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鉴定及其R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新疆近期发生的向日葵黑茎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进行RFLP分析.[方法]用常规分离培养法从田间采集的向日葵黑茎病病株获得致病菌,观察该菌的形态学特征;用PCR法对该菌115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菌进行分子比对,明确二者的同源性;选取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菌的ITS区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结果]该菌的形态学特征为茎点霉属真菌,与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菌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说明该致病菌为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菌Phoma helianthi Taberosi.通过RFLP分析确定了该病菌的酶切位点.[结论]该致病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向日葵黑茎病由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菌引起.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是新疆农田主要列当种类,严重危害新疆向日葵、加工番茄和瓜类作物正常生长。近年来,笔者调查了新疆列当分布发生规律与危害。为有效防控新疆农田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的危害,本文根据近年研究结果,总结了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综合防控技术,旨在为新疆农田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4.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点定株调查.[结果]北疆地区葡萄以霜霉病为害为主,6~7月为病害初发期,8月为发病高峰期;哈密地区以葡萄白粉病及穗轴褐枯病为主,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穗轴褐枯病发病初期为5月上旬~下旬,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吐鲁番地区则以葡萄斑叶蝉为主,为害自每年4月初~10月,5和8月发生量最大,是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盛期.[结论]在葡萄病虫害治理的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农药的应用,提出以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环境友好农药早期防控技术为辅助措施的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新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白锈病和黑茎病是近年来外来入侵的两种检疫性新病害,国内对种植的向日葵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较少.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对2011年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向日葵种植产区的32个向日葵品种(油葵16个品种,食葵16个品种)发病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向日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向日葵两种外来入侵检疫性病害-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的抗性调查结果.32个品种无一免疫品种.油葵品种对黑茎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有6.25%表现为高抗,68.75%表现为中抗,18.75%表现为中感,6.25%表现为高感;对白锈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37.5%表现为高抗,50%表现为中抗,6.25%表现为中感和高感.供试油葵品种中CK3-KWS303、TK555、TK601三个品种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的病情指数相对较低,抗病性强,产量高;CK3-KWS303、TK555二个品种产量较高.食葵品种对黑茎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和高抗品种,25%表现为中抗,50%表现为中感,25%表现为高感;对白锈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6.25%表现为高抗,62.5%表现为中抗,12.5%表现为中感,18.75%表现为高感.供试食葵品种中CK1-5009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发病较轻,对黑茎病表现为中感,白锈病表现为中抗.  相似文献   

7.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 x 100 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人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薯茎腐病在黄岩发生危害严重的情况,介绍了甘薯茎腐病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和影响因子,对病害的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以加强检疫监管为重点、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培育无病健苗、以及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估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潜在危害性(P1)、移植与建立种群的可能性(P2)、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国内现有分布的广泛性(P4)和检疫管理的难易性(P5)共5个一级指标及其14个二级指标对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计算综合风险值(R)。【结果】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0.8740,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对中国的花生和大豆等作物的生产以及生物安全等都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气象条件与油葵生产发育及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地区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春播和复播两种不同播种方式,每隔10~15 d取样,每处理取30株考种.[结果]温度对油葵苗期两个生育阶段长短及植株生长发育速度影响极大.5 cm日平均地温与油葵发芽出苗天数呈幂函数关系;温度对油葵株高、茎粗和叶片数都呈直线型增长,但温度过高对油葵授粉灌浆不利;在油葵产量构成因素中,单盘粒数对油葵产量影响不大,千粒重与空壳率则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确定了油葵适宜栽培地区、适宜播种期,使其前期生长发育处于温度适中,后期气温充足,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马铃薯种植区科学识别和防控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研究马铃薯瓢虫在新疆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描述其形态特征;提出阻截策略和应急防控措施。【结果】2020年6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现马铃薯瓢虫,发生面积6.12×10 hm2,主要寄主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以及龙葵Solanum nigrum L.等,其中马铃薯上危害较重,平均发生虫量5头/株,最高达27头/株。【结论】马铃薯瓢虫在新疆首次发现,其局部为害较为严重,应加强其识别与早期阻截防控。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为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描述了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的传播扩散、危害,在世界和中国新疆的分布情况.[结果]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 000 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甲虫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结论]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害虫的口岸商品和相关农产品检疫,严禁从疫情发生区或发生国调运马铃薯及其副产品,应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高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加强马铃薯甲虫的监测和封锁防控,严防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成  邵伟  余雄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53-156
[目的]有效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葵仁粕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方法]通过研究高蛋白低纤维型葵仁粕对肉仔鸡饲粮的消化代谢率的影响,探讨其代替豆粕作为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结果]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7;-13;的葵仁粕,对饲粮消化代谢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EE、Ca和P的消化代谢率有-定程度的降低.[结论]葵仁粕完全可以作为豆粕的替代品使用,而且能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种类,分析病害规律,研究防病关键技术.[方法]采用形态分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的鉴定,采用一般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重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向日葵黄萎病主要致病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和硫色轮枝菌(Verticillum sulphurellum);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两种病原菌的生长周期及温度适应性基本一致,生长周期约为10 d,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 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2C;大丽轮枝菌较适宜的酸碱范围为pH5.1~11.1;硫色轮枝菌在pH4.1 ~11.1均可生长;在多种常用培养基中,燕麦培养基是大丽轮枝菌的最适培养基;而玉米片培养基是硫色轮枝菌的最适培养基.致病性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病菌自苗期开始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人工接种条件下,高湿及有伤接种有利于侵染和发病.[结论]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和硫色轮枝菌,两种病原菌对向日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枣疯病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依据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枣疯病传入新疆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枣疯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枣疯病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69,属于特别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流行将给新疆枣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结论]加强进境检疫管理是目前抵御其传入风险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应加强枣园管理,增强树势,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Bt棉花的控制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 和 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在棉铃虫发生中等年份,转基因抗虫棉花可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结论】鉴于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南疆地区有必要发展基于Bt棉花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最适宜油葵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方法]对新疆主栽品种KWS303进行施肥和密度间二因子三水平试验.[结果]密度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同时在一定的生产水平范围内,这种相关表现为直线相关,同时土壤分析表明,油葵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但对各种元素的需求又有差别,在新疆富钾的土壤条件下,尽管需氮磷较少,但却严重影响产量.[结论]不同的地力水平、密度和肥料的配比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配置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