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选育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们从1989年育成"锡御糯"品种,又从其中选择天然杂交株,再进行人工杂交;1997年在选种圃看到优势分离系,提出了常规粳稻型超级稻品种选育的设想,1998年育成第一个优势系"98E-14";2000年育成"2000E-11"等优势品系,具有半矮生性理想株形的常规粳稻型,2001年对其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即组成非F1超级粳稻的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常规粳稻型非F1优势系列特种优质超级稻品种的选育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非F1优势超级稻和F1优势超级稻,是选育超级稻品种的两个途径。两者各自一旦育成超级稻品种,同样是发展水稻生产的第一生产力。现把非F1优势超级稻品种选育途径初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康生活对水稻的要求:一是米质优;二是要不倒;三是要高产。这就要采取特殊的复交技术,扩大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使优质、抗倒、半矮生性性状,通过基因重组、整合,方能构建成一个完善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黑糯富含硒、铁、维生素C等特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具有抗癌、强身的保健食品。特别是对老年人、幼儿、产妇的补血更为重要。因此,黑糯被称为特色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三系、二系杂交粳稻,年年要制种,显著增加了种子成本,而农民急切需要购一次种子,能连续种上几年,免除年年购种的麻烦,并能同杂交粳稻一样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这就是非F1优势超级稻的历史使命。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不同类型的品种田间选到不同类型的高不育株,从筛选出的“常99  相似文献   

7.
F1优势和非F1优势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非F.优势,不但有米质和产量优势,且还存有不需年年制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刨新科技推动下,分别育成了非F1优势的超级粳稻品种(系);也育成了F1优势的杂交粳稻;我们则育成了具有半矮生性基因(具有半矮生性基因的籼粳衍生系品种×常规当家粳稻品种)的非F1优势型的超级粳稻型品系;同时也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系).在这些品种(系)中,有些充分发挥了大穗优势.但穗数不易达到预定目标,出现产量高而不稳;还有一些高产而不优质.因此,只有通过研究理想株形,必须采取持殊的创新技术,方能达到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大穗,实现亩实粒数达3000万粒以上,千粒重在26g以上,突破亩产800kg,达到稳产高产,实现产量质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特种优质黑粳是水稻品种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种皮紫黑色,为一种黑色素,易溶于水;另含有丰富的硒、铁及维生素B、C,故它是一种具抗癌作用的特殊营养保健食品。特别是种植超级、优质黑粳,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上超一号”优粳为母本(上海市农科院育成),  相似文献   

10.
11.
理想株型是水稻产量、质量在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植株外在表现的综合.其发展过程由披散的叶片逐渐发展到半直立、直立的叶片,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改善了叶片的受光条件.最佳理想株型应是最佳的受光条件,以提高叶片对光的利用率,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或复合肥产,从而方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为此,通过"2001D-13"亩产700kg的株型来探讨其相应的最佳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籼型杂交水稻F1优势与高产恢复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育天数为负向优势。杂种F1的全生育天数,穗长,顶3叶叶面积,穗数,粒数,粒重,单穗重及产量与对应恢复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恢复系产量的提高,杂种F1亦随之提高。当恢复系产量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15.
优势稻营养生长较旺,在常规26.4×16.5cm条件下,往往达不到增产的目的.为搞清优势稻发挥优势产量的条件,初步分析认为主导因子是行距.故设计进行了不同行距试验,以充分发挥优势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永旱1号是由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利用丰两优一号F2早熟株/非洲野生稻,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平均株高102cm),生育期118d左右,比对照品种(绿旱1号)迟熟3d,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和沿淮水源不足地区推广.该文介绍了永旱1号的选育背景及特征性状,提出了配套的旱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