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造成城乡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综合素质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只有实现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素质等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保障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指标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指标体系,涵盖城乡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成就一体化的各个方面,以期为科学、准确地评价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教育呈现二元化结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乡教育差距出发,分别探究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上;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城乡教育差距存在的原因;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受教育因素影响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尝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一体化体现出城乡关系的改善与协调发展,一个国家城乡关系状况影响着这个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国内学者围绕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容、目标、实质、动力机制、核心标志及模式等展开过热烈讨论,并对若干理论问题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曹黎明 《农业工程》2018,8(1):132-133
在人类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途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统筹规划,利用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当前县级供电企业乡镇供电所信息化建设方向,提出了突破以供电所为单位的传统计算机综合管理模式理念,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县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县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最大化的数据共享,加强供电所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逐步提高供电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E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方案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E县现状供水能力,水资源情况、经济水平及地形条件提出区域性集中供水区和分散式供水区有机结合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方案,在以当地水厂供水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大都市补充供水能力,实现供水方案的供需平衡.针对具体方案阐述了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同时确定管理运行体制及"同压一同价"水价机制,以助于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效实施及长效运行,并分析了实践城乡供水一体化方案后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莉青  夏卫 《农业工程》2013,3(1):96-100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对江苏全省村级经济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江苏村级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村级经济,要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上入手,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刘禹鑫  申虹 《农业工程》2015,5(6):118-119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要求,城乡一体化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统筹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水资源管理依然存在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探索农村社区内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云南省克木村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村水资源管理中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该村以村民自治为基础进行水资源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水资源管理模式将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利益群体以一定的规则相连接,促使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农村水资源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被土地束缚,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以及农业机械共同利用率不高,造成农机资源浪费这一严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本文通过对严李村调研分析,解析出相应的有效配置数据,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供依据,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水资源短缺日趋紧张,水资源配置特别是小区域的水资源配置中的冲突博弈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论文对小区域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分别从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情境下,讨论了基于整体理性的集中决策下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并进一步考虑了基于个体理性的分散决策的个体收益最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信息对称还是不对称的情况下,小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集中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取水量比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取水量少,而集中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利润比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利润多.因此,对于小区域水资源配置问题,引入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的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管理机构,掌管该区域所有水资源的管理、配置、调度权,采取集中决策模式促成各取水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并结合南四湖水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该研究对于水资源配置机制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了解和认清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的现状,能够为农村地区食品供求政策的制定提供详实的依据。为了使苏北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行为更加合理,对苏北农村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食品消费行为的现状及特点,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污水多目标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城市污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核心在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对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和水量双目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城市污水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软件,进行模型的优化结果分析。以天津市200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研究,在污水回用量约束下,依据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最大和产业用水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建立模型并求解,获得污水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灌区水量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将微观经济学中的激励、价格、效用研究方法引入灌区水资源管理,提出了2种灌区水资源的分配方式:一是基于动态权重的公平水量分配模型,该模型依据灌溉面积、灌区水资源的缺水率来确定水资源的分配,体现了水资源使用的公平性;二是基于效用的水量公平性分配方法,该方法将价格策略融入效用模型中,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用户需求和控制资源分配,体现了用户的优先性和水资源使用的效用性。分析表明,这2种方法可以解决灌区水量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可为灌区水量的分配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要素投入配置效率是农户提高收入的关键。采用DEA对吉林省农户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9市(州)农户资源配置技术效率值较高,规模效率较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010—2012年农户资源配置短期内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吉林省农户资源配置在不断调整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低。为此,吉林省农户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调整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比例,适当控制资本投入比例。充分考虑劳动力投入及机械运用的替代关系,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陈拥军  何勇 《农机化研究》2006,(1):66-68,71
1998年,我国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90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为此。分析了实施农网改造的经济、技术背景,研究了其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效果,并与美国农村电气化的技术政策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农网改造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农民工从外在就业表象来看已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为城镇补充了劳动力这一基本的要素,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存在理论上的就业竞争,城市中存在着双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从属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对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沈阳市为例,得出两者就业关系的相关结论。分析表明: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个体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在就业途径、工作类型与工作条件上有较大不同;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处于劳动力就业的两个分层上,城镇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较高、接受培训可能性大,因此,尽管平均年龄较农民工稍高,但其下岗人员可以得到政府相关就业政策的扶持,在劳动力市场就业选择时处于较高层次;而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平均年龄较小、接受培训比例较低等个体特征,多依靠亲戚朋友及一技之长寻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也多是较低的职业与行业。因此,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关系表现应以互补性为主。当地政府应从创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加大政府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就业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沈阳市农民工及城镇劳动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劳动力转移尤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主要从实证方面论述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民纯收入间的关系,得出了转移后的农民工纯收入总量没有显著增加、增加的收入不足以抵消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由此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和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的对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