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康蓉  贾庆利  王起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76-2176
进行不同用量有机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观察其对水稻稻曲病的影响。结果表明,667 m2 施有机缓释肥折纯量为 18.95 kg 范围内,施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情况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缓释肥在单季稻上的施用效果,对两种不同类型缓释肥进行了不同用量及施肥次数的梯度对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有机缓释肥处理的产量高于无机缓释肥处理;综合产量及经济效益,亩基施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50 kg,亩追施尿素7.5 kg作分蘖肥效果最好,可增产10.15%,同时减少氮肥投入22.06%、总养分投入38.06%,达到减肥增效、省工省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稻曲病感病品种甬优12为材料进行氮磷钾肥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的增加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磷、钾肥的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降低稻曲病的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的稻曲病发病相对较重,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到9.38%、5.06和12.17%、6.33,明显高于稻田中后期不追施氮肥和早期仅施农家肥的处理,后者的发病率和病指仅为3.92%、1.38和0.93%、0.25,同时,相同施肥水平下,孕穗期偏施氮肥易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以农家肥为底肥,适时适量追施的氮肥能降低稻曲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6.
灯塔市共有水稻田46.7万亩,近些年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的同时,稻曲病等病害也逐年加重。2006年全市稻曲病发生面积27万亩,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地块30%以上。我们引进先正达公司生产的30%爱苗乳油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经过多重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调查,爱苗对稻曲病的防效极佳,并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邵东县2004年一季水稻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邵东县2004年全县0.87万hm^2一季稻中,稻曲病发生面积0.2万hm^2,一般病穗率为20%~30%,严重丘块达到65%。主要原因是水稻抽穗开花期遇上了阴雨天气、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以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30%爱苗乳油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以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农药,以喷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在易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甬优6号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每667m^2(下同)用药量30ml(分2次喷施)水稻稻曲病发病率为1.5%,产量为548kg;5%井冈霉素用药量300g(分2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0%,产量为513kg;30%爱苗乳油用药量15ml(1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1%,产量为518kg;对照(喷清水2次)稻曲病发病率为8.1%,产量为472kg。其中,30%爱苗乳油用药量30m1分2次施用的处理防效、增产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山县早稻施肥现状,应用有机缓释肥、当地常用配方肥和常规单质化肥进行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配方肥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82.7和457.3 kg,用肥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指导意见。有机缓释肥处理通过延长养分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而磷、钾肥利用率与配方肥处理相近。基肥施有机缓释肥,配合追施速效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 稻曲病是吉林省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害,近几年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省内用多菌酮对稻曲病进行过防治试验与应用,但成本高,使用不方便,推广受到很大限制。1987—1989年开展DT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的研究,经小区试验和万亩生产示范,证明50%DT杀菌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好,达90%以上。DT杀菌剂成本低,比多菌酮便宜一半,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严重减产,降低稻谷品质;对家禽、家畜等有一定毒性。近几年,由于感病品种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该病的大发生。因此,稻曲病菌源也多年积累,给稻曲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我省1984年发病面积300万亩,1985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1986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500万亩,病穗率达10~33%。为探索栽培措施与稻曲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性,寻找有效防治办法,1986~1988年我们在沈阳进行了稻曲病流行规律及栽培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丘陵地区棉花缓释肥与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搭配施用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可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增加单铃重,其中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增产,但收入(净增收益,下同)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略有减少;缓释肥搭配施用饼肥的单产接近单独施用缓释肥的,但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及速效氮肥、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与单施缓释肥的相当,但可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且产量也与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相当,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可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危害损失调查及田间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曲病的危害不仅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菌粉还污染稻谷,降低稻谷的商品价值。 1987年对吉林市水稻稻曲病田间危害损失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田间防治试验。一、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吉林市稻曲病的发生,始见于1983年永吉县乌拉街乡二道村,当时只发现1—2穗。1986年已蔓延至全市6个县(区),据统计,发病面积达1500余亩。1987年6个县(区)共发生34000亩。几年来稻曲病在吉林市迅速传播蔓延,已开始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施氮水平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纯氮用量为0~16 kg/667 m2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稻曲病的病穗率、病粒率呈现一定量的上升;通过回归预测式计算出当氮素分别超过10.95、11.93 kg/667 m2时才出现病穗率、病粒率的增长;稻曲病对水稻产量的负面影响与病蔸率的高低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几种蔬菜上进行有机无机缓释肥一次性施用试验,研究其对蔬菜产量效益的影响,筛选效果好的施用水平进行应用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无机缓释肥650 kg/hm~2效果最好,大芥菜、生菜、小芥菜、冬菜、长叶生菜分别比施复合肥增产8 716.9 kg/hm~2、7 548.7 kg/hm~2、4 882.6 kg/hm~2、6 110.8 kg/hm~2、7 518.7 kg/hm~2,净增效益分别为53 242.6元/hm~2、48 569.8元/hm~2、48 569.8元/hm~2、42 818.2元/hm~2、48 449.8元/hm~2。从成本及效益考虑,有机无机缓释肥施用量以65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施用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化肥减量增效作用,连续四年,进行了施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地力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作底肥的组合施肥处理,即养分减量处理[处理(2)]、与对照等氮养分减量处理[处理(3)]、与对照等养分处理[处理(4)],这3个处理的水稻每667 m~2产量均超过700 kg,其中,处理(4)的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63.7 kg,比常规施肥对照增产12.62%,每667 m~2增收167.3元。处理(2)的每100 kg稻谷的氮素用量和总养分用量比常规施肥对照平均减少1.47 kg和2.45 kg。施用有机缓释肥作底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连续四年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协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高效、安全的药剂及探讨两病协同防治的效果,对戊唑醇等多种杀菌剂进行了水稻穗期防治稻曲病、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及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稻曲病、穗颈瘟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83.56%~88.32%和78.61%~90.93%。三环唑、稻瘟酰胺、稻瘟灵等杀菌剂对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9.68%~90.66%。在孕穗末期使用戊唑醇主治稻曲病,兼治穗颈瘟;在破口期使用嘧菌酯主治穗颈瘟,兼治稻曲病,对稻曲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可达87.87%和85.98%。为此,生产上可根据两病的防治适期及两病发生趋势预测,选择对两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及药剂组合,在水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至齐穗期合理施用,可达到协同防治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研究了50%已唑醇水分散粒剂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杀菌谱较广,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每667 m~2施用8 g,一次用药即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效可达90%左右。在水稻稻曲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连续用药2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危害,且对水稻安全,对环境影响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加重,并上升为水稻主要传染病害。因此要于水稻破口前9天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这两种效果好且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效均优异,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水稻破口前不同时间施用几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选择在破口前5-14天,该时间段内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这两个高效药剂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比较稳定,是理想的稻曲病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海田有机缓释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蘖数增加0.2个,平方米有效穗数增加7.2~7.6穗,穗粒数增加0.5~0.7粒,结实率提高0.4~0.5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1g。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18∶7∶10)450kg/hm~2的处理2产量最高,为9720kg/hm~2,比常规对照增产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