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余培芝  陈志  冯璐 《青海草业》2015,(1):11-12,30
用索式提取法对祁连高寒沼泽湿地中5种优势种牧草进行不同季节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5种优势种牧草粗脂肪含量7月份最高,8月份其次,9月份含量最低;其中,7月份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甘肃苔草(Carex kansuensis)、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小钩毛苔草(Carex microglochin)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32%、5.17%、7.60%、3.61%、6.68%。到9月草地早熟禾粗脂肪含量降低了82.65%,华扁穗草降低了74.08%,甘肃苔草降低了55.66%,西藏嵩草降低了64.27%,小钩毛苔草降低了77.10%。因此,7、8两个月最适合放牧,9月份应适当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2.
高山草甸草地牧草产量及其营养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山草甸草地是青海省主要冬春放牧地,占冬春草地总面积的47.96%。对所测高山草甸草地实行全年封育,每月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①牧草产量以8月份最高,96.82g/m^2,翌年5月最低,22.25g/m^2,全年呈单峰型,牧草营养物质总产量亦是如此规律,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随牧草生长期的推移呈负相关(r=-0.895);②冬春季节牧草经长时间的日晒、风吹,自然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甸草地牧草产量及其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草甸草地是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对所测高寒草甸草地实行全年封育,于7月、8月、9月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①牧草产量以8月分最高,小嵩草甸干草产量可达43.7g/m^2,灌丛草甸可达109.9g/m^2;②与环湖地区相同类群牧草相比,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粗蛋白质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牧草粗纤维含量变化与之相反。牧草中锌含量缺额,硒、铜含量严重缺乏,必须对该区牲畜补饲硒、铜、锌制剂。  相似文献   

4.
了解草地的牧草产量是决策草场放牧管理的基础。然而,可用于放牧的牧草产量是随季节变化的。在羊茅草地的不同群落内测定了牧草生物量变化,此项研究在Alberta南部两个实验基地进行。在Stavely附近的Porcupine Hills,粗糙羊茅(Festuca campestris)、帕里燕麦草(Danthonia parryi)—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草地早熟禾—苔草(Carex Spp.)3个群落上从4~5月开始到9月底逐月取样对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粗糙羊茅、帕里燕麦草—草地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苔草群落当年产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98g/m~2,305g/m~2和226g/m~2;当年春季的最大生长量分别占当年最大产量的73%,50%和35%;从秋季到春季,牧草总生物量分别损失24%,43%和56%。在Pincher Creek附近的丘陵地带,用配对亚小区法采集现存的禾草和杂类草,分别于10月和4月各收获一个亚小区,在整个冬季禾草和杂类草干物质损失率平均分别为27%和58%。对3个群落的调查发现,粗糙羊茅群落的产草量最高,在生长季对雨水的依赖性最小,对风化不太敏感,因而牧草价值最高,草地早熟禾—苔草群落的牧草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藏"一江两河"流域高山草甸和灌丛草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牧草发青季(2017年7月份)、丰草季(2017年9月份)和枯草季(2018年3月份),对不同海拔梯度林周河谷南山阴坡和北山阳坡草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河谷南山阴坡低海拔处以白草为优势种,海拔升高100 m左右时出现灌丛植被类型;山坡中段为草甸草场,主要以高山嵩草和苔草为主。总盖度最高月份为7—9月,随海拔升高,盖度相应增加,不同季节同一海拔高度总盖度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海拔高度、同一季节中总盖度差异极显著(P<0.01)。(2)季节显著影响牧草含水率(P<0.01),可饲用牧草含水率7—9月份最高,10月份后随牧草枯萎而下降,进入冬季降至0%;同一季节不同海拔梯度中,低海拔和中段海拔可饲用牧草中含水率较高。(3)不同季节可饲用牧草的产草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单位面积总可饲用牧草产草量10月末最高,夏秋季最低;随海拔高度升高,可饲用牧草的产草量显著增高(P<0.05)。(4)经三维响应曲线拟合,总盖度y、海拔梯度x_1、月份x_2之间的关系为:y=a_1+a_2×x_2~2+a_3×x_1+a_4×x_2(a_1,a_2,a_3,a_4分别为-657.137 4、-0.882 8、0.167 1、12.507 0);含水率y、海拔梯度x1、月份x2的关系为:y=a_1+a_2×x_2~2+a_3×x_1+a_4×x_2(a_1,a_2,a_3,a_4分别为-146.147 1、-3.883 9、-0.010 0、62.100 6);产草量y、海拔梯度x1、月份x2的关系为:y=a_1+a_2×x_2~2+a_3×x_1+a_4×x_2(a_1,a_2,a_3,a_4分别为-131.065 5、2.977 2、0.069 0、-36.511 1)。结论:通过研究,建立了林周河谷南山阴坡主要高山草甸放牧草场的总盖度、含水率与产草量的立体时空变化特征;北山阳坡主要为高山灌丛,非天然放牧场所,作为饲用牧场,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CP)产量为基础,分析评价了不同放牧季高寒草地的承载力。结果表明:6—8月份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升高,且以7月份增幅最大,产量分级走高且趋于分散。可食牧草CP和磷含量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钙含量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8月可食牧草产量和CP产量为基础的冷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117.75万个羊单位和105.73万个羊单位,暖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258.35万个羊单位和252.00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远低于暖季;冷季和暖季草场基于CP产量的载畜量分别较产草量载畜量低12.01万个羊单位和6.35万个羊单位,以CP产量为基础核定草地承载力能更加合理地反映放牧家畜与草地营养供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韩建国 《草业科学》1993,10(4):39-41
本文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和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草地牧草产量的积累为单峰型;林缘草甸、草甸草原牧草产量较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的高。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季的延长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在优势种结实前为上升,结实后下降;林缘草甸中牧草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典型草原的牧草粗纤维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草场牧草营养价值高峰期在6~7月,亩营养物质生产量高峰期在8~9月,10月份牧草枯黄期,其营养物质生产量和营养价值迅速下降,仅为高峰期的40.5~53.2%,故此类草场的最佳利用时间在7~8月,作为打草利用最迟不能超过9月。0~4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达6.65%,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在牧草生长季节基本保持稳定。土壤速效氮、钾与牧草的全氮、粗白蛋含量以及亩总钾量、亩粗蛋白生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在6月份对丘原组草场,7月份对平坝组草场施用速效氮肥,对提高株体含氮量、牧草产量以及亩粗蛋白生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研究。三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开始返青,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产草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七月,其它被向则出现在八月。九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四月上旬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在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七月,北坡和山顶部在八月,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五、六月外其它各月青草期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10.
笔者研究了巴州路线监测6个草地类型样地不同季节产草量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在同季产草量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同类型草地在不同季节产草量变化幅度也存在差异,但6个草地类型的产草量均在7月达到峰值,随后大部分草地类型产草量出现不同幅度的衰减,仅温性荒漠的干草产量在8月出现递增。监测草地产草量变化除与季节变化有关外,还与不同草地类型地域气候特点,草地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牧草种类数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昭苏县域内沙尔套山分布的12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物质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各牧草营养物质和消化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特征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的8项指标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放牧草地12种主要牧草中针茅、芨芨草、紫花鸢尾综合营养价值最佳季节在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其余牧草均为夏季开花期(7月)。2)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和秋季果后营养期(9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均为鸭茅;夏季开花期(7月),综合价值最好的牧草为西伯利亚羽衣草;秋季结实期(8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牧草为红花车轴草;冬季停止生长(10月)和枯草期(11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分别为针茅和紫花鸢尾。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昭苏县域内沙尔套山分布的12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物质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各牧草营养物质和消化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特征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的8项指标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放牧草地12种主要牧草中针茅、芨芨草、紫花鸢尾综合营养价值最佳季节在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其余牧草均为夏季开花期(7月)。2)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和秋季果后营养期(9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均为鸭茅;夏季开花期(7月),综合价值最好的牧草为西伯利亚羽衣草;秋季结实期(8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牧草为红花车轴草;冬季停止生长(10月)和枯草期(11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分别为针茅和紫花鸢尾。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锡林浩特市天然大针茅草原最适收获期,获取质量兼优的天然牧草,采用样方法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不同生育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牧草成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孕穗期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考虑干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变化动态,天然大针茅草原的最佳收获期为抽穗-开花期。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草多年生草地地上生物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7月17日-9月18日,对不同类型、不同建植期退耕还草栽培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及牧草营养成分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不同类型栽培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在采样期内随生长均呈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地上生物量的最高值多出现在8月23日-9月18日。在7月17日-9月18日,退耕还草不同类型栽培草地牧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在采样期内随着牧草生长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随着牧草生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对西藏当雄县高寒草甸和河滩草甸2种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集返青期、旺盛期和枯黄期3个时期的混合牧草以及旺盛期的主要牧草品种,测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河滩草甸混合牧草的钙(Ca)和磷(P)含量显著高于高寒草甸(P0.05),其他营养成分无差异;高寒草甸高山蒿草、肉果草、针茅草和粗壮蒿草的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5.28%、8.33%、7.60%和5.31%,Ca含量分别为1.00%、2.49%、1.00%和1.46%,P含量在0.06%~0.10%,肉果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为30.68%和46.36%;河滩草甸小藏蒿、大藏蒿和蕨麻委陵菜的CP含量分别为14.56%、10.64%和8.82%,Ca含量分别为0.82%、1.32%和2.44%,P含量分别为0.17%、0.06%和0.17%,小藏蒿中ADF和NDF含量最低为25.73%和57.13%。综合分析,除河滩草甸混合牧草Ca和P高于高寒草甸外,其他营养成分无差异;高寒草甸高山蒿草和河滩草甸小藏蒿的营养价值相对优于其他牧草。  相似文献   

17.
白羊草灌丛草地植物量及优势种牧草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的营养动态和草地植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植株变老,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则呈相反的趋势。豆科牧草与铁杆蒿的CP以现蕾期为转折点,禾本科牧草则在开花初期CP含量较高。(2)白羊草灌丛草地地上植物量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出现在8月份,地下植物量曲线以9月份为峰值,其中0~10 cm占80%以上,总植物量也以9月份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昭苏马场燕麦草地适时刈割及青贮调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伊犁昭苏马场燕麦地分别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刈割调制青干草,比较和分析不同刈割期对产草量及加工牧草品质的影响;并用7月份刈割燕麦草调制青贮,查明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7月份刈割燕麦草地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8月份刈割,但不同刈割期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8月份刈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粗蛋白(C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适时刈割的燕麦草青贮的乳酸含量达到3.19%,p H下降至3.85。青贮的CP含量与原料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而NDF和ADF含量与原料相比分别减少16.13%和12.46%。结果表明,昭苏马场种植燕麦并适时刈割可提高产草量和品质,刈割燕麦草的青贮调制能保持原料草有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测定西藏高寒草地冷暖季牧草的化学成分和产气量,研究西藏高寒草地牧草对牦牛的营养价值及养分可提供量。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处理为4种采自当雄和那曲的暖季牧草和冷季牧草,分别记为当雄暖季牧草、当雄冷季牧草、那曲暖季牧草和那曲冷季牧草。人工瘤胃产气法的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大通牦牛。结果表明:4种牧草间粗脂肪(EE)、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洗剂不溶蛋白(ADIC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洗剂不溶蛋白(NDICP)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来源于当雄还是那曲,暖季牧草的DM、CP、Ash和NDICP含量均显著高于冷季牧草(P<0.05),而CF、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冷季牧草(P<0.05),表明暖季牧草的营养价值高于冷季牧草。西藏高寒草地每公顷暖季牧草的干草、OM、CP、总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产量分别为629.7 kg、519.9 kg、111.9 kg、354.1 kg和5 666.4 MJ;每公顷冷季牧草的干草、OM、CP、TDN和ME产量分别为3 001.6 kg、2 547.9 kg、432.9 kg、1 709.3 kg和25 542.0 M J。根据西藏全区高寒草地面积和每公顷牧草营养物质产量,估测出全区干草、OM、CP、TDN和ME年产总量分别为1 899.9万t、1 591.5万t、304.7万t、1 075.4万t和1 661.5亿MJ。全区高寒草地每年提供给家畜采食的牧草量可以满足2 814.7万个绵羊单位的全年消耗。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甘肃省不同草原类草地可食牧草生长后期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20年7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选择代表性样地布设样方进行地面调查并采集可食牧草样品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7—9月各草原类可食牧草C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降低,而NDF和ADF含量则增加,平均CP含量从7月的11.54%,分别下降至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