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煤化工项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及土石方量、水土流失特点的分析与调查研究,提出风沙区、山地区、平地区三个类型区煤化工项目厂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认为三个类型区厂区除了注重防洪排导、降水蓄渗、植被建设的措施配置,还要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风沙区应加强沙障、防风固沙林等防风固沙措施的配置,并以工程措施为主,临时措施应注重防风挡护、洒水降尘;山地区应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为原则,斜坡防护、降水蓄渗等工程措施应结合植物措施进行配置;平地区更侧重于植物措施的配置,因占用耕地而造成大量临时堆土,故临时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土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在总结黄土高原长期治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认识及系统诊断分析和对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科学抽象和高度概括,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模式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进行模式结构和功能开发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建造技术模式。据此而构成的不同类型区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的多功能水土保持防治混合模式系统,对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山丘区面积7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73%,50年代初期有水土流失面积606万km2,截至1990年底止,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89万km2,并建成了一批高效小流域。对全省不同区域的小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配置的科学性,实行分区分类指导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地域狭长,境内气候类型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区域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基本单元,结合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找出了每个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各分区不同的自然状况及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合理高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炼化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广泛分布于东部沿海一带。从沿海地区石油化工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对厂区、码头油库区、输油管道区三个重点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按照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三个时段,布设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构建其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可为沿海地区石油化工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化工项目耗水巨大,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建设过程中开挖填筑将扰动原地貌,损毁地表植被,造成地表裸露,加剧水土流失,甚至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在生产期间废水、废渣排放量大,又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我国煤化工项目多分布于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煤化工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国家发展纲要、国家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技术规范、标准等相关规定,按照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围绕保护水土资源、有效防治因煤化工项目建设与生产造成水土流失,分准入、限批和缓批3方面,提出煤化工项目的水土保持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准入条件,为国家科学决策和行政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多年研究和试验,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已由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完成,并通过了论证鉴定。本文运用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对全省最主要的三种土壤类型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优化配置,确定了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最佳模式,为省级及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类型有很多种,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配置模式也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坝型,因地制宜地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针对面板堆石坝和重力坝两种坝型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模式进行的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面板堆石坝可形成坝下平台,可布设园林绿化措施形成大坝观景平台;重力坝绿化面积有限,应针对性地选用先进的高边坡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结合近年来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情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不同模式和分区治理对策.这些治理对策将有助于全国各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及实施.可实行分类指导,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穿越工程是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分析河流穿越、公路铁路穿越和山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在水蚀区和风蚀区等不同类型的侵蚀条件下,各类穿越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求及其配置模式,为该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0个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的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2004-2019年降雨格局变化,并以发生在2010-2018年的19次代表性强降雨作为样本降雨事件,探究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侵蚀与面源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1)2004-2019年降雨量变化范围在331.4~598.9mm...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业内对风电场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体系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各个地区不同岩性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有各自独有的特征,故而在防治水土流失时所采取的措施也不能千篇一律。以湖南省3个不同岩性地区的风电场工程为例,探讨了不同岩性条件下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保龙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全长76.34 km,所经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降雨集中,区域地形地貌以山岭重丘为主,沿线区域部分路段发育有错落台地及滑坡体,风化层较厚,冲沟发育,地质相对不稳定。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将会破坏。水土保持方案将路基和弃土场定为重点防治区段,重点时段为土石方施工期。路基工程在施工期必须补充必要的临时防护措施,弃土场在弃土前就要做好工程防护措施,弃土结束后马上采取植物措施防护。对于项目区治理程度达到98.3%,扰动土地治理效率达到98.8%,拦渣率达到99%。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4%,林草植被的覆盖率达到27.4%。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配置体系的滞洪减沙效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主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为例,依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类型配置体系下的滞洪减沙效应。提出了"措施配置比"和"流域治理效应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类型配置方案有关"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中,若单项措施的配置比不同,措施体系的滞洪减沙作用是不同的;当淤地坝配置比<2%时,流域治理的减沙效益很低;若坝库控制面积小于总流域面积的10%,尽管其它措施的治理度达45%左右,但对于面平均降水量>35mm、最大日降水量>50mm的暴雨洪水,流域治理措施体系的控制作用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山西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治理范围共涉及29个县(市)。按照山西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项目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分析了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于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尺度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趋势分析结果显示 ,河源涧区、风沙区、丘陵区各代表流域年径流量均在 1970年前后发生一致性改变 ,即从 1970年以来开始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平均减流幅度 (与 195 9~ 196 9年径流相比 )以河源涧区 (大理河 )和丘陵区 (小理河 )最大 ,分别为 36 .33%和 36 .2 1% ,风沙区 (海流兔河 )最小 (2 0 .6 1% )。减流幅度的大小是各类型区下垫面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程度、降雨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借助适合于黄土高原降雨 -产流特性的月水量平衡改进模型 ,计算天然状态下降雨应有的产流量与同期实测径流量求得减水效果。结果表明 ,3个地貌类型区 70年代的减水效益没有明显差异 ,而在 80年代减水效果差异显著 ,丘陵区 (小理河 ,2 4.99% ) >风沙区 (海流兔河 ,17.2 8% ) >河源涧区 (大理河 ,13.13% )。上述结论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及水环境演变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河南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治理范围共涉及13个县(市),主要位于河南省的大别山区和太行山区等革命老区。根据治理区所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对其进行了类型区划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以期通过本次综合治理,尽快改变治理区(老区)贫困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风电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概述了风电项目水土保持特点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辽宁省法库柏家沟风电场工程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施工布局特征划分防治分区,分区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不注重场地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分析郧西县30Mw光伏发电场建设中引发的水土流失入手,根据工程实际存在的扰动面积大、太阳能电池方阵下部阴暗场地绿化条件限制多、施工期土壤侵蚀严重等问题,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光伏电场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并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提出陕南低山区排土场防洪排导措施较为理想的配置模式,以陕西省镇安县东阳钨矿直沟排土场为例,应用汇水面积相关法和综合参数法分别对直沟排土场进行了水文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对直沟排土场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防洪排导措施配置方案,从造价、优缺点及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1)直沟流域内通过汇水面积相关法计算的洪峰流量大于通过综合参数法计算的;(2)直沟排土场配套的防洪建筑物种类越多,施工越复杂,造价越高,其配套的排洪沟尺寸虽小,但渣场安全性高;(3)实际工程应用中,应选取较大的洪峰流量作为设计标准,防洪排导设施采用上游拦洪溢流坝+场内截排水沟+下游拦渣坝+出口处消力池模式,不仅能确保排土场稳定安全,而且造价适中,可在陕南低山区排土场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