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PI-2a菌毛岛屿抗原相应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Ia型PI-2a菌毛岛屿辅助蛋白AP1、AP2及骨架蛋白BP 3基因串联表达的重组蛋白为ELISA包被抗原,通过方阵滴定法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优化后抗原的最佳包被量为5.0μg/孔,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倍数为1∶4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5 000。对S.agalactiae、S.pyogens、E.coli、S.aureus、S.epidermidis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后4种阳性对照血清未出现阳性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已知牛无乳链球菌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进行检测时,当稀释倍数达到1:12 800时仍出现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变异系数为2.41%~8.89%,批间试验变异系数为7.53%~10.46%;用该方法对426份临床样品进行奶牛无乳链球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其样品阳性检出率为45.07%。本研究首次基于乳腺炎无乳链球菌PI-2a菌毛岛屿三联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和多重耐药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61份病样中分离到35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检测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均为I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证明,cylE、sodA、gapC基因在所有鱼源分离株及人源、牛源和鱼源参考株中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只在人源参考菌株中检出;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敏感率为90%以上,对6种抗菌药耐药率为50%以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部分一致,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均多重耐药,其中5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为27株,占总菌株数的77.1%;斑马鱼致病试验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可导致斑马鱼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特性和致病性,为广东乃至全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其血清型,本研究从5个奶牛场采集105份临床型和144份隐性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7株无乳链球菌,采用多重PCR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5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74.34%和61.81%。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89株(24.25%)、粪肠球菌64株(17.44%)、克雷伯氏菌23株(6.27%)、志贺氏菌19株(5.18%)、无乳链球菌17株(4.63%)、屎球菌14株(3.81%)、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3.27%)、停乳链球菌1株(0.27%)、乳房链球菌1株(0.27%)和绿脓杆菌1株(0.27%)。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主要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达50.00%~93.75%,均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敏感率为75.00%~100%。主要病原菌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荚膜多糖336型(66.67%)和5型(33.33%),无乳链球菌主要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Ⅱ型(64.71%)和Ia型(35.29%)。本研究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三黄连散于水产养殖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应用,通过常规检查和PCR技术对试验菌株进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鉴定后,检测三黄连散对该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试验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为Ia型、II型、dIts型。三黄连散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5mg/mL;1/2×MIC和1×MIC能抑制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2×MIC能抑制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本研究表明: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源、牛源及兔源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基因型差异及分子分型的总体结构特征,本实验对30株2012年~2015年分离于人、牛及兔的S.agalactiae在cfb基因鉴定的基础上,通过荚膜多糖分子血清分型(CPS)、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型的确定和分子特征差异性比较。CPS结果显示,牛源和兔源S.agalactiae均为Ia血清型,而人源无乳链球菌包括Ia和III型两种血清型,以Ia血清型为主要血清类型;MLST分型获得8个STs序列型(ST7、ST10、ST19、ST61、ST103、ST199、ST486、ST651)和6个克隆群(CC7、CC10、CC19、CC23、CC61、CC103),其中人源S.agalactiae拥有最多的STs和克隆群分型;PFGE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18个PFGE带型,且不同动物源性S.agalactiae之间基因分型差异性较大。血清分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来源菌株可以同属于血清型Ia,且所有Ia血清型菌株可以分布于不同的STs序列型和PFGE带型中。但分型为Ia/ST651的人源S.agalactiae在MLST的克隆分群中是分型为Ia/ST103牛源S.agalactiae的克隆衍生物,同属克隆群CC103,Ia/ST651只是Ia/ST103单一位点变化的产物,从分子水平的相似性推测二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体,采用环状沉淀试验,对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主要为X型(60.26%),其次为Ⅲ型(10.26%)、R型(7.69%)、Ⅱ型(7.69%)和Ⅰb型(5.13%),Ⅰa型尚未发现。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较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本研究对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乳链球菌及其血清型的PCR方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和新生儿期侵袭性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为快速准确地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本研究对22株从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牛源链球菌进行生化鉴定以及针对S.agalactiae保守基因sip进行PCR鉴定,并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sip基因阳性菌株的cps基因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PCR扩增sip基因阳性17株,其中15株生化试验与PCR结果一致;多重PCR扩增cps基因显示,其中Ia型4株、Ⅱ型11株、Ⅲ型2株.本研究为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罗非鱼主养区广西各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2018-2019年从广西柳州、钦州、南宁、北海等地患无乳链球菌病罗非鱼体内分离了47株无乳链球菌,并对各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高度一致,均为Ⅰa血清型。对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cylE、sodA、gap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基因仅在人源参考菌株2603V/R中检出,在所有鱼源分离株中未检出。对11类(31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对磺胺异噁唑、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土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93.62%,其中9重以上耐药菌株为19.15%,且均分离自柳州地区。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单一,均为Ⅰa血清型,且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裂腹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血清型Ia型和Ⅲ型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该菌Ia型(S07)与Ⅲ型(S03)两株菌的生长曲线、耐药性、粘附和侵入能力、致病性,以及环境因子(pH、温度和盐度)对两株菌生长的影响等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Ⅲ型S03株生长速度显著快于Ia型S07株。S03株生长受pH、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比S07株小。S03株和S07株在蔗糖、亮氨酸芳胺酶、β-溶血和VP试验等40种生化反应中结果一致,但S03株在葡萄糖、麦芽糖、α-葡萄糖苷酶和磷酸盐等11种生化反应中均呈阳性,而S07株呈阴性。S03株的耐药性明显强于S07株,且S03株表现出7重耐药,而S07株对所测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S07株黏附能力显著强于S03株。S07株对齐口裂腹鱼和斑马鱼的毒力(LD_(50)分别为8.9×10~3 cfu/mL和1.88×10~3cfu/mL)显著强于S03株(LD_(50)分别为5.27×10~8 cfu/mL和7.09×10~7 cfu/mL)。研究表明裂腹鱼源Ia型和Ⅲ型无乳链球菌在多种生物学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阐明不同血清型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及该菌引起的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亚基不同组合融合蛋白AP1-AP2、 AP1-BP、 BP-AP2、AP1-BP-AP2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取各融合蛋白与同体积的弗氏佐剂进行乳化,分别制备融合抗原免疫制剂,4种免疫制剂均以50μg/只对小鼠进行4次免疫后均产生了较高滴度的抗体,其中AP1-BP-AP2融合抗原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最高,可达1∶25 600。在免疫后第50 d时利用104 cfu/mL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攻毒,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食量变化等生理状态。攻毒试验结果显示,4种不同融合抗原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性,其中AP1-BP-AP2融合抗原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为最佳,其免疫保护指数PI达到80%。本研究首次创新性地开展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Ia亚型PI-2a菌毛岛屿AP1、AP2、BP亚单位不同组合抗原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获得了AP1-BP-AP2融合抗原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最佳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发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防控的亚单位疫苗及其流行病学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子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猪源链球菌(S.suis)血清型的流行特点、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致病力情况,本研究针对来自我国部分地区800份疑似S.suis发病猪的病料样品进行S.suis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分型、致病力试验及主要毒力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800份样品中分离到41株S.suis(5.13%);其中,血清型2型或1/2型S.suis 10株(24.4%),3型6株(14.6%),8型3株(7.3%),9型7株(17.1%),21型1株(2.4%),未定型14株(34.1%);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以1×108 cfu/mL S.suis菌液接种昆明小鼠,41个分离株中具有致死性的菌株19株,其中6株致死性较强,13株致死性较弱;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dh、fbps、orf2、gapdh、sly、ef和mrp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2.9%、75.6%、41.5%、39.0%、19.5%和12.2%,以gdh+orf2+fbps+gapdh型(9株)、gdh+orf2+fbps型(8株)和sly+gdh+orf2+fbps+gapdh型(6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S.suis各血清型的流行情况,初步探明S.suis致病力的强弱,为深入开展S.suis防控技术研究及其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于福建省漳州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病鱼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初步分离鉴定病原菌。经由16S rDNA特异性片段引物、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及测序比对鉴定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scpB基因)分布情况。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1大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 分离株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菌体排列为长短不一的链状,单个或成对存在;VP试验、CAMP均为阳性,触酶试验阴性,能发酵海藻糖,均符合无乳链球菌的典型特征,经鉴定共分离获得14株鱼源无乳链球菌。14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为Ⅰa型。分离株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而毒力基因scpB均未检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链霉素、新霉素、甲氧胺嘧啶耐药率均>70%。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8.5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链球菌及其血清型流行情况,对2010-2012年从河北省各地区临床病死猪分离获得的32株链球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血清分型。结果表明,分离的链球菌以兰氏D群为主,占34.4%,其次为C群(18.8%)。利用PCR扩增猪链球菌的种特异性16SrRNA基因以及荚膜多糖cpslI、eps2J、cps7H和eps9H基因,对32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和分型。结果显示,属于猪链球菌的为16株,其中猪链球菌2型(SS2)为56.25%(9/16),SS7占6.25%(1/16),SS9占12.5%(2/16),其他血清型占25%(4/16)。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及毒力因子分布情况。本试验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从多个猪场采集到的116份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组织病料(脑、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病原菌及其血清型和部分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16份样品共分离到链球菌32株,阳性率为27.59%(32/116),其血清型主要以SS2和SS9为主,分离率分别为40.63%(13/32)和43.75%(14/32),其他血清型为15.63%(5/32);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SLY、MRP、EPF以及SBP2′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50.00%(16/32)和71.88%(23/32)。32株链球菌中以SLY^+MRP^+EPF^+SBP2′^+(13株)、SLY^+MRP^-EPF^-SBP2′^-(5株)、SLY^+MRP^+EPF^-SBP2′^+(5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其中SS2均能检测出3个或3个以上的毒力因子。玉林、柳州市主要分布SS9型,南宁、百色市主要分布SS2型;广西不同地区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SS2携带的毒力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该研究可为今后猪链球菌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地区猪场链球菌血清型疫苗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及毒力因子分布情况。本试验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从多个猪场采集到的116份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组织病料(脑、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病原菌及其血清型和部分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16份样品共分离到链球菌32株,阳性率为27.59%(32/116),其血清型主要以SS2和SS9为主,分离率分别为40.63%(13/32)和43.75%(14/32),其他血清型为15.63%(5/32);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SLY、MRP、EPF以及SBP2′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50.00%(16/32)和71.88%(23/32)。32株链球菌中以SLY~+MRP~+EPF~+SBP2′~+(13株)、SLY~+MRP~-EPF~-SBP2′~-(5株)、SLY~+MRP~+EPF~-SBP2′~+(5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其中SS2均能检测出3个或3个以上的毒力因子。玉林、柳州市主要分布SS9型,南宁、百色市主要分布SS2型;广西不同地区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SS2携带的毒力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该研究可为今后猪链球菌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地区猪场链球菌血清型疫苗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目前海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流行性,了解该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本研究2020年8月从海南地区部分渔业养殖场的病鱼中共分离获得15株无乳链球菌,对各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对多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对照菌株A909一致,均为Ⅰa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scpB,但该毒力基因在参考菌株人源无乳链球菌2603V/R中检出,而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对甲氧胺嘧啶、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卡那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性达80%以上;未发现对甲氧胺嘧啶、氟罗沙星、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的菌株。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均至少对4种药物表现耐药,其中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86.67%,并有2株为13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为海南地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的用药提供参考,为华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和疾病防控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并掌握罗非鱼链球菌检测技术,探索罗非鱼链球菌不同致病性菌株及其基因分型,给有效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扩增技术及PFGE图像分析技术对罗非鱼链球菌致病菌株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特点。结果表明罗非鱼链球菌病分别由海豚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2种病因引起。罗非鱼链球菌菌株基因型复杂,不同地区的优势菌群存在很大差异,PCR与PFGE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可高效、准确地检测到罗非鱼链球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临床分布情况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采集330份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到24株链球菌,分离率为7.27%。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24株链球菌的亲缘关系,共得到16株不同谱型的链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株链球菌对临床上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采用PCR方法分别进行耐药基因、血清型分型基因、表面蛋白基因及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16株链球菌对林可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68.75%(11/16);耐药基因erm(B)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31.25%(5/16)和50%(8/16);其中10株不同谱型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均属于荚膜多糖Ⅱ型,表面蛋白均属于未定型且所携带的毒力基因相同。本研究为治疗临床中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探讨裸花紫珠颗粒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活性,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裸花紫珠颗粒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进行标准无乳链球菌和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裸花紫珠颗粒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20.000 mg/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敏感性降低。该结果为下一步开展裸花紫珠对罗非鱼临床保护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分离株 TK3 ( O1 )提取 型菌毛免疫 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获得 4株能稳定分泌针对 型菌毛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 a B6 、b G5 、c F3和 c G3。单抗阻断甘露糖敏感血凝试验、免疫胶体金和 Western blot试验证明 ,单抗是 型菌毛特异的。这些单抗培养上清及腹水的 ELISA效价为分别为 1 0 - 2~ 1 0 - 3和 1 0 - 5~ 1 0 - 6 ;腹水的平板凝集价为 1∶ 1 2 8~ 1∶ 2 56。上述4株单抗对 77株带 型菌毛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分离株进行了检测 :O1 8分离株阳性率为72 %,O78分离株阳性率为 1 7%,O2分离株阳性率为 3 3 %,O88分离株阳性率 89%,O1 1分离株阳性率为60 %,O2 6分离株阳性率为 3 3 %。表明研制的 型菌毛单抗能检出大多数 O1 8、O88、O1 1分离株的 型菌毛 ,而对 O78、O2、O2 6分离株相应菌毛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