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试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目标,充分考虑中试试验要求,研制出一种微波冻干中试试验设备。重点介绍了设备的系统构成、功率配置、主机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各系统功率配置为:微波系统13kW、制冷系统8.35kW、真空系统4.5kW。设备干燥仓与捕水仓呈上下连体配置,中间通过屏蔽过流板相隔,可以允许水蒸气自由透过,同时也能防止微波进入捕水仓。微波系统采用小功率多口馈入方式,微波馈入口沿干燥仓周向交错排列。每只微波磁控管可独立启闭,功率连续可调(0~100%),冻干过程中可对微波系统进行精细化调节。本设备在测控方面,具备光纤实时测温、实时称重、视频监视、能耗跟踪等功能,非常便于微波冻干干燥特性研究、干燥工艺优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装置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波冻干仓的设计要点,详细分析了微波谐振腔、微波真空屏蔽结构和玻璃真空罩的设计,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关参数。冬枣冻干试验研究表明,整机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与普通真空冷冻干燥相比,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干燥时间节省了40.9%  相似文献   

3.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装置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波冻干仓的设计要点,详细分析了微波谐振腔、微波真空屏蔽结构和玻璃真空罩的设计,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关参数.冬枣冻干试验研究表明,整机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与普通真空冷冻干燥相比,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干燥时间节省了40.9%,能耗降低55.86%.  相似文献   

4.
微波土壤处理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设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设施内作物病虫草害和农药危害问题也日益突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利用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处理土壤中病虫草害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外微波土壤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最后指出微波土壤处理设备的发展趋势,这将对微波处理连作土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WDG-5型微波冻干设备试验分析了影响干燥均匀性的因素,并试验分析了该设备的微波施加方式对料盘间、料盘内物料干燥均匀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微波冻干过程中20盘物料外层干燥快、中间层干燥慢,微波交替开启方式与整体开启方式相比,可提高料盘之间的干燥均匀性;干燥过程中同一料盘内物料呈现周边物料干燥快、中心部位干燥慢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波处理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乙酸缓冲液中的棒曲霉素进行微波处理,以研究微波处理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从功率和时间两个方面对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微波处理与普通热处理的对比,探讨了微波处理对棒曲霉素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棒曲霉素的去除率随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较优处理条件(中火处理90s)下,100~1000μg/L的棒曲霉素可以100%去除;热效应对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占微波总功效的88%。  相似文献   

7.
微波具有穿透性及非热效应,能快速升温至茶叶杀青、烘干所需温度,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酶促反应,针对茶叶的生物和物理特性,充分利用微波的基本特性,通过对设备结构的合理优化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杀青、烘干工艺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降低茶叶品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活性米干燥效率及干后品质,基于现有隧道式微波干燥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微波干燥设备。该设备以微波作为干燥热源,由定量进料装置、微波干燥装置、缓苏装置及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实现了微波干燥的连续性;通过分粮板、铺料刷等装置将物料以规则薄层铺放到输送带上,提高了干燥的均匀性;在连续干燥过程中加入缓苏装置,并通过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干燥的目标含水率;分析确定了搅龙、输送装置、干燥仓、缓苏仓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及具体尺寸。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工作效率约为1 t/h,爆腰率20%以下,适用于连续式活性米干燥,提高了微波干燥效率,且干燥品质良好,高度保持了活性米的色香味及热敏性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波辐照技术降解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的方法测定玉米粉中AFB1的含量。试验考察了微波辐照功率、微波辐照时间以及AFB1初始含量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并与传统加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照主要利用非热效应对AFB1进行降解,当功率为250 W、时间为30 min时,AFB1降解率大于90%,残留量在国标和欧盟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微波辐照处理对玉米粉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且AFB1降解产物毒性明显降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养殖场病死畜禽危害卫生安全、处理难的问题,利用微波的特性,结合机械连续翻滚作业技术,研制出具有快速升温、均匀加热、高效灭菌等功能的高效微波灭菌处理机,实现快速、有效消灭病原微生物,从而消除病死畜禽尸体危害,是一种高效、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无害化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微波发出功率多采用时间间断式控制,磁控管的发射功率恒定,通过改变磁控管的通断时间实现微波平均输出功率的调节,这种方式不能改变微波的瞬间功率,微波功率输出控制不精确,对物料品质影响较大。为此,设计了一种微波耦合干燥装置,通过改变磁控管高压回路的电容,使磁控管高压回路的阻抗发生改变,以达到微波发出功率的线性可调。以马铃薯为试验研究对象,在热风温度为60°C、电容值魏0、0.25、0.33、0.5、1!F)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微波耦合的干燥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热风干燥,速度快、能耗低。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是一种快速,高效和节能的干燥方式,在农产品和食品干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选用甲苯模拟焦油芳香环物质,研究微波辅助生物质焦炭诱导甲苯裂解和重整反应规律、产物特性和焦炭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焦炭对甲苯裂解有催化作用,微波环境易于甲苯裂解。甲苯裂解率和氢气选择性与温度正相关,750℃是适宜的温度选项,此温度下裂解率与氢气选择性分别为92.77%和91.94%,此后无明显变化。通入CO2促使甲苯重整制备合成气,700℃最高转化率92.03%和最大合成气收率91.30%均在CO2流量为80 m L/min时实现,H2/CO值随CO2流量的加大而降低直至0.22。通入CO2导致焦炭碳质量变化率增加,700℃最高达5.42%,此部分碳转化合成气,对合成气产率的贡献率最高可达15.40%。通入CO2可减缓积碳对甲苯转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微波干燥法测量物料含水率的原理,进行了微波水分测量仪的整体设计,设计了微波干燥装置、高精度质量传感器及调理电路,同时进行了仪器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软硬件设计,并制作了仪器实体.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微波水分测量仪对物料含水率的测量时间为4min左右,测量误差小于0.05%.与常规微波衰减法含水率测量仪相比,采用微波干燥法测量物料含水率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微波真空干燥对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琛  母刚  张倩 《农业工程》2012,2(4):25-28
该文利用微波真空方法进行了中国明对虾的干燥试验研究,探讨了微波功率密度、间歇方式和真空度对物料的干燥速度、收缩率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是影响对虾干燥速度和特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微波功率密度的增大,干燥速度加快,干品收缩率减小,在2W/g微波功率密度条件下干燥的物料具有较大的复水率;微波间歇时间越长干燥速度越慢,干品复水率越低,连续无间歇方式干燥的对虾具有较小的收缩率和较大的复水率;真空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较小,但是较高真空度(0.090 MPa)干燥的对虾具有较大的复水率和较小的收缩率。   相似文献   

15.
石少卿  李紫辉  董欣 《农机化研究》2007,(6):114-116,119
与传统的红外线杀菌、巴氏杀菌相比,微波杀菌具有能量损耗小、加热迅速且直接的特点,用于食品杀菌可以达到保持营养与风味、卫生、安全及无污染的效果.以往对食品微波杀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固体或半固体食品,而对鲜奶等液态食品的连续流动杀菌的研究较少.为此,通过设计的流体食品微波杀菌试验装置,以水为试验介质,以微波功率为试验参数,以杀菌过程中的温升和流量为试验指标,得到微波杀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及在给定流量下微波功率的大致变化范围,为液态食品连续流动杀菌设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波在线式粮食水分检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波检测是一种新的水分无损检测方法.为此,针对粮食水分检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基于微波的粮食水分在线式检测系统,实现了对粮食水分含量的实时和连续检测;重点介绍了微波水分检测原理、系统组成结构、数据采集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质作为栽培的核心,是决定植物根系生长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病虫害传播的媒介和繁殖场所。为实现设施内安全高效生产,有效避免和杜绝设施无土栽培土传病害的问题,利用微波消毒加热速度快、无污染和无残留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基质消毒设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平均杀菌率95.57%,能够满足基质杀菌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