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来县未利用地多目标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用地矛盾不断激化。未利用地资源作为补充土地利用的重要后备资源,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更好地引导未利用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文章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以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空间叠加功能为支撑,将shefold限制性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评价了未利用地资源开发的单宜性与多宜性研究,结合未利用地资源的不同利用目标,对其多目标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宜农、宜建、宜生态未利用地资源面积分别为14119.20 hm~2、22075.88 hm~2、13505.13 hm~2,占研究区未利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70%、38.62%、23.63%;(2)综合来看,单宜区面积为26700.88 hm~2,多宜区面积14288.13 hm~2。为体现未利用地多宜区利用的弹性空间,文章设计了经济效益型、社会效益型、生态效益型三种利用方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利用目标下各类用地面积的差异,且shefold限制性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怀来县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技术的多目标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十壤资源空间分析及优化配置的基础,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土壤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个参评因子,将GIS技术、统计模型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进行u十壤资源的宜耕、宜园和宜林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条件整体较高,土壤资源适宜性较好;区域内宜耕土壤资源面积为19269.2 km2,占总面积的48.5%;宜园土壤资源面积为4399.1 km2,只占总面积的11.1%;宜林十壤资源面积为12579.1 km2,占总面积的31.7%;三者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费时费力以及主观参与性强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为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多目标评价方法的果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漳州地区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差异显著。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对该地区进行果树适宜性综合评价,分析其种植现状与利用潜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首先建立研究区域内土壤、气候与地形等数据库,并利用地形对气候分布状况进行校正,同时通过LandsatTM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得到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和主要果树种植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和多目标评价(MCE)方法对漳州地区三种主要果树(香蕉、荔枝和龙眼)进行适宜性评价,最后综合分析这些果树适宜分布现状与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地区大部分区域都非常适宜种植这三种水果,发展水果生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更好地引导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该文以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县―弥渡县为例,将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及特尔菲法(Delphi)相结合,分别构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新增耕地指数及补充耕地潜力模型、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区评价模型,对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与潜力分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71.21、1177.39、1681.00和62.00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8%、39.36%、56.19%、2.07%。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实际开发潜力为1248.60 hm2,预计新增耕地面积977.45 hm2。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潜力区和1个非潜力区。其中,Ⅰ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164.97 hm2,可新增耕地144.21 hm2;Ⅱ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53.38 hm2,可新增耕地46.66 hm2;Ⅲ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210.64 hm2,可新增耕地164.01 hm2;Ⅳ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773.93 hm2,可新增耕地590.11 hm2;Ⅴ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45.68 hm2,可新增耕地32.46 hm2。研究结果的应用表明,该种方法得出的适宜性评价结果、新增耕地测算结果及潜力分区结果与当地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刘忠秀  谢爱良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23-125,128
设计了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探讨了评价因子的选取以及其权重的确定。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经验评定法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级别,同时以临沂市为例,实际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最后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临沂市的土地利用分区。  相似文献   

6.
区域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秀  谢爱良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176-178,181
设计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探讨评价因子的选取以及其权重的确定。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经验评定法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级别,同时以临沂市为例,实际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实用性。最后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临沂市的土地利用分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海涂围垦区土地资源多目标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繁  裘江海  周斌  徐建明 《土壤通报》2008,39(2):218-222
海涂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开发海涂的基础。选择浙江沿海典型海涂围垦区,基于GIS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采用栅格运算与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多目标适宜性评价研究;根据优先用地规划方案,应用评价结果,初步实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特点,不同利用类型的适宜等级间存在"重叠"现象;基于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配置时,不同的用地规划方案会产生不同的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利用全排列多边形图形指示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2个行政村的集约利用水平普遍不高;(2)集约水平呈现空间分异,主城片区以及城市发展新区的6个行政村均属于适度利用类型,而位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6个行政村均属于低度利用类型;(3)宅基地闲置率、道路网密度、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率、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产值、土地空闲率、三废用地比率等指标是引起集约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加强土地整理、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乡村经济、配套卫生公厕及污水处理设施有助于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春熙 《南方农业》2008,2(2):77-79
以重庆市南川区龙川江流域土地综合开发整理项目为例,通过典型调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丘陵山区土地综合开发整理项目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为国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42,自引:10,他引:1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5,32(4):362-369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庆丘陵山区煤矿下游影响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程度,选取18个已关闭煤矿,利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煤矿下游(2 km)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8种重金属(Hg、As、Cr、Cd、Pb、Cu、Zn、Ni)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重庆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含量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控制范围内,只有Cd超出土壤环境二级标准63.33%。统计学分析表明,Ni、Cr、Cd、Cu、Zn元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主要来自母岩风化和上游尾矿、废渣;Cd与Zn、Cr、Cu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示同源关系两两依存,主要来自煤矿开采的尾矿、废渣;As与其他元素不存在相关关系,主要是煤中砷黄铁矿燃烧后通过大气沉降形成。研究区土壤受煤矿尾矿、废渣影响较大,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由此引发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惩,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多年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骆立地条件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13.
抚州市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州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根据生物链原理建立适应抚州丘陵山区以种植和养殖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玉米-羊(粪)-鱼、羊(粪)-沼-玉米和山(水)观光-牧羊(垂钓)等生态农业模式,并研究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主要生产技术,包括农大高油115玉米的种植及利用、南江黄羊养殖、羊粪养鱼、羊粪和老玉米秸生产沼气技术。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抚州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是水土保持建设的新思路.近年来,各地都非常注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该文对苏北丘陵山区生态修复项目区3 a的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植物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土壤侵蚀量由2 758 t/(km2·a)减少到1 369t/(km2·a),减沙效益为50.4%,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不同丘陵地柑橘果园锦橙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 ,2个试点柑橘果实采后活性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峰值滞后于活性氧 ,低温贮藏活性氧与几种膜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下降 ,但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值较高。活性氧代谢还与植物内源激素、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及果实品质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树造林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晋西北河曲县)的人工林进行实地考查,应用灰色多目标局势决策理论,根据不同地形部位选择了5种有代表性的土训类型作为事件集和5种常见的树种作为对策集,从经济效益,水保效益,生物产蜈和改土效果等4方面,对25个营林局热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各土训类型适宜的最佳营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黄河上游丘陵地农业面源污染拦截植物带所需的灌木树种,将苦水玫瑰从海拔1 400 m的庄浪河流域引种到2 550~2 800 m的湟水流域,观察其在高海拔区的适生性,结果表明:苦水玫瑰在引入地表现为抗旱、耐寒、较耐瘠薄和病虫害侵袭,适应性强,能够正常生长;定性二元性状、定性多态性状在高寒旱地栽培条件下一致性、稳定性好,植株和花蕾的多数数量性状一致性、稳定性差;玫瑰干花产品的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比引入地高,灰分含量与膳食纤维含量比引入地低,其产品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体上,苦水玫瑰在湟水流域丘陵地有很好的适应性,具备生态保护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湟水流域丘陵地的一种生态经济灌木树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丘陵山区旱地抗旱的新工程措施--暗沟贮水。该措施具有保墒、蓄水、调节土壤湿度的功能,使作物明显增产。这一新工程措施在我国南方排球队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却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根据红壤丘陵开发地退化成因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建立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林果草牧沼菌”有效链接的治理模式,以草保土养地,以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建立了该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并将该流域分为177个地块,采用专家打分和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为:宜农地总面积为185.3h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34%;宜林地总面积为192.4hm2,占20.08%;宜牧地总面积为563.63hm2,占58.83%;其它地总面积为16.67hm2,占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