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和“最小二乘法”公式统计分析得出中华真地鳖(Eupolphaga sinensisWalker)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有效积温为807.51℃/d,有效积温预测式为N=(807.51±69.73)/[T-(13.20±1.36)],据此简要的叙述了在孵化中华真地鳖卵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38.36,34,32,30℃,相对湿度约70%的条件下,对皖南中华蜜蜂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中蜂受精卵发育的理论起点温度为21.482℃,有效积温为1113.263 h℃;未受精卵发育起点温度为22.067℃,有效积温为1104.368 h℃.  相似文献   

3.
方文富  梁铁军 《中国蜂业》2007,58(6):10-11,14
本文在37℃、35℃、33℃和31℃,相对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对不同温度对中华蜜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①中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②中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9.678℃;③中蜂工蜂封盖子的有效积温为4296.584677h℃;④封盖子的发育期(h)的预测算式为N=4296.58467(7/T-19.678)。  相似文献   

4.
利用变温动物的有效积温法则选用 5个不同温度对两种天蚕卵进行孵卵处理 ,测定出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速率 ,利用统计学最小二乘方法 ,计算出两种天蚕卵的孵卵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测定结果 ,大别山天蚕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分别为 7℃± 1 .8℃、1 51 .8± 1 8.4日度 ,长白山天蚕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分别为 6 .8℃± 2℃、86± 1 1 .5日度  相似文献   

5.
驯鹿狂蝇蛆病是驯鹿狂蝇的各期(Ⅰ期、Ⅱ期和Ⅲ期)幼虫寄生于驯鹿鼻腔、咽喉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驯鹿疾病,该病在驯鹿群中流行严重,感染率在95%左右,对驯鹿的危害较大。试验对驯鹿狂蝇蛆Ⅲ期幼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29℃、31℃、33℃、35℃和37℃,相对湿度40%~60%下,对意大利蜜蜂蜂王封盖子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①蜂王封盖子的发育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②发育起点温度为22.05℃,有效积温为2367.324h℃;③蜂王封盖子的发育期(h)的预测式为N=2367.324/(T-22.05)。  相似文献   

7.
正胃蝇属的成蝇形似蜜蜂,雌蝇下腹部有一长而弯曲的产卵器,可将卵产于马毛上。鼻胃蝇将卵产在马下颌间隙的毛上,红尾胃蝇将卵产于口唇周围,肠胃蝇则将卵产于前肢和肩部被毛上。肠胃蝇第一期幼虫可在舌背面上皮的前2/3处及臼齿间隙发现;第二期幼虫可见于齿间隙、舌根部及胃壁。胃蝇属其他蝇的开始移行部位尚不明确。鼻胃蝇第一期和第二期幼虫通常隐藏于齿龈线下的齿间脓腔中,可延伸至臼齿根部。鼻胃蝇第三期幼虫呈淡黄色,每节上有一排刺,常见于宿主十二指肠第一壶腹部;其他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伊犁部分地区伊犁马感染马胃蝇三期幼虫的流行情况,本调查小组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经过9个月的调查,通过药物(伊维菌素)驱虫对新疆伊犁部分地区107匹伊犁马进行了马胃蝇蛆病的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伊犁马感染了4种马胃蝇幼虫,共计收集2 791个胃蝇属幼虫,其中鼻胃蝇三期幼虫为常见物种,占比83.18%(89/107)。整个物种多样性中,物种的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鼻胃蝇34.15%(953/2 791)、兽胃蝇(831/2 791)、红尾胃蝇21.39%(597/2 791)、肠胃蝇14.69%(410/2 791)。春季与秋季驱虫后收集的四种虫体显示,春季虫体(1 678)均高于秋季采集(1 113)。伊犁马胃蝇属的物种丰富,在自然放牧状态下感染马胃蝇蛆病的现象较普遍,且多呈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螟在江苏省江阴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代,作者通过室内饲养与大田观察,调查了桑螟各代的经过与年生活史,统计计算了桑螟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调查了桑螟的越冬规律与繁殖特性,在研究桑螟全年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巴州地区焉耆马马胃蝇蛆病的流行情况,于2014年9—11月份先后4次对巴州和静县418匹焉耆马进行了马胃蝇蛆病的流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马胃蝇总感染率为83.73%(350/418),在对3期幼虫进行鉴定后发现马胃蝇分属于4个种,分别是肠胃蝇(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红尾胃蝇(Gasterophilus haemorrhoidalis)、鼻胃蝇(Gasterophilus nasalis)和兽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其感染率分别为12.26%、19.84%、50.39%和17.51%。说明在自然放牧状态下焉耆马感染马胃蝇蛆病的现象较普遍,且多呈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栗蚕卵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恒温处理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进行加温暖种试验,以期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为栗蚕的人工驯养及暖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初步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2.6℃),孵化有效积温为194.5℃(±27.5℃),并发现在18℃、21℃、24℃恒温条件下,随区段温度升高,栗蚕卵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危害家畜的蝇蛆病是由马胃蝇、牛皮蝇、羊鼻蝇等幼虫引起的 ,在农村饲养的草食动物中感染率高 ,危害也非常普遍。因此 ,其防治受到普遍重视。1 发病情况经过对全区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在屠畜中采集的虫体分析 ,蝇蛆种类有马胃蝇蚴 4种、牛皮蝇蚴2种 ,羊鼻蝇蚴 1种 ,共 7种。即马肠胃蝇蚴、红尾胃蝇蚴、兽胃蝇蚴、烦扰胃蝇蚴 ,其第 2、3期蚴均寄生于马、骡、驴胃内 ,少数寄生于十二指肠 ,后两种幼虫在离开马体前在其直肠末端、肛门周围均寄生一段时间。牛皮蝇蚴 ,纹皮蝇蚴第 3期均寄生于牛体脊背两侧皮下。羊鼻蝇蚴寄生于羊鼻腔、鼻窦腔。…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为调查点,应用昆虫系统调查法进行羊鼻蝇生活史地其各虫态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羊鼻蝇幼虫的百分比曲线呈不等称双峰型,发育速率时快时慢,冬季有滞育现象;该地区羊鼻蝇的发生世代为1a2代,2代所用时间不等,且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疫病普查及在屠畜中采集虫体 ,掌握蝇蛆的种类有马胃蝇幼虫 4种、牛皮蝇幼虫 2种、羊鼻蝇幼虫 1种 ,计 7种。季节动态 :家畜蝇蛆的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此时观察到马、牛体表被毛上蝇卵的出现 ,蝇体钻入羊只鼻孔内的现象。马胃蝇幼虫的二、三期幼虫在马属动物胃中寄生期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 7月份 ;牛皮蝇幼虫出现的时间约在每年 12月末 ,持续到每年 5 ,6月份 ,羊鼻蝇幼虫的二期、三期幼虫出现于 10月份 ,寄生持续到次年的 5月份。1 对畜体的危害 与其他许多寄生虫一样 ,家畜蝇蛆对畜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下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赵莉  柴颜军 《草地学报》2010,18(5):726-7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种群动态的影响,组建了其在18℃,22℃,26℃,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苜蓿叶象甲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苜蓿叶象甲的卵、幼虫、前蛹、蛹及产卵前期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2,10.47,8.60,11.91和9.53℃,有效积温分别为99.38,143.80,48.63,55.71和140.15℃·d,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480.96℃·d。实验温度条件下其生存曲线呈A型,26℃时世代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47.6%,847.7粒。苜蓿叶象甲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间均呈抛物线关系,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5~27℃。  相似文献   

17.
狭翅雏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长仲  吴栋国 《四川草原》1997,(4):49-51,54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叶片饲喂狭翅雏蝗Chorthippusdubius(Zubovsky)Uvrov,分别以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与实际发生情况作了初步验证。全蝗蝻期发育起点温度为9.17℃(直线回归法)或9.41℃(直接最优法),有效积温为190.70日度(直线回归法)或175.44日度(直接最优法)。测定结果直接最优法计算结果较直线回归法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开发利用野生泌丝昆虫资源的目的,在19、21、23和25℃4种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樗蚕(Samia cynthia cynthia)卵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结果表明,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64±1.53)℃,有效积温为(156.12±15.93)d.℃。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物学过程的需热量公式((?)=((b+aX))/X),推导出桑蚕幼虫(品种;浙农1号×苏12)五龄发育的起点温度为8.82±0.21℃,五龄发育的有效积温为103.14±1.31(日度),或置信概率为95%的五龄发育起点温度为8.34—9.30℃,有效积温为100.18—106.10(日度)。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苜蓿蚜试验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15,20和25℃的恒温条件下,苜蓿蚜的发育、存活、寿命和繁殖情况,组建了不同温度下苜蓿蚜试验种群的生命表,分析了温度对其种群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个温度下该蚜虫均能发育,存活和繁殖;平均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时为18.77d,25℃时为10.31d;成虫寿命在15℃时最长(12.33d);在25℃下,若蚜发育历期最短,内禀增长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