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五丰优T025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直接影响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抽穗期施用氮肥的千粒重都要比不施用氮肥的千粒重要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武运粳23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施肥模式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的前提下,可免施分蘖肥;穗肥分2次施用,可有效提高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分别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施肥模式与纯化肥3次模式高出7.59%和6.25%;纯化肥3次施肥模式净效益最高,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和3次施肥模式分别高3 300.3、1 196.2元/hm2。在规模化种植条件下,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可代替常规纯化肥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及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者关系分析当前金坛市水稻施肥现状,明确提升水稻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投入,低投入、高产出及高效率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增产285.0 kg/hm2,增收1 871.0元/hm2,减施化肥(纯量)218.4 kg/hm2,氮、磷、钾不合理配方易引起磷、钾肥过量施用,带来低资源效率及高环境风险。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能有效提升水稻实粒数,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品种临稻2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运筹对其机械插秧条件下产量构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水稻产量随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氮肥运筹中穗肥施入比例最高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移栽后7 d)、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50%、15%、35%时]单产最高,667 m2达616.0 kg。适当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成穗率,延缓叶片衰老,促进中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索松江区直播水稻氮肥用量,发挥化肥的最大经济效益,特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对直播稻“秀水123”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江区当前土壤条件下,“秀水123”要获得最高产量,最佳氮肥用量为21.31kg/667m2。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以宁粳3号为试材,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及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氮肥运筹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亩施氮18kg、基蘖肥:穗肥为6:4时产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下降,结实率提高。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高峰苗随之增加,成穗数和成穗率随之下降。随着施氮量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随之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抽穗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均是以基蘖肥比重占60%的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7.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的叶面积、株高、叶龄、茎基宽、干物重和根盘结力都随之增加,多效唑在30 d秧龄期内能够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促进秧苗干物质的积累,秧龄过大会降低栽插的基本苗,不同秧龄茎蘖动态差异不大,秧龄为25 d时移栽的实际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水稻的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适当延长秧龄并结合喷施多效唑来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明烟后稻最佳的机插密度,以广8优16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烟后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为30cm×14cm (处理D)时产量最高,达10 152.0kg·hm-2,极显著高于30cm×21cm(处理A)、30cm×18cm (处理B)、30cm×12cm (处理E)。机插密度在15.873~23.805万穴·hm-2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却呈下降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则栽插过密,就会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