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弃渣场防护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实施引白水源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由于该工程是线型开挖工程,挖方量大、弃渣多,所以在输水管线处合理布置弃渣场,制定防护方案,就成为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点。应用类比法进行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选址原则,确定七处弃渣场为主体工程服务,并用比选法确定一期工程采用干砌石护坡、二期工程采用浆砌石护坡对弃渣场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相似文献   

3.
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中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是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赵山渡共设置弃渣场 32处 ,分属于 10个标段。根据《浙江省飞云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初定的挡渣墙和拦渣堤堤线 ,结合征地范围和堆渣实际情况 ,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严格依据弃渣场布置原则 ,对 32处弃渣场进行精心布置 ,采用了 1∶1 5草皮护坡和直立式M7 5浆砌块石挡墙防护两种防护型式。并结合高楼 2 #弃渣场和石塘岭 2 #弃渣场两个工程实例对弃渣场布置中应依据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宝牛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效果,以宝牛高速公路路域植被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路基、路堑、路肩平台、渣场和取弃土场5种不同位置的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及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等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宝牛高速公路路域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且极大部分植物种是自然入侵的乡土植物,各位置的植物种生活型都以草本植物为主,该路域植被恢复还处于初期阶段。(2)不同路域位置的丰富度表现为自然>路肩平台>渣场=取弃土场>路基>路堑,从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看,路域植被之间以及和自然植被之间的变化都不显著。(3)在路基护坡中,拱形骨架护坡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较好;路堑护坡中,效果最好的是土工格室护坡。(4)对于渣场而言,建议人工种植苜蓿提高土壤肥力,并且在恢复植被前尽量覆土,从而为植被生长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6.
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措施,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可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一般原则,针对库区型弃渣场从施工到运行阶段可能遭遇的洪水类型,按照弃渣场等级、拦渣工程等级、水库导流建筑物级别等确定的设计洪水标准,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推理公式、河道恒定流水面线、水库水量平衡方程等方法,计算弃渣场截(排)水沟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布设不同结构的截排水沟,不同高度的挡渣墙,不同类型和高度的边坡防护,形成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灌区工程为例,探讨水库灌区工程表土资源保护和弃渣场防护措施布设,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借鉴。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勘测,结果显示:(1)按照地形地貌、工程布置、水土流失特点等,将耿马灌区工程区分为枢纽工程区与渠系工程区2个水土流失防治一级区、12个二级区和8个三级区;(2)项目区表土分布厚度为9~35 cm,表土剥离面积为374.57 hm2,表土剥离总量为93.50万m3,其中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区表土剥离量最高,鱼类增殖站区表土剥离量最低;(3)针对表土堆放区的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临时遮盖、临时排水、临时绿化等;(4)根据项目区降雨量较大且集中、需考虑地震作用工况等情况,提出了修建混凝土排洪沟、浆砌石排水沟、盲沟、钢筋石笼挡墙、浆砌石框格护坡和撒播草种、林草结合恢复植被等弃渣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治理措施对秦巴山区渣场土壤养分与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治理措施下渣场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系统地探讨不同治理措施对渣场土壤养分含量和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渣场形成初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贫乏,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不同恢复年限之间渣场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土厚度的渣场除了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以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极显著,说明覆土厚度对渣场土壤养分含量和植被恢复有一定的作用;渣场形成初期,若进行人工恢复植被,会使渣场土壤养分在短期内小于自然恢复植被的渣场,但是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以及人工植被改良土壤的作用,从而使进行人工恢复植被的渣场土壤养分含量大于自然恢复植被的渣场。  相似文献   

10.
以衢州市龙游县高坪桥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下游坡脚位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植树种草绿化,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3])。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土壤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弃渣场 45处 ,弃渣量 85 6万m3 ,工程建设期内可能增加土壤流失量 80万t。针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壤流失 ,采取拦渣坝、拦渣堤、挡渣墙、护坡、道路绿化和弃渣场、取土场整治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2.
乔灌草结合在矿区弃渣地植被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矿山开采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恢复矿山植被已成为当前最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以新邵县高家坳金矿弃渣场植被修复为例,从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整地方式、种植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矿区弃渣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并通过对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确定出适合于该矿区弃渣地的最佳植被模式为乔灌草结合,乔木选用杉木,灌木选用胡枝子,草本植物可撒播高羊茅、百喜草和狗牙根混合草籽或通过封山育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结合包头至茂名粤境段高速公路工程2015—2017年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分析了取土场、弃渣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的植被自然恢复情况和影响植被自然恢复的因素等。结果表明:在雨量充沛的广东地区,在临时堆土场保留种源的情况下,植被自然恢复面积达可绿化面积的80.54%;取土场、弃渣场等区域仅靠自然植被恢复的过程来减轻水土流失是不可行的;草本植物作为先锋种,在植被自然恢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砾石覆盖能够保存种源,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井工开采煤矿项目的水土保持来讲,排矸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排矸场所涉及的挡渣墙、防洪排水、覆土绿化等工程的设计,既要遵守水土保持设计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又要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施工条件等相结合.以清徐县赵家山煤矿的排矸场为例,对挡渣墙、防洪排水等进行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弃渣场是重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截水沟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弃渣场截水沟布设,主要是防止上游坡面或沟道来水冲刷、损毁弃渣场渣面、渣坡,保证弃渣场稳定。截水沟设计需要更规范、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以坡地型(含平地型)和沟道型两种典型弃渣场为对象,对截水沟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废弃地、弃渣场水土流失程度。为了加快水电站废弃地、弃渣场的生态恢复速度,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开展废弃地植被调查,分析植被恢复情况,对比植被的多度、频度、盖度及重要值,分析渣场自然恢复程度,为水电站工程及类似开发建设项目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分类治理提供依据,为水电站开发建设单位减少成本投资,对治理类似废弃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2009,(5):63-63
2008年底,向家坝水电站成功截流,标志工程建设进入二期施工阶段。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要求,向家坝水电站水土保持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共完成拦挡、边坡防护、截排水、绿化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投资2900万元,施工道路排水系统、边坡、挡土墙运行正常,渣场堆放的1430万m^3弃渣全部得到挡护,在料场区收集表土2万m^3,同时,不定期检查公路、渣场挡墙、护坡、排水沟等水土保持设施是否完好,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响弃渣场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排弃方式、组成物质、坡面以及堆积时间等。结合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提出健全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议,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为例,从防洪设计标准、防治措施体系及风险程度等方面对该渣场拟采取的三种堆置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明确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选用沟道型/库底型弃渣场最为合适。沟道型/库底型弃渣场不仅选址符合《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T 5419—2009)相关要求,而且防洪工程设计标准最低、防治措施体系简单、风险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