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放养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择体重(99. 0±3. 0) kg去势松辽黑猪公猪30头,随机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圈养组在5个6 m2(2 m×3 m)的水泥地面饲养,放养组在5个2 500 m2(50 m×50 m)树林中放养,均饲喂同一种日粮,自由采食,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与圈养组比较,放养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 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 01),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降低(P0. 05),血糖(GLU)含量极显著降低(P0. 01);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 05);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风味氨基酸(FAA)含量极显著提高(P0. 01),必需氨基酸(EAA)和支链氨基酸中的缬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 05),油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 05)。说明放养能够改善松辽黑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促进猪只快速生长并通过提高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猪肉营养成分,改善猪肉风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14 kg左右的藏香猪16头,随机分成2组(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比例一致,两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放养组采用“圈养+林中放养”结合模式,圈养组采用全圈养模式,试验期17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3头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取样检测背最长肌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圈养组、放养组的日增重分别169.99 g、199.06 g(P>0.05);料重比分别5.17、5.00(P>0.05);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P>0.05);屠宰率分别为62.83%、61.23%(P>0.05)。圈养组熟肉率比放养组高2.99%(P<0.05);放养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P<0.05);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29.71%(P<0.05)、42.86%(P<0.05)、77.78%(P<0.05);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P<0.05)、1.57%(P<0.05);粗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圈养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6),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P=0.06);同时,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高于圈养组。综上所述,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肉色和大理石纹,圈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熟肉率。放养模式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和促进氨基酸平衡。说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圈养和放养模式饲养藏香猪都是可行的,同时放养更有利于改善藏香猪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放养与圈养对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采集相同日龄的放养和圈养松辽黑猪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和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a、IgG2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养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IgA、IgE含量均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1),IgG2a含量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放养松辽黑猪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说明放养松辽黑猪抗病力水平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添加高比例发酵红薯替代部分精料对高坡黑猪育肥猪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影响,选择6月龄、体重(62. 4±3.5)kg高坡黑猪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组饲喂70%发酵红薯+30%全价日粮,对照组饲喂全价日粮,进行120 d饲喂试验,然后屠宰进行生长性能、胴体肉质指标测定。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猪生长性能,试验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1.53%(P0.05);对猪胴体性状也有显著影响,试验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对照组13.41%(P0.05),眼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8.25%(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肉色红度值,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高坡黑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效益,但对肉质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苜蓿草粉对育肥期松辽黑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60.30±1.07)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松辽黑猪36头,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20%苜蓿草粉,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通过60 d的舍内饲养试验,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Ⅱ组、Ⅲ组低于Ⅰ组(P0.05),显著低于Ⅳ组(P0.05);瘦肉率、屠宰率、眼肌面积Ⅱ组、Ⅲ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呈现上升趋势;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含量Ⅱ组、Ⅲ组、Ⅳ组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中Ⅱ组最高;胆固醇含量Ⅱ组低于Ⅰ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说明在松辽黑猪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不同放养日龄对土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30日龄2 400只雄性土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作为研究对象。1组为对照组圈养,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30、50、70日龄进行放养,为期70 d。结果表明,30、50日龄进行放养的效果较好,日采食量、日均增重、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冠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屠宰性能比较只有腹脂率在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灰分含量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考察,土鸡50日龄开始放养效果较好,外观较优、成活率高、腹脂沉积少。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9,(5)
为研究山西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选取30 kg左右的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各30头,按品种分为2组(山西黑猪组、晋阳白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进行驱虫和健胃后,开始正式试验,饲喂相同的饲粮,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体重达110 kg左右时全部屠宰,进行肉质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肉样的pH、L值(亮度)、b值(黄度)、系水力、剪切力最大值和眼肌面积、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a值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晋阳白猪(P0.05);山西黑猪与晋阳白猪不同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晋阳白猪癸酸、月桂酸、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反油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山西黑猪(P0.05);山西黑猪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山嵛酸、二十碳三烯酸、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胆固醇含量与晋阳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个地方品种都具备肉质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开发生产精品猪肉和极品猪肉的优良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林下放养与舍饲两种养殖模式对松辽黑猪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两种养殖模式下松辽黑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及盐离子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嗜碱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CO2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血液生化和无机盐离子等指标影响不大。说明放养可以显著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红豆杉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以确定红豆杉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3%红豆杉干粉,试验期67 d。结果表明:饲喂红豆杉前期(1~30 d),3%红豆杉极显著降低了肉鸡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1);但在后期(31~60 d),1%、3%红豆杉显著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从整个试验期来看,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分别呈升高、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红豆杉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系水力(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胸肌胆固醇含量,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红豆杉干粉可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肉质性状,降低血清、肝脏及胸肌胆固醇含量。本试验条件下,红豆杉3%添加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6,(9):27-31
为探讨不同育肥方式对滇南小耳猪生长、胴体性能、肉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分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育肥(对照组)、农村吊架子育肥(试验Ⅰ组)和全放养加补饲(试验Ⅱ组)3种方式进行育肥试验,测定其胴体、肉质、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成分,结果显示:试验Ⅰ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6~7肋间膘厚、三点均膘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7.96%、21.04%、15.36%和47.29%(P0.01),胆固醇含量降低43.60%(P0.05),胴体瘦肉率和肌肉甘氨酸含量分别提高8.82%和8.86%(P0.01),肌肉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7.78%、10.69%、9.74%和10.15%(P0.05);试验Ⅱ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胴体瘦肉率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37.71%、11.20%和47.29%(P0.01),胆固醇含量降低41.71%(P0.05),6~7肋间膘厚、三点均膘和肌肉甘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4.75%、23.19%和16.46%(P0.01),肌肉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10.52%、14.22%、13.08%和13.75%(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各氨基酸含量上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头猪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09.86元/头、10.39元/头和99.54元/头。吊架子育肥和全放养加补饲育肥均可降低滇南小耳猪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提高熟肉率、肌肉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改善猪肉食用品质;虽降低了生长速度,延长了育肥时间,但减少了精料用量,反而可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圈放养结合对土鸡生长性能和肉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肖梁  尹兆正  朱华 《饲料工业》2003,24(10):37-38
初步研究了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的综合养殖技术对“仙居”肉用土鸡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肉质的改善效应,与封闭式饲养对照组相比较,圈放养结合可降低料重比16.19%(P<0.05),降低腹脂率21.25%(P<0.01),胆固醇含量下降14.58%(P<0.05),腹脂中粪臭素含量降低11.45%(P<0.05),肌肉中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4.07%(P<0.05)和13.38%(P<0.05),胸肌肌红蛋白的含量提高33.18%(P<0.05),圈放养结合养殖改善土鸡的生长性能和肉质。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3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各组日粮分别添加0、0.5%、1.0%、1.5%的谷氨酰胺,试验期为42 d,研究不同浓度谷氨酰胺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1.0%、1.5%谷氨酰胺组的日增重分别增加了6.29%(P<0.05),2.00%(P>0.05)和3.48%(P<0.05);料重比都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谷氨酰胺具有提高肉仔鸡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的作用.同时谷氨酰胺还可改善肉仔鸡胴体组成,提高肌肉pH值和系水力(P<0.05),显著提高肌肉中胶原蛋白和肌苷酸的含量(P<0.05),起到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7,(2)
为了探索出地方圩猪合理的生长肥育模式,选择60 kg左右的圩猪20头,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圈养组按照常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放养组白天山林放牧,自由活动和觅食,早晚各补饲1次精饲料,两组饲养至90 kg体重结束。两组分别选择6头90 kg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并进行肉质和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放养组日增重为259.1 g,极显著低于圈养圩猪的373.2 g(P0.01);放养组料重比为3.12,体重增长1 kg,放养组比圈养组少消耗0.98 kg精饲料;放养组的肩胛后沿处、最后肋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第3、4肋处背膘厚分别是51.33 mm、27.35 mm、47.10 mm和37.96 mm,分别比圈养组下降24.4%、32.3%、12.4%和33.1%,差异显著(P0.05),而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肌内脂肪含量为1.82%,极显著低于圈养组(P0.01),而pH_(45)、pH_(24)、肉色(L、a、b)、失水率、拿破率、肌肉水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酪氨酸(P0.01)和赖氨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圈养组,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模式虽然延长了饲养周期,但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显著降低了脂肪的沉积,提高了酪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是圩猪生长肥育较好的一种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选用70 kg左右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2头,随机分到2个组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450 mg/kg复合肉质改良剂,研究复合肉质改良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的影响。生长试验从70 kg左右开始,100 kg左右结束,测定猪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接近100 kg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猪只的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饲料利用效率提高了5.50%;日粮中添加复合肉质改良剂显著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失水率(P<0.05),分别较对照组低11.19和2.06个百分点,其余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也不同程度地提高。结果表明,肥育猪日粮添加由茶多酚、牛至油组成的复合肉质改良剂不仅具有提高肥育猪饲料利用效率的趋势,而且可改善猪肉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雏鹰黑猪的血液生理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雏鹰黑猪的选育和保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了15头育肥猪(101.9±7.4kg)对其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雏鹰黑猪12项血液生理指标中HBGX、HCT、PLT、MCH和RDW等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它血液生理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在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与HBGX、脂肪率与HCT、眼肌面积与PL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29、0.528,与HC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43;在肉质性状方面,系水力与HBGX和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579,剪切力和MC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4。试验结果提示雏鹰黑猪血液生理指标与其肉质品质和屠宰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乳酸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选择体重约8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3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中5%的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处理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4周,在第4周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6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对肥育猪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猪血清中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11);试验组育肥猪的背最长肌pH_(45 min)和肉色评分显著增加(P0.05),背最长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有升高趋势(P=0.08)。结果表明:肥育猪饲料中添加5%发酵饲料原料可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桑叶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选择35日龄的广西青脚麻公鸡17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桑叶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5%、8%和11%的饲粮。结果表明:8%、11%桑叶粉组的饲料增重比相对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5%桑叶粉组的肉鸡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粉组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降低(P<0.05);11%桑叶粉组的不饱和脂肪酸(UFA)、ω-3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桑叶粉组的矫正肌苷酸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桑叶粉的添加具有降低腹脂率、IMF和提高UFA、ω-3脂肪酸含量的效果,但使肉鸡的饲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60羽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50日龄广西灵山土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0.1%、0.2%的复合益生菌制剂的试验饲粮。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0.1%、0.2%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成活率(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肉鸡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提高肉鸡胸肌肉的粗蛋白质、灰分和肌苷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肉的粗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P0.05)。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其中,以添加0.1%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