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80-182
在峨眉山地区从不同的灵芝种质资源、栽培基质配比、定植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朵型较大的灵芝种质资源ZL81林下栽培时,生长周期较短,为114 d,产量较高,为69.53 g/(kg·袋);使用配方为棉籽壳40%、杂木屑35%、玉米芯15%、麦麸8%、石膏1%、石灰1%的菌袋进行林下栽培时,产量最高,为71.3 g/(kg·袋),多糖含量为1.02%,三萜及甾醇含量为0.83%。采用菌棒横竖交叉为2层摆放的定植方式(第2种),产量为76.23 g/(kg·袋),优于将菌棒平铺的定植方式(第1种);2种定植方式栽培出的灵芝多糖含量相近,第1种定植方式三萜及甾醇含量优于第2种,为1.05%。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6,(4):11-11
南京润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灵芝菌棒,回收灵芝成品,培训灵芝栽培技术,提供栽培灵芝包括搭建大棚所需要的农资产品,有意栽培灵芝的农户可直接与他们联系。地址:南京市高淳经济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松杉灵芝栽培基质有木屑、段木,栽培方式有大棚栽培、仿野生林下栽培。本试验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吉林地区不同基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栽培松杉灵芝5个样品多糖含量依次为1.03%、0.77%、0.92%,0.86%,0.91%,野生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6%,木屑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0%,段木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92%,1.03%;木屑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低于段木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或大棚栽培得到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木耳田间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实验研究了全光照微喷条件下,地面摆放方式对木耳产量、色泽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上摆放黑木耳菌棒的前期产量提高25.6%,远高于地膜上摆放菌棒的产量,草地单个菌棒提高产量35%;与铺地膜相比,草地上摆放菌棒前、后期的单耳面积分别提高21%和11.8%,单耳平均重量分别提高13.8%和21.1%。2 种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的色差值相差不大,但地面铺膜的病害情况比草地上严重。露地栽培时草地菌棒摆放方式更适合黑木耳生长。  相似文献   

5.
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套种灵芝的生产模式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2种茶园套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式,分析比较2种茶园套种方式与常规室外荫棚覆土栽培方式之间灵芝的生长性能、商品性状及其品质的差异。【结果】茶园套种模式下,灵芝可以正常出芝并生长发育成熟,其商品性状正常,但生长性能和商品性状均不如室外荫棚覆土栽培。与室外荫棚覆土栽培相比,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2种茶园套种下的灵芝菌棒下地后生长时间分别慢25、 18 d,出芝率分别显著降低12.8%和14.5%(P0.05),生物转化率分别降低10.48%和4.49%(P0.05)。茶园套种时灵芝的多糖、总三萜和氨基酸等含量与室外荫棚覆土栽培均无显著性差异;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的灵芝多糖含量为1.09%和1.08%,比荫棚覆土栽培的灵芝高9.90%和9.29%,总三萜含量为1.19%和1.21%,比荫棚覆土栽培的灵芝高11.48%和13.55%。【结论】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下灵芝可以正常生长,茶园套种可提高灵芝的品质,但对生长性能和商品性状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灵芝品种G1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代料栽培和椴木栽培这2种人工栽培方式,分析常用的不同人工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以及采摘后灵芝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得出实验室条件下,生长状况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灵芝栽培方式,以期为灵芝种植产业和消费者选购灵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代料栽培灵芝菌丝洁白绵密、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生长周期较短;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12%,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05%。椴木栽培灵芝菌丝疏松发黄,生长速度较慢;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0.99%,三萜化合物含量为0.98%。不同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及采后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优良的代料配方栽培优于椴木栽培。  相似文献   

7.
灵芝素有"仙草"美誉,紫灵芝是其特有种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保肝护肝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粤东北山区天然气候条件适宜,非常适合紫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该文介绍了栽培时间、段木树种选择、菌种选择以及制种、装袋、灭菌、接种、菌棒培养与种子、出芝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紫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要点,以期充分利用粤东北山区林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松杉灵芝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立地条件、菌种制作、栽培方式(码垛栽培、覆土栽培、打孔栽培)等方面总结松杉灵芝林下栽培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提出注意事项,以期为松杉灵芝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吊瓜田套种灵芝,可充分利用吊瓜田的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还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介绍了灵芝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套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人工智能气候室中研究富硒灵芝的栽培方法,为灵芝商业化栽培和富硒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硒矿粉为硒源,以灵芝为富硒载体,采用固体基质栽培方式进行富硒灵芝培养,结合多糖和总三萜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个试验处理的固体基质菌包分别添加0(CK)、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 μg硒,所产出的孢子粉硒含量分别为0.13、1.10、3.20、4.40、6.80、7.70 μg/g,硒富集系数分别为1、8.5、24.6、33.8、52.3、59.2;所产出的子实体硒含量分别为0.35、1.30、5.15、10.90、16.25、17.05 μg/g,硒富集系数分别为1、3.7、14.7、31.1、46.4、48.7。【结论】灵芝孢子粉和子实体中的硒含量随灵芝固体基质菌包中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在6个试验处理中,灵芝孢子粉和子实体的产量以及所含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灵芝是传统的名贵药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人工栽培灵芝技术发展迅速,栽培规模快速扩大,促进了灵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以内地灵芝栽培的先进经验为基础,结合近年在海东市民和、乐都等区县的引种试验示范的结果,总结推广海东灵芝栽培技术,有效推动了海东灵芝产业发展,为规模化生产,衍生灵芝产业及效益链奠定了基础,并将成为海东市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西藏野生灵芝资源丰富,人工栽培西藏野生灵芝市场前景广阔。笔者对采集到的西藏野生灵芝菌株,进行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为下一步西藏野生灵芝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拉萨地区大量建设阳光温室,灵芝作为优良药用菌,对阳光温室经济带来机遇。利用实验室与阳光温室互补配套栽培灵芝,可有效提高灵芝栽培的成功率。菌种制备以及培养料的配制,栽培方法的选择以及病虫害的防治都可影响灵芝产量,而准确控制温湿度则是关键。总结拉萨地区进行灵芝人工栽培试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灵芝人工高产代料捆绑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合  王随心 《农技服务》2010,27(4):516-517
用桦木木屑代料栽培灵芝,菌丝长满后,采用栽培袋脱袋、无纺布捆绑、埋土出芝的方式,可获得高产和大型灵芝。与段木栽培灵芝相比,该方式成本低、有利于环保,产量已接近或超过段木栽培灵芝。  相似文献   

15.
从栽培场所与优质种苗的选择、前期准备、适时栽培、出芝管理和适时收粉等方面介绍了灵芝孢子粉的家庭式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6,(1)
正灵芝【Ganoderma lucidum】别名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万年蕈。在我国野生灵芝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华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药用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灵芝逐渐开始进行人工培养,并且栽培技术不断进步。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着手灵芝人工栽培。20世纪70年代,人工栽培已经应用于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栽培数量和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其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费县天蒙山位于蒙山山脉东段,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当地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灵芝生长,天蒙景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资源进行仿野生栽培灵芝,培育出来的灵芝生物转化率较高,其性状与野生灵芝相似,菌伞的外形好,色泽美观,是一种品质很好的栽培灵芝。灵芝对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非常高。目前,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方式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2种模式。椴木栽培的灵芝朵型大、品质好,色泽美观。袋料栽培可以分为瓶栽、袋栽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灵芝的栽培,最初采用瓶栽室内培养,后来发展为袋料栽培,近几年发展为大面积短段木熟料露地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每立方米木材的栽培面积为22.5平方米,可收灵芝15公斤左右,其产品质量好,可供出口,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地栽灵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灵芝反季节栽培,通过低温抗逆菌株、栽培基质、地热线温度调节与铺设深度的组合、出菇温度控制方法、光照强度的筛选,以获得冬季栽培灵芝的最佳搭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栽培灵芝的最佳搭配为:日光温室覆土栽培鹿角灵芝,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蔗糖1%,灵芝畦铺设地热线升温,地热线深度为距覆土上表面13~15 cm,温度设为27℃,畦面搭建小拱棚保温,出菇最佳光照强度为5 000 lx。此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获得的灵芝产量高、质地好、整齐度高,适合北方地区冬季灵芝的栽培。  相似文献   

20.
初洋  倪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4-1925
[目的]提高栽培灵芝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芝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红芝为材料,筛选灵芝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料培养基,并对以棉籽壳为栽培主料的麦麸添加量进行筛选试验,确定灵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结果]红芝在棉籽壳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与其他培养基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在玉米粒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红芝在棉籽壳加木屑培养基中产量最高,品质好。棉籽壳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为20%时红芝产量最高,但与麦麸添加量15%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灵芝生长的最佳母种培养基是棉籽壳,最佳原种培养基是玉米粒,最佳栽培料培养基是棉籽壳加木屑,最佳麦麸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