属蜘蛛的cDNA片段合成拟蜘蛛牵丝蛋白基因单体S,加倍后连入pEGFP-N1框架载体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K-2S,转染新疆美利奴细毛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后筛选单克隆,并通过PCR在DNA、RNA水平检测阳性克隆。基因合成后测序结果显示序列正确,酶切得到正确目的条带,筛选出阳性克隆并且可以在基因组及cDNA上扩增出目的片段。本研究成功将蜘蛛牵丝蛋白基因转入新疆美利奴细毛羊细胞,并在RNA水平表达,为培育毛囊特异表达蜘蛛牵丝蛋白基因并具有更高机械性能羊毛的新型细毛羊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2,CRABP2)基因在肌肉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试验从成年小鼠肌肉组织中提取RNA,经反转录获得c DNA样本,RT-PCR扩增小鼠CRABP2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入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PCR扩增、双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后提取去内毒素质粒,将其转染C2C1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c DNA3.1-CRABP2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及其在体外细胞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构建鸡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趋化因子受体5(CCR5)真核表达系统,并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观察其表达情况。以鸡基因组DNA为模板,PCR克隆出鸡的CCR2和CCR5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将克隆出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CCR2、pc DNA3.1(+)-CCR5,酶切鉴定后测序。加Kozak序列和myc分子标签后,瞬时转染CHO-K1细胞,用反转录PCR(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转录、翻译水平鉴定重组质粒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鸡CCR2、CCR5的CDS序列,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c DNA3.1(+)-CCR2-myc、pc DNA3.1(+)-CCR5-myc构建成功,RT-PCR、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的重组质粒能在CHO-K1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本试验成功构建出鸡CCR2和CCR5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CR2、CCR5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湖羊FecB基因在新疆细毛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携带FecB多胎基因的高繁殖率新疆细毛羊,本研究提取了湖羊卵巢的总RNA,在此基础上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扩增得到了湖羊的FecB基因,再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了pMD19-T-FecB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得到了pEGFP-N1-FecB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与酶切证明,成功构建了pEGFP-N1-FecB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新疆细毛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药物筛选获得了表达湖羊FecB基因的阳性新疆细毛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培育高繁殖率的新疆细毛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