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筛选得到高效防治红松球果害虫注干药剂的基础上,研究了2种药剂(吡虫啉和噻虫啉)树干注射后对红松针叶注药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药剂树干注药后20d内可导致红松针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随着时间延长逐步上升;2种药剂注干处理后红松针叶SOD、POD酶活性经历了上升-下降-再次上升的变化,其中药剂噻虫啉对SOD影响最明显;吡虫啉、噻虫啉树干注药均可直接刺激提高PPO和PAL酶活性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测定注干药剂对红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注干药剂的选择及树干注药技术对树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药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树干注药法的操作技术、方法及其使用的药剂种类和应用树干注药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树干注药法的使用情况,提出树干注药法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SFE-GC/MS)技术测定树干注药后柳树中敌敌畏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柳树组织中敌敌畏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0℃、压力34.48MPa、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CO2体积为20ml(1.0ml/min)、夹带剂甲醇(添加量0.15ml/g)、收集液丙酮。通过上述方法对柳树体内各组织中敌敌畏含量动态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经树干注药可在柳树体内经木质部长距离传导,分布于树体各组织中。树干注药后不同时间,敌敌畏在柳树树冠内不同部位的传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药剂进入木质部后,首先沿注药孔上方输导组织随蒸腾流纵向传导,进入注药孔上方的叶片中。树干注药24h时,树体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剂在树体内逐渐降解,含量逐渐降低,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也逐渐缩小,96h后在树冠各部位趋于均衡分布。树干注药初期叶片内药剂含量大于树体其他部位,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注药7d后,药剂在树体各部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戊唑醇树干注药后在花椒树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的分布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戊唑醇在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叶片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组织.注药后1d戊唑醇在花椒叶中含量为0.268 mg/kg,注药后20 d在花椒叶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897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注药后30 d时,戊唑醇在树干韧皮部组织中含量达到最大值0.682 mg/kg.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花椒叶片、树干韧皮部中的含量分别为0.576 mg/kg和0.284 mg/kg.  相似文献   

5.
树干注射是一种高选择化学施药技术.具有施药准确、药液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的特点.本文就树干注射后药剂传导的速度、注干对树体组织的损伤、药剂的选用、注药孔数和注药量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经测试树干注药后12小时可达树顶端,24h为高峰期,树顶含量达1340.82/g.通过林间实验和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壁稍有加厚,其它无异常现象,对树木本身也没有发现其他的伤害,证明本方法可以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红脂大小蠹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立木磷化铝熏蒸、树干喷药、药剂涂环、打孔注药、饵木诱杀等方法,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化学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立木磷化铝熏蒸、打孔注药、树干喷药等方法防治效果平均在80以上,林内设置饵木可降低虫口数量28.3,药剂涂环防治效果较差.利用树虫一针净、40久效磷、40氧化乐果打孔注药后第10 d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尤其利用一针净不仅携带方便、药效持久,而且无药液的挥发和流失,在成虫或幼虫盛发期使用每厘米胸径2.5 mL的注入量可有效杀死侵入立木树干及根部的幼虫或成虫.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在临泽县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开展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研究,筛选适合当地的防治方法、防治药剂、防治时间等。结果表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保树灵、4.5%高效氯氰菊酯、2.8%阿维·高氯进行注药或树干插药剂瓶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用药量为1.0~1.5 m L/cm胸径时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40%氧化乐果和保树灵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  相似文献   

8.
树干注药对柳树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柳为材料研究4种注干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畏.氧乐)树干注药后其叶片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垂柳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敌畏.氧乐对SOD影响最明显,药后1 d活性上升了85.01%,6 d活性下降了35.99%,20 d上升了32.00%。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吡虫啉对PPO刺激作用最明显,药后10 d活性上升了21.87%;对POD抑制作用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下降了24.78%。敌畏.氧乐对PAL活性影响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上升了28.97%。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其中敌畏.氧乐的影响最显著,药后3 d含量增加了52.91%。树干注药30 d后各处理组SOD、POD、PPO和PAL活性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9.
自流式树干注药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流式树干注药技术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 :在同种剂量下 ,同种药剂以一次性注药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两次性注药的防治效果。对供试的 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 ,以天牛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效最高。并对天牛敌以不同的注药剂量对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效进行分析 ,得出其防效与单位胸断面积注药量呈对数关系。回归方程为 :P=1 .0 4 65 0 .3 952 lnx。施药剂量 0 .5ml/cm2~ 0 .7ml/cm2 为佳。  相似文献   

10.
树干打孔注药与树冠喷雾对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树干打孔注药与树冠喷雾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树冠喷雾的防效普遍比树干打孔注药的防效好。10%吡虫啉1 500倍、25%阿克泰10 000倍树冠喷雾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94%以上。持效性以10%吡虫啉1 500倍树冠喷雾最好,药后28 d防效在95%以上;其次为25%阿克泰10 000倍树冠喷雾,药后14 d的防效在95%以上;再次为10%吡虫啉2倍+5%阿克泰10倍树干打孔注药,药后21 d的防效在85%。因此,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应因地制宜,树冠喷雾可作为该虫大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而对于悬铃木树体高大、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可推荐用混配药剂树干打孔注药。  相似文献   

11.
对80%敌敌畏乳油防治松墨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射、虫道注射、毒签防治3种治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虫道注射防治效果最好,毒签防治次之,树干注射法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建议采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虫道注射防治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策略,采用林间小区试验在椰子树和大王椰中分别研究挂包和打孔两种不同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挂包法对椰子树和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的防效达95%以上;打孔施药法对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效达90%以上,而对椰子树上的椰心叶甲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梨树树干注射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树干注射技术作为正常果树的一种施肥方式 ,对比树干注射加土壤施肥、树干注射施肥和常规的土壤施肥加叶面喷肥 3种施肥处理的效果 ,结果表明 ,含有树干注射施肥的 2个处理单叶面积分别增加了 8.6 3和 6 .11cm2 ,比叶重增加了 2 .90和 0 .4 0 mg/ cm2 ,叶绿体色素的含量也显著增加 ,其中总叶绿素增加 4 7.76 %和4 2 .13% ;含树干注射施肥的 2个处理使叶内营养元素含量较均衡 ,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 36 .30 %和2 1.2 8% ,单果重提高了 17.8%和 6 .5 % ,单株产量增加了 31.77%和 18.2 6 % ,增加了座果率和成花率 ,并提高了花芽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将HRP注入奶山羊颈交感干后,在注射侧的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T_(2-5)椎旁节以及交感干中可见数量不等的标记细胞.其中以颈中、星状神经节标记细胞最多。椎旁节中的标记细胞向尾侧逐渐减少,交感干的标记细胞以弥散方式存在。在颈前节中未见标记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颈交感干中含有起于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T2—5椎旁节以及交感干上散在的小神经节的上行节后纤维。  相似文献   

15.
马崇贵 《农技服务》2012,29(5):620-62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危害松科(Pinaceae)植物的主要钻蛀性林业有害生物。对萧氏松茎象受害林分进行注射法、包扎法、涂干法、诱捕法和人工捕杀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包扎法的效果较好(72.2%),涂干法可以使松树受害率减少40%,1只诱捕器1年可以引诱成虫10头,人工捕杀可以使松树受害率降低87.5%,因此人工捕杀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6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防控松材线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注干施药预防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效果,以6种松材线虫药剂林间注干,测定了施药2 a内的防治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各药剂主要有效成分注干后3个月和1 a的在树体残留动态,并利用松材线虫恒温扩增核酸试纸条精准检测了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松材线虫数量。结果表明:6种注干药剂林间防治后,对松材线虫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种注干药剂在注干2 a后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死亡率控制在0.4%~4.4%,以甲维盐、阿维菌素、啶虫脒为主要成分的药剂注干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1 a高效液相色谱(HPLC)抽检测定的树体内各药剂均有残留(枯死松树中未检测到),其中甲维盐质量分数较高,平均为(0.15±0.11) mg·kg-1。检测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均有松材线虫,且平均至少为897.34条·g-1,说明能在树体内传导的注干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效及持效期,可在林间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虫啉、杀虫双和敌百虫3种农药树干注射法防治荔枝蝽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树干注射法进行施药,研究吡虫啉、杀虫双、敌百虫3种药剂防治荔枝蝽象在荔枝树叶中的残留分布。[结果]吡虫啉和敌百虫能快速分布到树干中,杀虫双则缓慢在树干中分布;农药持续时间长,敌百虫残留时间最长,9 d后残留量仍高达0.312 mg/kg,吡虫啉次之,9 d只有0.015 mg/kg,杀虫双最差。[结论]该法防治药效长,污染小,几乎不杀伤天敌,不受天气影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树干注药对柳树害虫的持续性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危害柳树的柳兰叶甲、柳蚜、华北大黑鳃金龟为试验对象,采用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3%啶虫脒乳油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进行了树干注药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和4.5%吡虫啉注干液剂注干后对3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田间持效期可达110 d以上。以0.4 mL/cm树干胸径的注药量春季注射,对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发生时间危害柳树枝梢、叶部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啶虫脒乳油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有较好的防效,其田间持效期也可达110 d,但对柳兰叶甲、蚜虫防效差;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持效期为38 d,对在药效期间发生的柳兰叶甲、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吡虫啉和啶虫脒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树干注射均可引起垂柳叶片PPO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吡虫啉处理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大于啶虫脒,两种药剂处理后15 d PPO活性均达到最大值,10 d POD活性均最低,药后30 d PPO和POD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吡虫啉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Rf=0.71)消失,E2(Rf=0.77)活性升高;啶虫脒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活性升高,E2消失;药后10,45 d各处理酶带带型基本稳定。吡虫啉处理使POD同工酶药后10 d酶带P1(Rf=0.51)、P4(Rf=0.67)消失,45 d P1消失而P4又出现;啶虫脒处理使POD同工酶酶带P1活性升高,P2(Rf=0.56)消失,药后10,45 d酶带带型相同。说明PPO和P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变化与注药种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研究树干注药对树体生理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