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新植与宿根地膜全覆盖技术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全覆盖处理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糖分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新植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9t/hm2,比不盖膜的高59.6%;效益为35407元/hm2,比不盖膜增加20892元/hm2,增效144%;宿根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7t/hm2,比不盖膜的增高32.5%;效益为43951元/hm2,比不盖膜增加11986元/hm2,增效37.5%。此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增效、延长宿根年限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技术对新植云蔗05-51品种的影响,探究该品种的关键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出苗率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可提高20.18和34.80个百分点;产量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可提高33.3%和84.4%;全膜覆盖利润3805元/667m2,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高33.6%和37.5%。蔗糖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1年旱地新植甘蔗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春植甘蔗干旱年景3月底种植时不灌出苗水,不论盖膜与否,均不能保证甘蔗出苗,产量较低。采用灌水宽膜覆盖技术栽培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湿作用,对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分蘖率、提高蔗茎产量、提高早期糖分具有明显的效果。宽膜覆盖蔗茎产量比半膜覆盖增产1537~1918 kg/667m2、增28.9%~38.1%,早期蔗糖分提高0.53~0.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236~277 kg/667m2、增34.1%~44.7%;宽膜覆盖比不盖膜增产3635 kg/667m2,增109.6%,早期蔗糖分提高1.19个百分点,增糖507kg/667m2、增131%。  相似文献   

4.
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玉米纯收益2634.8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867.8元/667m2;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纯收益2490元/667m2,比净种甘蔗产值增加723元/667m2。旱地新植甘蔗套种玉米,全膜覆盖情况下,纯收益3306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539元/667m2,比甘蔗套种玉米不盖膜产量增加231.5kg/667m2,纯收益增加463元/667m2;甘蔗套种玉米不覆膜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076元/667m2。旱地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纯收益3222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445元/667m2。甘蔗间套种提高了蔗田综合效益,增加了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5.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67m2新植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沟的半覆盖增产596千克,增幅12.4%,新增纯收益301.2元;比不盖膜增产1381千克,增幅34.38%,新增纯收益486元.667m2宿根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蔸的半覆盖增产1131千克,增幅21.8%,新增纯收益558元;比不盖膜增产1706千克,增幅37.0%,新增纯收益642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旱地甘蔗在农作物中的竞争力,增加蔗农的经济收入,提高旱地甘蔗的单产,从土地准备、精细整地、开沟、种植、施肥、盖膜、收获、宿根管理等环节详细介绍了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甘蔗新品系桂糖03-2287农艺性状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蔗新品系桂糖03-2287的农艺性状等表现,对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点桂糖03-2287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试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桂糖03-2287第一年新植、第二年新植和第一年宿根的出芽率均高于对照;分蘖率较对照低;甘蔗前期生长较ROC22快,后期株高与对照接近;各个试验点新植宿根的平均茎径均比ROC22大;平均有效茎数多于或者接近对照ROC22。桂糖03-2287新植、宿根以及新植宿根平均的理论产量均高于ROC22,分别增12.6%~14.6%、3.0%和8.7%,且最高理论产量达146.93 t/hm2。桂糖03-2287在新植和宿根中,较对照ROC22表现出植株高大、中大茎、有效茎数多、产量高等优点,可在广西甘蔗生产上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5个不同水田试验点对粤糖93-159进行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的1年新植1年宿根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个水田试验点的温水脱毒健康种苗都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新植增产甘蔗12060~20730kg/hm2,增幅8.55%~22.96%;宿根增产甘蔗13200~39000kg/hm2,增幅9.34%~42.28%。可见,种植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不仅能有效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RSD),还能使甘蔗有效增产增收,延长宿根年限。  相似文献   

10.
甘蔗覆盖地膜已成为当前甘蔗高产高糖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起到增温、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状的作用,从而加快甘蔗萌发,达到苗全、苗壮、分蘖多、生长旺盛、有效茎多的目的。大量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甘蔗盖膜比不盖膜亩增产1吨以上,糖分提高0.5%以上。广西目前每年新植蔗面积约300万亩,若能达到50%盖膜率,将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引进国外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2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对引进国外12个甘蔗品种进行新植、宿根各2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Q141、P44、MEX105、MQ107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突出,其新植、宿根平均公顷蔗茎产量为83.35、82.48、81.90、77.77t,比对照种桂糖11号分别增产24.5%、23.2%、22.3%、16.1%;平均蔗糖分分别提高1.33%、1.07%、1.60%、1.57%(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对桂糖15号宿根蔗以高效专用甘蔗液肥“蔗丰灵”进行不同处理,均获得增产、增糖的效果;尤其在促进茎径的增粗、增高方面表现更为显著,最终实际砍收产量比对照增加17.4%-22.2%。既喷施“蔗丰灵”又盖膜的比盖膜不喷和不喷不盖膜的处理蔗糖分分别高0.39%和0.76%(绝对值)。不同处理间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苹果酸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等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甘蔗高产栽培的时空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时间和空间概念,从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角度讨论了四川盆地甘蔗最常用植期春植和宿根的时间技术问题及其净作条件下的空间技术问题.认为:四川盆地不是发展甘蔗生产的最佳区域,但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却比同为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适合发展甘蕨;采用一些时间和空间技术可有效提高甘蔗产量:采用厚盖土、盖植物健康残体、盖地膜和盖膜育...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试验,探讨其对甘蔗萌芽、整齐度、苗期生长、甘蔗分蘖、产量性状及宿根性的影响,为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对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桂选B9为材料,设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00 mg/L浓度的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多效唑(PP333)、萘乙酸(NAA)溶液和1个对照CK (清水),浸种24 h后种植;调查新植和第一年宿根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药剂处理中,新植蔗ABA和NAA处理的甘蔗出苗受到严重抑制,分蘖率则分别为115.6%和98.0%,明显高于CK的97.5%,而有效茎不足(分别为67 260条/hm~2和70 515条/hm~2),低于CK的73 050条/hm~2,因此产量也比对照略低。而GA和6-BA处理发现出苗率分别为41.2%和19.1%,远低于对照82.6%;分蘖率分别为28.9%和43.1%,同样低于对照的97.5%;说明GA和6-BA抑制了甘蔗的出苗和分蘖,导致甘蔗产量显著低于对照。PP333处理后甘蔗出苗率为90.8%,高于对照的82.6%,而分蘖率92.3%低于对照97.5%,产量上差异也不明显,在新植蔗中各种性状的表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新植甘蔗品质分析发现PP333处理甘蔗糖分最高,但不同激素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在宿根蔗中的发株率、有效茎和茎径均高于对照,产量为111 841.65 kg/hm~2,高于对照的105 435.75 kg/hm~2,说明PP333浸种有利于宿根蔗高产。各处理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PP333浸种处理在新植蔗中能促进甘蔗出苗,在宿根蔗中表现能促进产量增加;PP333浸种处理要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甘蔗浸种剂进一步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造甘蔗施用壮尾肥、宿根松Dou晒蔗头、宿根蔗Dou盖地膜和宿根蔗补植梢头茎,是提高宿根蔗单产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甘蔗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其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处理A)的出苗率、单茎重、有效茎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C);各处理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地膜全覆盖高于半膜覆盖,最低的是对照不覆盖地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全覆盖半膜覆盖不覆盖地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8份甘蔗品种资源经过田间出苗、分蘖、宿根1年萌发、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生势等性状的调查和观察,在甘蔗生长成熟期进行测产、糖分检测,结果表明:新植、宿根1年平均产量超过双对照ROC22(95.98t/hm~2)、ROC16(83.80t/hm~2)的有5个材料,平均产量表现在101.59~136.71t/hm~2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糖分超过双对照ROC22(15.27%)、ROC16(15.12%)的有4个材料,平均糖分表现在15.42%~15.79%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含糖量超过双对照ROC22(14.75t/hm~2)、ROC16(12.65t/hm~2)的有4个材料,平均含糖量表现在15.76~21.23t/hm~2之间,这些优异品种资源可用于甘蔗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旨在解决甘蔗生产中施肥次数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缓释甘蔗专用肥6个配方肥一次性施用,进行一新一宿2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甘蔗的农艺、经济性状及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释肥具有增加甘蔗分蘖的功效,前期甘蔗株高显著增高、茎径增粗;其中,新植蔗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产量比CK增产10.27%~15.36%,差异显著;宿根蔗施用缓控释肥A、B、C、D、E、F处理产量比CK增产2.05%~9.28%,但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具有提高甘蔗产量的功效;尤其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可提高甘蔗分蘖,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效果显著;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虽然甘蔗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劳力成本显著下降;新植蔗或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中,E处理施肥量2 250 kg/hm~2(含增效剂8 kg/t)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