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菊粉对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将铜绿假单胞菌的flgE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制备DNA疫苗,分别以该DNA疫苗(100μg/只)和菊粉佐剂+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质粒100μg/只,终浓度20%菊粉),同时设置菊粉灌胃对照组(600 mg/kg)以及灭活疫苗(100μL/只)、鞭毛蛋白(100μL/只)、pcDNA3.1(+)空载体(100μg/只)和PBS对照组(100μL/只)。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利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双抗夹心ELISA检测IFN-γ分泌情况,计算强毒攻击后各组小鼠的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显示,菊粉佐剂组和菊粉灌胃组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与DNA疫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灭活疫苗组和鞭毛蛋白组(p0.05);菊粉佐剂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水平与鞭毛蛋白组相当,明显高于菊粉灌胃组和DNA疫苗组(p0.05);菊粉佐剂组和菊粉灌胃组对小鼠的保护率均高于DNA疫苗组,但低于灭活疫苗组,表明以菊粉预先灌胃和以菊粉为佐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flgE基因DNA疫苗对小鼠的保护效率,但仍不及传统的灭活疫苗。本实验为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的研究及菊粉在DNA疫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oprL和oprF基因的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后再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根据两种疫苗的免疫次数分为初免-加强免疫1组和初免-加强免疫2组,同时设置二价组合DNA疫苗单独免疫组、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IL-4的水平。三免两周后将铜绿假单胞菌以1.35×10~(10)cfu/只的剂量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测定攻毒后各组小鼠的保护率。结果显示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诱导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指数(SI)值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DNA疫苗单独免疫组(p0.05)。且初免-加强免疫1组小鼠的SI值及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p0.05),但各组小鼠分泌的IL-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初免-加强免疫1组、初免-加强免疫2组、灭活疫苗组和DNA疫苗单独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2%、80%、84%和72%。表明二价组合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并可为小鼠提供较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经PCR扩增flgE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flgE基因的重组质粒pflgE,进一步以壳聚糖为佐剂制备了纳米DNA疫苗CpflgE,通过测定OD260nm值检测纳米DNA疫苗的包封率、加入DNA酶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抗DNA酶降解的能力、37℃恒温静置1 d,3 d和5 d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稳定性。结果显示CpflgE的包封率为94.69%,可有效抵抗DNaseⅠ的降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pflgE和CpflgE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同时设置灭活疫苗免疫组、铜绿假单胞菌鞭毛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组以及PBS对照组。免疫后不同时间经间接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2和IL-4的水平。结果显示,Cpflg E诱导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及血清中IFN-γ、IL-2和IL-4的浓度总体上虽均低于灭活疫苗,但与鞭毛蛋白亚单位疫苗相当,且显著高于pflgE (P<0....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对菊粉进行阳离子化后获得带正电荷的菊粉季铵盐,以其包裹裸DNA疫苗后制备成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结果显示,flgE基因壳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在扫描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径100 nm~200 nm。以裸DNA疫苗和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置灭活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对照组。免疫1周时经断尾采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小鼠免疫后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虽低于灭活疫苗,但明显高于裸DNA疫苗(p0.05)。同时每次免疫2周后,每组各随机取5只小鼠分离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水平,结果显示,纳米DNA疫苗组小鼠的刺激指数(SI)及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与灭活疫苗组相当,显著高于裸DNA疫苗组(p0.05)。三免2周后以1.8×1010cfu/只铜绿假单胞菌CAU0792菌液攻击各组小鼠,且计算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显示灭活疫苗组、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0%、75%和55%,表明菊粉季铵盐可增强裸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和保护效果。本实验首次将菊粉进行季铵盐化后使其带有正电荷,有利于结合DNA分子形成纳米颗粒,从而增强了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为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的研制及新型DNA疫苗佐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以限制性内切酶Sau3A I酶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回收500~3 000 bp的DNA片段,连接真核表达裁体pcDNA3.1(+),电转化于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G1中,构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文库随机分为5个子文库(子文库Ⅰ-子文库Ⅴ),分别提取各子文库重组质粒,以pcDNA3.1(+)和PBS为对照进行动物试验,每组16只BALB/c小鼠,各子文库组和pcDNA3.1(+)组以100 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PBS组每只小鼠肌注100μL 1×PBS,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三免2周后检测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鼠的相对保护率.结果显示,动物免疫后子文库Ⅰ组质粒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IFN-γ分泌水平均持续上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动物攻毒试验表明,各子文库组的重组质粒均可为免疫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其中第Ⅰ组的保护效果最好,说明子文库Ⅰ组中含有较好的保护性抗原基因,这为进一步筛选相关的免疫原基因和研制新型疫苗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a基因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cA,体外转染Vero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转录表达情况。动物免疫分为3组:pCDNA3.1(+)组、PBS对照组和pcA组,每组16只BALB/c小鼠,pCDNA3.1(+)组和pcA组以100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PBS组每只小鼠肌注100μL 1×PBS,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三免2周后检测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鼠存活数目及保护率。结果显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pcA可在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动物免疫后,pcA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pCDNA3.1(+)组和PBS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经提取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总外膜蛋白(Omps)刺激后,pcA组的刺激值(SI值)与pCDNA3.1(+)组及PBS免疫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脾细胞产生的IFN-...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鸡β-防御素-1(AvBD1)对鸡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14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免疫PBS、空质粒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VP2、重组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联合免疫、IBD弱毒苗。收集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B-DV VP2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即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共同免疫)VP2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VP2特异性抗体水平与免疫IBD弱毒苗组相当,显著高于PBS组与空质粒载体pcD-NA3.1(+)组。在二免后第7天,联合免疫组外周血中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其它时间无显著性差异。IBDV攻毒...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pcDNA3.1-TBP30-Hsp70融合表达质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影响,本试验构建了绵羊肺炎支原体pcDNA3.1-TBP30-Hsp70融合表达质粒。用已构建的pMD19T-P30和pMD19-Hsp70质粒为模板,采用基因定点突变(SDM)原理设计引物,应用SOE-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 3.1(+)-TBP30和融合重组质pcDNA3.1(+)-TBP30-Hsp70。使用pcDNA3.1-TBP30、pcDNA3.1-TBP30-Hsp70、pcDNA3.1(+)和Elution Buffer对小鼠进行免疫,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INF-γ)分泌水平。结果显示,pcDNA3.1-TBP30-Hsp70酶切后可见大小分别约为1 413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和5 400 bp的载体条带。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免疫重组质粒组均可引起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IL-2和IL-4分泌水平的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而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pcDNA3.1-TBP30和pcDNA3.1-TBP30-Hsp70组小鼠血清IL-2、INF-γ和IL-4终分泌量增加,表明重组质粒组可刺激小鼠血清中IL-2、INF-γ和IL-4的变化,并且在时间上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本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TBP30-Hsp70免疫小鼠后,IL-2和INF-γ分泌水平的升高,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影响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泌,从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IL-4分泌水平升高,促进机体Th2向Th1分化,维持Th1的优势状态,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本试验结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原核表达载体pET-HA为模板,PCR扩增皮蝇素A(HA)基因,将克隆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DNA疫苗pcDNA-HA。构建的DNA疫苗pcDNA-HA和空载体pcDNA3.1(+)体外转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细胞内目的基因的表达。将pcDNA-HA、空载体pcDNA3.1(+)和PBS免疫BALB/c小鼠后,对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DNA疫苗能在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能被抗HA抗体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说明HA可作为牛皮蝇蛆病的候选疫苗抗原。本研究为牛皮蝇蛆病的DNA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绵羊梅迪-维斯纳病病毒(MVV)核心蛋白Gag核酸疫苗并与IL.2联合免疫小鼠,为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将MVVgag基因与羊IL-2基因分别插入到核酸疫苗载体质粒pcDNA5.0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5.0-Gag和pcDNA5.0-IL-2,并经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分别用阳性质粒pcDNA5.0-Gag、空载体pcDNA5.0及pcDNA5.0-Gag和pcDNA5.0-IL-2共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以及IFN-γ和IL-4水平,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pcDNA5.0-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IFN-γ、IL-4水平高于pcDNA5.0-Gag免疫组,与空载体pcDNA5.0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且pcDNA5.0-Gag单独免疫组及与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均高于空载体pcDNA5.0对照组。因此,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5.0-Gag和pcDNA5.0-IL-2,用其联合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同时可产生体液免疫,且IL-2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为进一步将其用于MVV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EV)NS1和NS1-2A蛋白的表达和免疫效果差异,本试验构建并扩增C-端含Flag标签的NS1和NS1-2A基因,利用T4 DNA连接酶分别连接到质粒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利用RT-PCR、IF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S1和NS1-2A蛋白在体外的表达情况,用pcDNA3.1-NS1-Flag、pcDNA3.1-NS1-2A-Flag和pcDNA3.1(+)免疫BALB/c小鼠,检测这两种蛋白在体内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NS1和NS1-2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NS1和NS1-2A蛋白成功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小鼠后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pcDNA3.1-NS1-2A-Flag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INF-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比pcDNA3.1-NS1-Flag免疫组高,且与pcDNA3.1(+)空载体免疫组差异极显著(P0.01);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组小鼠体内的INF-γ分泌量会增多,免疫第4周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小鼠能够刺激JEV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且NS1-2A联合基因的免疫效果优于NS1单一基因,为进一步研究JEV的非结构蛋白功能、研发NS1和NS1-2A基因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分枝杆菌二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以pCDNA3.1(+)和PBS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及IL-2分泌情况.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值(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二价组合DNA疫苗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BCG组相当(P>0.05),而显著高于两阴性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表达鸭肠炎病毒(DEV)gB/NP28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菌口服疫苗在鸭体内诱导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菌(pcDNA3.1-DEV-gB/NP28)/SL7207、DVE弱毒疫苗、重组质粒pcDNA3.1-DEV-gB/NP28及PBS分别免疫雏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鸭脾脏、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组织中的抗原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肠道黏膜sIgA;间接ELISA方法监测血清中DEV特异性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细胞因子含量,对该口服疫苗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诱导鸭产生良好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攻毒试验显示,在DVE强毒攻击下重组菌免疫可提供75%以上的保护,表明重组菌免疫对DEV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编码的VP2蛋白是该病毒重要的结构蛋白和抗原蛋白.利用VP2基因制备的DNA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提高VP2 DNA疫苗的免疫活性,本实验利用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作为生物佐剂研究其对犬细小病毒VP2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首先通过RT-PCR方法从犬淋巴细胞中扩增GM-CSF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栽体上,分别构建该基因的两个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即非融合表达载体pcDNA-cGMCSF和与Myc His融合的表达栽体pcDNA-cGMCSF/MH.用pcDNA-cGMCSF/MH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以确定GM-CSF基因能否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然后用本室构建的VP2基因表达栽体单免疫小鼠,用VP2表达载体与pcDNA-cGMCSF共免疫小鼠(pcDNA3.1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免疫后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用MTT法检测小鼠免疫后35 d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本试验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够介导重组GM-CSF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免疫实验表明,利用GM-CSF基因与VP2基因共免疫小鼠,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VP2基因单免疫组(P<0.01).共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和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免疫组(P<0.05).由此可见,GM-CSF表达载体可明显提高CPV VP2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以壳聚糖为佐剂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检测其形态及抗DNA酶降解的能力,随后进行动物免疫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FN-γ分泌情况和抵抗强毒菌株攻击和免疫保护率。实验结果显示,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在透射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径约为200 nm,可以有效抵抗DNAaseⅠ的降解。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组的血清抗体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PBS对照组,且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抗体水平稍高于裸DNA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分泌试验结果也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的SI值与IFN-γ分泌水平极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但两种DNA疫苗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强毒菌株攻击后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保护率优于裸DNA疫苗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裸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克隆、定点突变以及重组表达技术获得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免疫原蛋白p36、p46、p65和p97R1-Nrdf。设立以重组蛋白p36、p46和p65为试验Ⅰ组,以p36、p46、p65和p97R1-Nrdf为试验Ⅱ组,猪支原体疫苗安百克(M+PAC)为试验Ⅲ组,PBS+佐剂为空白对照组来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肺脏以及经蛋白刺激脾淋巴细胞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IFN-γ和IL-4。结果显示,Ⅱ组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Ⅱ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Ⅲ组,而Ⅱ组与Ⅰ组、Ⅰ组与Ⅲ组的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Ⅲ组的IL-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的检测结果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IFN-γ和IL-4水平呈现一致性,都为Ⅱ组〉Ⅰ组〉Ⅲ组〉对照组;而经刺激脾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Ⅱ组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和IFN-γ水平最高,而IL-4水平为Ⅲ组最高。由此可见,Ⅱ组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途径,产生的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水平最高;Ⅰ组亦能通过这2种免疫途径达到与Ⅲ组同样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旨在分析布鲁菌(Brucella)转录调节因子HFQ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以热灭活牛种布鲁菌S2308为模板,根据GenBank登录的S2308 hfq基因序列(BAB1_1134)设计引物,PCR扩增hfq基因片段后,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HFQ蛋白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 blot对重组HFQ蛋白(rHFQ)进行分析;pET-32a空载体、rHFQ和疫苗株M5-90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将pET-32a、rHFQ和M5-90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脾细胞中IFN-γ和IL-4的水平,以及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hfq基因大小为237 bp,编码79个氨基酸,rHFQ大约在25.8 ku处出现蛋白条带,纯化后为单一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FQ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rHFQ刺激RAW 264.7后,诱导IFN-γ和IL-4的水平与M5-90组相似,显著高于PBS组和pET-32a空载体组,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rHFQ免疫小鼠后,诱导脾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小鼠血清中IgG的水平与M5-90组相似,显著高于PBS组和pET-32a空载体组。布鲁菌HFQ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并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是布鲁菌亚单位疫苗研制较理想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口蹄疫病毒(FMDV)多表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为IL-2作为 FMDV 表位疫苗佐剂应用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雌性 Balb/c 小鼠,分为4组,第1组联合免疫表达猪 IL-2的重组腺病毒(rAd5poIL-2)和串联表达 FMDV 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S),第2、3和4组分别注射 rAd5EGS、灭活疫苗和 PBS,间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首免后每周采血分离小鼠血清,通过 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G;首免后6周检测血清中抗体亚型 IgG1、IgG2a 及细胞因子 IL-4和 IFN-γ的表达水平,同时分离脾细胞,M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和rAd5EGS 既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特异性 IgG、IgG1和 IgG2a 的分泌,又能增强其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免疫效果强于灭活疫苗;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后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 IL-4和 IFN-γ的分泌,且其诱导 IL-4和 IFN-γ分泌能力也强于灭活疫苗。说明重组 IL-2能有效增强FMDV 多表位疫苗诱导抗体分泌能力和细胞免疫应答,rAd5poIL-2有望作为 FMDV 表位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外膜囊泡(OMVs)在亚单位疫苗上的应用前景,制备布鲁氏菌OMVs亚单位疫苗,评估布鲁氏菌OMVs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高速离心法制备羊种布鲁氏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SDS-PAG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制备的OMVs进行形态和组分分析;使用纳米佐剂(LDH)和弗氏佐剂乳化OMVs后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7、14、21、28和35 d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利用小鼠IgG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评估OMVs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水平;通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测定及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测定评估OMVs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并纯化了布鲁氏菌OMVs,其直径大小为20~160 nm。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MVs主要组成蛋白OMP25、OMP31、OMP16、OMP19、BP26及SOD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和抗原性蛋白,且存在多个B细胞和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与PBS组相比,OMVs免疫小鼠后,不同佐剂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