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莱芜生姜是济南市的传统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也是主要出口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年出口近50万吨,占国际市场的21%、占全国出口贸易的70%。“莱芜生姜”早在1959年就被中国农科院编入《中国蔬菜优良品种》,1960年列为全国名贵产品,1985年莱芜生姜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7年8月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连续五届获得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2003年获国家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  相似文献   

2.
陈沂 《油气储运》2011,(11):34-36
在鲁中大地山东莱芜,有这样一位生于农村、长于农田的农民带头人,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建增。柳建增,1965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高级畜牧师职称。2001年担任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担任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担任中国共产党莱芜万兴党总支书记。现还担任莱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生姜协会理事长、中国大蒜协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3.
柳建增意识到,现代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按照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莱芜更是远近闻名的葱、姜、蒜"三辣之乡"。生姜价格有"贵三年、贱三年"的说法,老百姓们种生姜到底能不能挣钱,还得看供需的脸色。如何摆脱产品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困扰?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在外部市场动荡的形势下站稳脚跟?当地一家龙头企业——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兴")依托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莱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生姜之乡",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生姜种植已成为支撑莱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区生姜已发展到15万亩,总产量突破45万吨。1997年以来,莱芜生姜连续三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已通过省级、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3月莱芜生姜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生姜种  相似文献   

5.
<正>莱城区是"中国生姜之乡",莱芜生姜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是莱城区重要的特色蔬菜和传统出口创汇蔬菜,也是医药、化工及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量出口日本、韩国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随着莱芜生姜博览会的召开,莱芜生姜更是声名远扬。我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近年来,姜瘟病的发生也日趋普遍,发病面积常年在30%,病株率在3%-5%,重病地块达到10%以上,绝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莱芜市生姜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其色泽金黄、油光鲜亮、块大皮薄、肉细丝少,营养成分高等优点,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作为莱芜市生姜种植加工销售的主产区——莱城区,依托科技创新,引导和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优势不断放大,"莱芜生姜"已成为莱芜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同时也成为合作交流的知名品牌和城市名片。坚持创新引领深化科技驱动莱城区深刻领会和把握科技创新在生  相似文献   

7.
莱芜生姜主要产于生姜之乡莱芜市,以其高产、优质而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莱芜生姜具有姜块肥大、色泽鲜亮、外形美观、姜丝细小、质地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营养丰富、耐储耐运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每年大量出口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姜农滥施农药,导致2001年几千吨生姜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莱芜生姜优质安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生姜是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的蔬菜优良品种。针对制约生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集成优良品种、姜种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为生姜提质增效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9日,日本再次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准入门槛。在众多的农产品出口商站在门槛之外望而却步时,柳建增却在忙碌着将自己制作的寿司出口到日本。市场时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奇迹有时就是从贩卖生姜这样的际遇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莱芜生姜中外驰名,是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优良蔬菜品种。由于常年重茬连作、过量施用化肥等栽培习惯,致使生姜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土壤消毒处理防治生姜土传病害的研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莱芜生姜产量和品质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莱芜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曾连续5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专供产品。莱芜生姜作为驰名中外的品牌,已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2016年,莱芜生姜公共品牌评估价值达123.66亿元。全市常年种植生姜面积20万亩,总产50万t,户均超过1 t,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姜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资源和对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现已建成1万公顷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年初以来,已累计出口蔬菜12多万吨,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截至目前,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131个,带动专业大户800个,全市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35个,年可生产蔬菜40万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总结了山东省莱芜市生姜产业基本情况和品牌培育的主要成效,深入分析了生姜品牌培育障碍因子,提出了莱芜生姜通过品牌引领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即充分挖掘姜文化基本内涵,全面加强生姜品牌宣传推介;培育品牌发展载体,制定生姜名牌发展规划;集成创新生姜生产标准体系,夯实生姜品牌创建的现代技术基础支撑;明确品牌培育重点,加强生姜名牌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叫响生姜知名品牌;基于原料供应链协同的生姜一体化安全控制模式,着力促进产业上档升级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014年2月份以来,全国生姜价格持续上涨。与2月初价格相比,8月中旬生姜全国日均价上涨了46.2%。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生姜价格均上涨,其中云南、重庆、广西、江西价格涨幅居前。目前超过八成省、区、直辖市生姜价格达到每公斤20元以上。据了解,山东省莱芜地区2011年生姜种植面积为0.67万公顷(10万亩),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南"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将稳步发展到1300万亩,产量达到1800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80亿元;全省商品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中无公害示范基地县农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在丰富本省"菜篮子"的同时,增加外销量和出口量,进一步将云南建设成为服务全国和面向东南亚的优势蔬菜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际生姜市场需求转旺,已呈供不应求之势,生姜扩大出口正逢好时机。生姜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尤以肉质细嫩、辛辣味浓、含硫量低的大姜品种在海外深受欢迎。目前我国生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巴西等国家,需求十分迫切。仅美国生姜年需求量已增至万余吨。因此,无论是开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在山东久负盛名。大蒜是当地有名的地方特产,与生姜、鸡腿葱、花椒并成为“莱芜三辣一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常年种植面积16万亩,大蒜的种植和加工收入占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70%,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9.
莱芜生姜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闻名全国。但过去产量低、销量少,经济效益很差。1984年,莱芜市杨庄镇生姜研究会在经销生姜过程中,得知日本市场上姜芽短缺,立即组织专人走南闯北,捕捉信息。几经周折,终于同泰安粮油进出口分公司签订了试销100万支姜芽的合同,并引进了日本加工腌渍技术。当时没有厂房和设备,先在会员家中腌制。奋战半个月,超合同完成117万支,收入3.5万元,效益提高了三倍。姜芽出口一炮打响,研究会名声大振,姜农纷纷要求入会,当年会员发展到500余人。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9—2018年莱芜生姜生长季内的气象资料,结合生姜发育期指标,应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日尺度的温度适宜度模型,定量分析评估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较高,平均为0.72,除播种至出苗期外均超过0.7。生姜温度适宜度收获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播种至出苗期,播种至出苗期温度适宜度波动较大,温度是影响生姜适时播种的主要气象因子。2009—2018年莱芜生姜温度适宜度变化特征明显,播种至出苗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使生姜遭受低温和高温热害的风险降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长趋势,温度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性的3类评价指标(不适宜、适宜、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