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重庆市梁平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梁平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成因、特点和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1)种植业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较高,分别达55.73 t、453.68 t和50.36 t,种植业化学品投入总量高,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化学需氧...  相似文献   

2.
针对洱海流域坡耕地氮、磷流失的现状,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洱源县德源山生态基地,实施坡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模式研究,旨在为坡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滇池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选择了沿岸2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研究。针对2个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总结出大棚三室堆沤池、耕地径流水治理、村庄污水处理、农业清洁生产和村庄保洁5种治理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农业面源污染因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性化,制约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紧密联系新疆农业生产实际,深入阐述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5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对新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赖丹 《南方农业》2021,(23):221-222
云南省拥有很多高原湖泊,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且污染日益严重,所以有必要寻找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法。就目前的湖泊污染治理经验来看,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针对相关内容展开分析,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辽宁省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个别指标计算时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的问题,该研究充分考虑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形成及调控全过程因素,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更易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参数、应用韦伯-费希纳定律克服个别风险指标过大的问题,给定了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计算方法,评估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县域单元的纵向和横向污染治理清单。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县域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处于中风险,库区内湖北省夷陵区、重庆市南岸区风险值最高,其次是重庆市大渡口区、沙坪坝区等市辖区、巫溪县以及湖北省兴山县和秭归区,之后是开州区、万州区、丰都县、云阳县等区域;化肥强度指数、畜禽养殖强度指数、降雨侵蚀指数、环保投资指数是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影响指标;三峡库区各县域化肥强度指数以及畜禽养殖强度指数风险值之和占总压力指数风险值的比例平均为79%,巫溪县、巴东县、巫山县甚至达到90%;重庆市南岸区、大渡口区以及湖北省各县域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建议开展茶果树施肥技术提升,畜禽养殖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云阳县、开州区、巫溪县、巫山县以及湖北省各县区,建议更多开展猪和羊畜禽废污处理能力提升,此外还应加大环保投入以及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纵向管控来看,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以南岸区和夷陵区为优先管控区域,河流水质优先治理区域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以及湖北省的各县区,从横向管控来看,大部分县域的主要污染防控因素为化肥减量和畜禽养殖治理,其中三峡库区上游和下游地区应当更多关注化肥减量,中游则应更多关注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控。该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申中华 《南方农业》2025,(9):127-129+133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理不当,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巨野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巨野县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农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包括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