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植株防御白背飞虱为害的某些生理反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对白背飞虱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组合) 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稻株受害后, 感虫品种(TN1和汕优63) 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比抗虫品种(N 22) 明显; 感虫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增加, 过氧化物酶(P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下降, 而抗虫品种POD 和SOD 均增加, CAT减少;感虫品种除丙氨酸含量下降外,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上升, 尤其是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及蛋氨酸等含量增加很快, 抗虫品种中天门冬氨酸、缬氨酸等含量增加也很快, 但苏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形态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265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稻在低氮(143.1 kg/hm2)、中氮(214.65 kg/hm2)和高氮(286.2 kg/hm2)水平下水稻植株形态变化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氮水平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与其它施氮水平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均起到促进作用。施氮量与水稻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氮各处理对亚硝酸根离子(NO2-)无显著影响,但通过影响叶片、根中的硝酸还原酶而影响了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施氮越多,硝化、反硝化强度越大,氮素损失越多。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水稻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武香粳14和武粳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地力水平下施氮量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两供试品种在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RVA谱曲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除个别指标外,地力水平、施氮量对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3)在RVA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存在显著的地力与施氮量互作效应。4)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峰值黏度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每1 hm2追施氮量225 kg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的临界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无氮、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处理的穗数显著的低于常规施氮处理的穗数,无氮处理的穗数极显著低于常规与精确施氮处理穗数,无氮处理的水稻产量低于常规与精确施氮处理的产量,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精确施氮处理水稻产量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品种秋光和籼稻品种密阳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氮素水平促进根系生长,迅速提高水稻根干重,但同时降低根冠比。除生育前期外,籼稻根系吸收面积均大于粳稻根系吸收面积,籼粳稻比表面积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品种秋光和籼稻品种密阳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氮素水平促进根系生长,迅速提高水稻根干重,但同时降低根冠比。除生育前期外,籼稻根系吸收面积均大于粳稻根系吸收面积,籼粳稻比表面积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二化螟为害后植株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包括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钾元素吸收能力。不同水稻品种在主茎受二化螟为害形成枯心后,分蘖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与健康植株相比无显著差异。常规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主茎枯心过程中根系活力显著增强,而粳稻秀水11枯心后根系活力反而显著下降。采用86Rb标记示踪原子法研究了在二化螟为害后水稻根系对土壤中钾的吸收能力的变化,发现秀水11主茎枯心24 h和48 h后分蘖中铷的含量比健康植株分别降低了5.23%和47.5%,说明对钾的吸收能力下降,而汕优63和两优培九分蘖中铷的含量分别比健康植株增加了2.91%和14.36%、21.3%和15.9%,即对钾的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垦鉴稻6号(穗数型品种)和绥粳4号(穗重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方法,精确定量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氮肥利用率、肥料配比及施肥时期,确定了最佳施氮水平和施氮技术。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以中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9 083.3 kg/hm2,比对照增产58.5%;穗重型品种以低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8 750.2 kg/hm2,比对照增产59.7%。  相似文献   

9.
以宜香211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秸秆还田处理(T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T3:油菜秸秆全量还田)、3个施氮水平处理(N1:120 kg/hm2;N2:150 kg/hm2;N3:180 kg/hm2)以及2个对照(T1N0:秸秆不还田—不施氮; T1N2:秸秆不还田—施氮量150 kg/hm2),测定各处理土壤的Eh值和水稻前期的根系、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了油菜和小麦秸秆还田和施氮水平对水稻前期生长和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24 d内,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Eh值,Eh值呈现3~9 d内先快速降低,并于9 d时降至最低值,9~19 d内缓慢上升,然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移栽后24 d时,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增加了水稻的白根数、白根长,白根数占比、根冠比、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相同施氮处理下,油菜秸秆还田处理较小麦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水稻白根数、总根数、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0~7 cm和7~14 cm土层的白根总长和根总长。综合来看,油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施氮方式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稻瘟病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稻瘟病发病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氮肥起着决定性作用,N肥高、中、低及0氮肥条件下,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规律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N肥量的增多发病率增强,病情严重;不同的施肥方式叶瘟和穗颈瘟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严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6:4表现病情相对较低。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品种发病情况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一水稻品种,在施用氮肥的植株上白背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在不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明显延长,而在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则明显缩短。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随着施氮而显著提高,品种和饲养代数对其存活率也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在施氮水稻植株上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上的。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同一品种的施氮稻株上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增加,而在不施氮稻株上则相反。水稻品种、饲养代数和氮肥水平对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3.
Cooking and nutrition qualities of grain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rice quality.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cooking and nutrition qualities among the grain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within a rice panicle, the distributions of gel consistency (GC), amylose content (AC)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CPC) of grains in a panicle in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0, 120 and 240 kg/h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wo rice varieties, Yangdao 6 (indica) and Wuyujing 3 (japonica). In general, the grains at the basal part of a panicle had lower GC and higher AC than those at the upper or middle part of a panicle. The 1st grain on the secondary branch with earlier flowering exhibited the highest GC, whereas the 2nd grain on the primary branch with later flowering showed the highest AC. For Yangdao 6, CPC in the grains on the primary branches was lower at the middle part of a panicle than at the upper or basal part of a panicle. For Wuyujing 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PCs in the grains among the upper, middle and basal parts of a panicle. GC in the grains was increased, whereas AC was reduced from zero nitrogen application (0N) to low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LN), and the result was reversed from LN to medium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MN). CPC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蒸煮及营养品质在穗上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 总体而言,穗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胶稠度较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穗中、上部一、二次枝梗的胶稠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在同一个枝梗上,二次枝梗上早开花的第1粒的胶稠度最高,穗子中、上部一次枝梗迟开花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扬稻6号穗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穗上、下部枝梗上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武育粳3号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在穗上、中、下三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从不施氮到少量施氮(12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但从少量施氮(120 kg/hm2)到中等施氮(24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了来自中国的13个粳稻品种、11个籼稻品种、13个杂交稻组合,以及11个热带粳稻品种的杀卵作用和拒食抗性.具有杀卵作用的品种仅见于粳稻品种.测试的13个粳稻品种中,4个表现出明显的杀卵作用.重新评价了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42份粳稻和43份籼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10个粳稻(约占24%)具有杀卵抗性,卵死亡率为53%~100%;95%以上的籼稻品种中,白背飞虱的卵死亡率低于30%;来自浙江的4个粳稻品种明显地抑制白背飞虱的取食.浙江的21个粳稻地方品种对白背飞虱拒取食和杀卵作用表现出独立性和连续变化.三千黄、长红稻和矮秆稻具有杀卵抗性,鸡脚黄和麻雀青具有拒取食抗性.这些发现表明抗白背飞虱基因在中国存在于同一生态区的粳稻地方品种中.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东北粳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粳稻牡丹江27和牡丹江3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东北粳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根数、根长、根粗、根体积和根干质量等指标也有所提高,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均也有所增加。三种氮肥水平下地上部干质量均随生育进程急剧增加,两品种的根干质量在孕穗期和抽穗期达最大值,抽穗期后根冠比降低,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大,单株根系伤流强度都随着抽穗后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两品种根系α 萘胺氧化力分别在抽穗期和乳熟期达最大值,且根系氧化力在各时期的变幅随施氮量的提高逐渐变小。水稻在孕穗期的根数、根长、根粗、根干质量和根冠比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生育期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乳熟期时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19.
在目前氮肥施用量依然偏多的大背景下,氮肥与转 Bt 基因水稻的相互作用是否会对稻田中非靶标节肢动物产生影响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用0 kg/hm2、100 kg/hm2和250 kg/hm23个氮肥水平处理的转 Bt 基因水稻T1C-19和T2A-1以及非转基因亲本水稻明恢63,连续饲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4代,研究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转 Bt 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的继代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水稻品种上,氮肥的过量施用,显著提高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并且随着代数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累加效果。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转 Bt 基因水稻和对照相比对同代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雌虫体质量、成虫寿命、褐飞虱若虫孵化率、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在100 kg/hm2和250 kg/hm2施氮水平下取食转基因水稻T1C-19的褐飞虱在第1代至第3代的每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另一转基因品种T2A-1以及对照品种明恢63,但第4代褐飞虱在各品种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供试两种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无显著影响。这为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上白背飞虱多发生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11为材料,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6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春江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种群的变化也一致.但汕优63的卵孵化率较高,若虫种群密度也明显较高.从汕优63及其亲本对白背飞虱的反应来看,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抑制白背飞虱的繁殖,但不育系珍汕97A和保持系珍汕97B对白背飞虱繁殖有促进作用.珍汕97A和汕优63的稻-飞虱间的干物质转化率基本相同,但汕优63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可能使白背飞虱繁殖密度较高.日平均蜜露分泌量,以珍汕97A和珍汕97B最多,明恢63最少,汕优63居中.珍汕97A的筛管液中大部分是主要氨基酸,浓度高于汕优63和明恢63.汕优63与明恢63的筛管液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基本相同,但微量氨基酸浓度高于明恢63.总的来看,汕优63的白背飞虱繁殖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珍汕97A的高感虫性和杂种优势的高干物质转化能力产生的耐受性,而不是珍汕97A的白背飞虱感虫性和细胞质不育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