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美系杜洛克与沙子岭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繁殖力,产仔多(13.25~14.00头),60日龄窝重大(159~162kg);而丹系长白与沙子岭母猪杂交,产仔数较少(11.17头),60日龄窝重也较小(136.19kg),仔猪适应性差,抗病力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约7头,长×杜7头杂交母猪分别与杜洛克和大约克公猪生产三元杂交猪,着重研究约×(长×杜),杜×(长×约)三元杂交体系中,长×杜和长×约杂交母猪的繁蕴性能。研究表明:长×约、长×杜杂交母猪繁殖性能各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第二胎产仔数、泌乳力(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二组合分别达到13.5和11.75头、61.83和60.28kg、130.53和130.51kg。综合繁殖性能各指标,长×约杂交母本优于长×杜母本,特别是在产仔性能上长×约母本表现突出。因此,杜×(长×约)应是三元杂交猪推广的首选组合。约×(长×杜)组合中长×杜母本繁殖性能表现不差,三元后代哺乳期长势较好,终端父本约克夏猪适应能力强,毛色易于农户接受并与以往的杂交生产具备兼容性,也不失一个良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美系杜洛克与沙子岭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繁殖力 ,产仔多 (1 3 .2 5~ 1 4.0 0头 ) ,6 0日龄窝重大 (1 59~ 1 6 2 kg) ;而丹系长白与沙子岭母猪杂交 ,产仔数较少 (1 1 .1 7头 ) ,6 0日龄窝重也较小 (1 3 6 .1 9kg) ,仔猪适应性差 ,抗病力弱  相似文献   

4.
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 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 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蝎品种杂交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不同蝎种进行杂交可有效提高蝎子的生产繁殖性能。其中 ,本×东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繁殖率 ,可用于改良繁殖性能较差 ,而生长速度较快的藏蝎。本×藏杂交组合无论从体重增长速度、生长速度看 ,还是从成活率上看 ,均明显优干其他试验组 ,说明其父本藏蝎对环境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引入不同蝎种进行杂交可有效提高蝎子的生产繁殖性能。其中,本×东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可用于改良繁殖性能较差,而生长速度较快的藏蝎。本×藏杂交组合无论从体重增长速度、生长速度看,还是从成活率上看,均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说明其父本藏蝎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对以苏白,长白公猪分别配巴本,内巴本母猪两个杂交组合的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产表现进行了测定,结果,窝产仔数,苏白×巴本为11.78±2.51(头),长白×内巴本为12.27±2.69(头)(P〉0.05);窝产活仔数,苏白×巴本为10.17±1.89(头)长白×内巴本为11.82±2.40(头)(P〈0.05);初生重,苏巴本仔猪为1.21±0.28(kg),长内巴本仔猪为1.25±0.25(kg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组合仔猪的初生重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猪种与太湖猪杂交培育的后代 ,不仅充分利用了国外猪种高生长速度和高产肉性能等优良性状 ,而且保留了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目前常用的国外猪种有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品种 ,常用的太湖猪有二花脸、梅山、米猪等品系。它们之间可以组成多个二元、三元和四元杂交组合 ,而这些组合的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产仔性能 ,它包括产仔数、初生窝重、仔猪初生体重等内容。仔猪初生重与其生长速度、断奶窝重及成年体重成明显地正相关 ;仔猪初生大小的均匀度是影响母、仔猪生产安排和管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沙子岭猪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双×长×沙、长×双×沙、双×杜×沙 3个杂交组合猪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结果表明 ,双×长×沙组合在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主要指标上优于长×双×沙 ,更优于双×杜×沙 ,且繁殖性能居中 ,胴体品质优良 ,是一个适合目前猪肉消费市场及养猪生产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采用不同杂交组合选留二元杂交子一代母猪再与另一品种公猪杂交,进行三元杂交观察对比试验。在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对比,筛选出三个配套体系是:长白×(汉普夏×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大约克);杜洛克×(大约克×长白),于  相似文献   

12.
酸化剂不同添加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90头健康28日龄7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研究酸化剂不同添加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能明显提高仔猪日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酸化剂不同水平对仔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腹泻发生率的影响也有差异。从影响仔猪生产性能综合效果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仔猪日粮中酸化剂添加水平以0.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选用24头已与杜洛克父本配种的妊娠70天的(长×大)杂交母猪及其所生的24窝仔猪,研究不同铁源与注射铁剂补铁对母猪繁殖性能与哺乳仔猪生长和皮肤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有机铁组母猪的新生窝产活仔数和新生窝重分别多于和重于其余两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18);②硫酸亚铁组仔猪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铁注射恒定改善了0~27(P=0.0001)日龄仔猪的增重;③有机铁组哺乳仔猪的皮肤红度大于负对照组(P<0.02)和硫酸亚铁组(P>0.37),铁注射改善了哺乳仔猪的皮肤红度(P=0.0001),减少了其皮肤黄度(P=0.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妊娠和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氨基酸铁络合物有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氨基酸铁络合物在改善哺乳仔猪皮肤红色方面的效果优于硫酸亚铁,但有机铁上述改善效果尚不足以完全代替铁注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90头体重为(9.1±1.4)kg的三元(大白×长白×北京黑)杂交商品仔猪 ,研究在中国实际条件下 ,赖氨酸与蛋白质比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尿素氮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以及满足断奶仔猪生长需要适宜的赖氨酸与蛋白质比例。结果表明 ,当日粮赖氨酸与蛋白质比例为5.8g/100g 时 ,仔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最好 ,且单位增重成本最低 ;当二者比例小于5.8g/100g(为5.2和5.3g/100g)或大于5.8g/100g(为7.2g/100g)时 ,仔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以及氨基酸比例接近理想模式 ,血清尿素氮浓度呈线性下降趋势 ,而血清游离赖氨酸浓度呈线性升高趋势。由上可得出仔猪适宜的赖氨酸与蛋白质比例为5.8g/100g。  相似文献   

15.
蒋守群 《饲料工业》2000,21(5):11-15
试验评定了在新生仔猪2日龄内饲喂不同免疫球蛋白[母猪初乳(靠吮乳) ,SC ;无初乳 ,NC ;牛初乳 ,BC ;猪免疫球蛋白 ,PI]对仔猪19d试验期内存活率、生长性能、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发生率和几种血液与免疫因子的影响。2日龄后 ,所有仔猪均饲喂同样的基础液体饲料。每个处理组10只新生杂交仔猪 ,NC、BC和PI组仔猪出生后、SC组猪2日龄后用自动饲喂器单个饲养。在试验期末 ,SC和PI组所有仔猪、BC和NC组分别有80 %和30 %(P<0.01)的仔猪存活。各处理组存活仔猪生长性能、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增重/采食量)是相似的(P>0.05)。在5日龄~7日龄时有20 %~50 %仔猪出现短暂的生理性腹泻 ,10日龄时 ,所有仔猪都排泄干粪。NC处理组仔猪血球蛋白含量与血球比容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SC处理组仔猪总血清蛋白、三氯乙酸凝集蛋白和血清IgG含量都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这些结果表明 ,猪免疫球蛋白和牛初乳在不喂初乳的新生仔猪人工哺育中用作免疫球蛋白源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长太杂交一代母猪繁殖性能观察林景川(福建惠安县东岭畜牧兽医站362141)长白×太湖杂交一代母猪(简称长太母猪)是利用瘦肉型长白公猪和繁殖力高的优良地方品种太湖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的一代小母猪选留而来。笔者对长太杂交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一些试验观察,为解决...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择云南地方培育优良母系-滇昆系(N2系)和国外长白、杜洛克、大约克(D、L、Y)公猪杂交的仔猪进行两种日粮蛋白水平的饲养试验,分析了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及公母猪、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在南方气候条件下,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乳猪料(7~35日龄)18%、仔猪料(36~70日龄)16%时,更利于仔猪生长增重;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3种杂交组合中以大约克公猪×滇昆母猪(YN2)组合受蛋白质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培育的各方面性能更优良的新淮猪瘦肉系。本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自 1 998年下半年以来的育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苏淮猪在经过杂交和几个世代的选育后 ,所形成的新品系在其繁殖性能、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育种群中苏淮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早期生长性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 ,这对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总结最近三年来三江白猪繁殖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的测定成绩.结果显示,三江白猪繁殖性能经过持续的系统选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表现为窝产仔数达到12.04头,初生重由1.24 kg上升到1.41 kg,哺育率则由86.68%提高到90.64%.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以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及杜洛克×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为最好.通过优势率计算,杜大三组合各繁殖性状优势率明显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仔猪饲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仔猪的质量以及母猪的繁殖利用率。近年,仔猪饲料的研究屡见报道,目前,苏南地区的这类产品不少,这些饲料对促进养猪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养殖户反映价格贵、饲养成本高。我们受省局委托旨在研究质优价廉的仔猪饲料,以期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材料和方法 1、时间、地点:试验于1990年9月至12月在国营常熟畜禽良种场进行。 2、分组:试验猪选用新大约克公猪×二花脸母猪杂交所产的大、二杂交一代仔猪。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