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菊花脑〔D. nankingense ( 2x) 〕、甘菊〔D. lavandulifilium ( 2x) 〕、四倍体菊花脑〔D.nankingense (4x) 〕、‘滁菊’〔D. morifolium ‘Chuju’ (6x) 〕、‘黄英’〔D. morifolium ‘Huangying’ (6x) 〕及其部分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倍体的菊花脑和甘菊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 每个花粉母细胞( PMC) 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83Ⅰ + 8.58Ⅱ和1.50Ⅰ + 8.25Ⅱ; 四倍体菊花脑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4Ⅰ + 13.35Ⅱ + 1.03Ⅲ + 0.93Ⅳ; 六倍体‘滁菊’和‘黄英’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48Ⅰ + 26.09Ⅱ + 0.33Ⅳ和1.09Ⅰ + 25.18Ⅱ + 0.18Ⅲ + 0.50Ⅳ, 是两个已经二倍体化的异源六倍体。菊花脑×甘菊的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61Ⅰ + 8.19Ⅱ; 四倍体菊花脑×菊花脑、菊花脑×四倍体菊花脑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3.42Ⅰ + 8.34Ⅱ + 1.53Ⅲ +0.58Ⅳ和3.62Ⅰ + 8.31Ⅱ + 1.50 Ⅲ + 0.56Ⅳ; 菊花脑ב黄英’、‘黄英’ ×菊花脑和甘菊ב黄英’、‘黄英’ ×甘菊正反交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30Ⅰ + 16.45Ⅱ + 0.70Ⅳ、0.29Ⅰ + 16.07Ⅱ + 0.89Ⅳ、0.63Ⅰ + 16.32Ⅱ + 0.68Ⅳ和0.47Ⅰ + 16.38Ⅱ + 0.65Ⅳ + 0.03Ⅵ; 四倍体菊花脑ב滁菊’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3.59Ⅰ + 18.03Ⅱ + 0.98Ⅲ + 0.52Ⅳ + 0.07Ⅴ。由减数分裂行为可以看出菊花脑和甘菊亲缘关系较近, 菊花脑和甘菊及其近缘种可能是栽培菊花的1个染色体组供体; 菊属3个染色体组间分化程度较低, 彼此亲缘关系较近, 且部分染色体可能存在易位等结构变异, 或菊属内广泛存在促进配对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芥蓝×诸葛菜属间杂种的获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殷家明  罗鹏 《园艺学报》1998,25(3):297-299
用子房培养和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芥蓝×诸葛菜属间杂种。授粉后14d和18d的子房在附加IAA2mg/L和KT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结籽率分别为54.3%和46.2%。在附加IAA0.2mg/L和KT2mg/L的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率为13.3%。其F1形态介于双亲之间,花粉无活力,开放授粉不能结籽,染色体数为21,是双亲单倍染色体数目之和。  相似文献   

3.
4.
 为利用菊属近缘属优良种质资源,对栽培菊花品种进行改良和种质创新,以菊花品种‘天坠玉露’为母本,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南京野菊 × 芙蓉菊和菊花脑 × 菊蒿3个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杂种后代进行细胞学、形态学观察和基因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发现,以南京野菊 × 芙蓉菊F1为父本进行杂交时,结实率为12.5%,后代中仅检测到‘天坠玉露’和南京野菊两个基因组,芙蓉菊基因组被排斥;以菊花脑 × 菊蒿F1为父本时的杂交结实率为0.25%,后代中也仅检测到‘天坠玉露’和菊花脑两个基因组,菊蒿基因组被排斥;以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F1为父本时的杂交结实率为22.5%,后代中同时检测到‘天坠玉露’、大岛野路菊和芙蓉菊3个基因组,获得了两属三物种间远缘杂种,其各杂交后代与父母本之间在形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芍药属19个组间杂种花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类25种,苯环型/苯丙素类14种,脂肪酸衍生物29种,杂环类12种和含氮类4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史密斯黄’和‘凯丽的记忆’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种,分别为97.47和97.43μg·g-1·h-1;而‘红天堂’中含量最低,仅有8.43μg·g-1·h-1。萜类化合物是19个杂种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β–石竹烯和芳樟醇是其主要香气成分,根据其构成特点,可分为以芳樟醇为主,以β–石竹烯为主,同时具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和β–石竹烯,以香叶醇为主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这5类,不同杂种中香气物质的构成特点对其花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拟利用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 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 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供体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 PEG) 融合, 培养后获得379株再生植株。对其中的120株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 证明有23株为杂种植株。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表明, 杂种植株核DNA含量全部高于供、受体亲本核DNA含量总和, 植株倍性在四至八倍之间。还对供体不同UV射线处理的剂量进行了初步探索, 结果表明0.0750 J·cm - 2为最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芸薹属是十字花科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属[1],包含40余个种,中国境内有15个种和1个变种、1个变型.常见的作物如芜菁、甘蓝、白菜、芥菜分别属于芸薹属下的芸薹种、甘蓝种、白菜种和芥菜种.芸薹属不同种作物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大白菜和芜菁抗根肿病[2~4],白菜型油菜具有营养生长旺盛、早熟、抗寒、黄籽等优点[5].可以通过种间远...  相似文献   

8.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性。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相似文献   

9.
葡萄种间杂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种间杂交3个组合的亲本及其123株F1代、1个种间杂种(品种)及其8株自交后代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一年生休眠枝条,测定了冻害指数、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3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株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玫瑰香"(Vitis vinifera)×"黑龙江实生"(V.amurensis)、"红地球"(V.vinifera)×"双优"(V.amurensis)2个组合F1代的抗寒性均介于双亲之间;欧山杂种(品种)"北醇"自交后代出现了抗性分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寒;"燕山-1"(V.yeshanensis)×"河岸-3"(V.ripia)F1代116株出现了抗性分离,存在超亲遗传,筛选出高抗寒杂种28株,但总体上抗寒性遗传倾向于抗寒性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小白菜雄性不育系h08015为母本,以花椰菜自交系082005、082009、082010、082063为父本进行种间杂种离体子房培养。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发育天数、接种方式、激素水平及父本基因型对杂交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授粉后6 d的子房培养能获得较好的效果;4 d后剥取种子继续培养,获得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其他接种方式;不加激素的MS培养基好于添加6-BA及NAA的MS培养基;不同父本基因型最适取材时间不同,多数基因型最佳培养时间为授粉后6 d的子房,个别基因型则是授粉后10 d的子房。  相似文献   

11.
草莓种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草莓2x与2x、2x 与4x、4x 与5x、5x 与8x 种间杂交结果表明, 同倍性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如绿色草莓(2x ) ×东北草莓(2x) 可达53. 3 % , 但正反交间不同。不同倍性种间杂交以低倍体为母本时结实很差或完全不能结实, 以高倍体为母本时杂交结实率较高, 如汤姬(8x ) ×黑龙江7 号(5x) 可达68. 4 %; 由汤姬(8x ) ×黑龙江7 号(5x) 得到1 株9x 实生苗, 根据其倍性及亲本减数分裂行为、花粉大小等现象推测草莓属植物中存在未减数配子;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变异大, 并出现了偏母实生苗, 它们可能来自无融合生殖; 从草莓种间杂交得到包括4x、5x、6x、7x、8x、9x 丰富的倍性试材, 这对草莓遗传变异及改良栽培草莓品质、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为试材, 采用RAPD 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对23 份试材进行扩增, 筛选出31 条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结果分析, 共产生375 个位点, 具多态性位点占90. 0 % , 平均每条扩增出6. 3 条。通过UPGMA 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 37 为阀值, 可将23 份试材归为黄瓜、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甜瓜亚属种4 类。  相似文献   

14.
以紫薇品种及优良无性系为母本,以大花紫薇和福建紫薇为父本进行杂交,随机选择ZD(紫薇×大花紫薇)和ZF(紫薇×福建紫薇)2个杂种群体51个优良单株为试材,从5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在亲本间具多态性的引物对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定,以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对亲子代个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ZD和ZF 2个群体各19个单株被至少2对引物鉴定为真杂种,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6和5.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和0.657 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44 5和1.215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4 7和0.586 0,说明2个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亲子代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1.00,存在遗传差异。聚类树结果显示ZD群体与母本紫薇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ZF群体则与父本福建紫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 9Ⅱ和9Ⅰ 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侧耳属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杂种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佛罗里达侧耳孢子,得到抗NaN_3药物的突变体。突变体的原生质体经0.83%碘乙酰胺灭活处理,与姬菇单核菌丝释放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然后涂布在1×10~(-6)NaN_3药物选择再生培养基上,得到一个融合子菌落。经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融合子的12条区带中,与双亲共有的区带5条,与佛罗里达侧耳亲本同者2条,与姬菇亲本同者3条,新菌株独具的区带2条,证实为双亲融合杂种。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种间杂交的新种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安和祥  母锡金 《园艺学报》1995,22(2):133-137
美味猕猴桃26号(ActinidiadeliciosaNo.26)与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种间杂交,多数杂种F1表现为中间类型偏父本,少数偏母本,由中间类型杂种雌株中选出果大、绿皮、无毛的株系。经染色体鉴定、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和杂种实生苗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确认此种间杂种为猕猴桃属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种间渐渗的甜瓜属野生优异基因发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近缘野生种中含有诸多栽培作物中所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通过种间杂交发掘利用这些基因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栽培黄瓜种间杂交研究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了近年来特异资源创制取得的进展,着重阐述了基于种间渐渗途经发掘野生优异基因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和方法,展望了对黄瓜基因组研究和品种改良的巨大前景。本文对葫芦科其他作物基因发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百合种间杂种胚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百合种间杂交获得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胚培养,观察不同百合种间杂种胚的萌发和生长情况,并筛选适合百合种间杂种胚萌发、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杂交组合中,渥丹×卷丹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6.1%,兰州百合×渥丹的萌发率最低,为9.4%.最适合百合种间杂种胚萌发的培养基为MS BA0.1mg/L NAA0.01mg/L,杂种幼苗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 NAA0.01mg/L BA0.5~0.75mg/L.在培养基1/2MS 0.1%活性炭中杂种幼苗的生根情况最好.杂种幼苗沙床扦插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