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旌德县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投入大、规划难、用时长、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尝试开展了以 2km2 为标准、面积 5km2 以下的小单元综合治理 ,已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小单元开展综合治理 ,内容丰富、布局合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具有许多优越性 ,是对小流域治理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1993,(2):21-23
<正> 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全县有26个乡镇,1057个行政村,93万人,总面积1825km~2,其中山区丘陵占85%,境内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理,到1984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553km~3,占总面积的84%,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当年全县有420个村、26.9万人,人均收入不足170元,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85  相似文献   

3.
4.
四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经过近20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由单一的部门行为向统一的政府行为转变,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步入了正规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丰富了水土流失治理思路,进一步拓展了治理措施、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水土保持已成为四川的民生工程,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定西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稳步推进水土保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定西市高标准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出了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目标和要求,为定西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区、西南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体系日趋成熟,为实现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结合黑土区流域治理的经验,分析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扩大内需重点治理项目——老二色小流域为典型案例,探究黑土区小流域可持续经营道路。对老二色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坚持坡面治理、沟道防护、自然修复、人工维护的原则,对不同坡面和典型沟道采取生物措施治理、工程措施治理、生物工程综合治理的模式。结果表明:老二色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了小流域生态脆弱和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红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改造梯田33.4hm2,新增坝地2.01hm2,营造刺槐林250hm2,侧柏林35hm2,经济林25hm2,封禁治理890hm2,建淤地坝3座,生产道路4km,排洪渠2km,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6h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29.3hm2,治理度达到73.89%,林草覆盖率达到47.13%。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流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鲁山县是 1990年国家确定的特别贫困县。 1978年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2 0年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60 6km2 ,共增加粮食产量 173 0 9 5万kg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共增加产值 4412 2万元 ,增加的产值由 1980年占全县农业产值的 0 2 %提高到 1998年的 8 7%,年均递增 0 5 %。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小良水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的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的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的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今后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在综合治理方略上,要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发展思路;在项目布局上,坚持以支流生态项目区为主;在综合措施的安排上,要坚持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介绍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工程概况,探讨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分析了工程实施后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国家水利部自2009年起,先后在贵州的14个市县所辖的27个乡镇、75个村开展了试点工程,3年多来,建成梯田3 729.76 hm2,修建蓄水池、沉沙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 029座,完成截排水沟渠75.6 km、田间生产道路97.06 km,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贵州省自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后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野外实验观测和室内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坡耕地经过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几个方面:1.减水减沙效益显著;2.植被覆盖率增加,改善了田间小气候;3.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4.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化;5.自然灾害减少,农业抗灾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灯塔市山丘区面积 6 6 8 8km2 ,水保法实施以来的 10年间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76万hm2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组织验收 ,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可靠保证 ;抓住重点 ,树立典型 ,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有力措施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是加快流域治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艳 《中国水土保持》2012,(3):F0003-F0003
<正>2003年以来,广西先后启动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规模和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云南省沾益县洞上河项目区大德小流域自然概况、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成因,对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状进行分析,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针对小流域特点,提出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整治方案,同时提出植被建设、封禁治理等措施,以有效推进岩溶区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SPOT影像(2.5m分辨率),利用3S技术勘察研究了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石漠化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部分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荒草地发生了石漠化(轻度及以上),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无石漠化分布。根据流域上、中、下游段生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别对发生石漠化的各类土地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治理,以坡耕地林—草、林—粮、粮—草间作及轮作复合经营作为高人口压力下生态建设的突破口,以水资源提取—高位水池—管网调度利用为核心,建立了城郊型混农林草牧(禽)业模式,初步形成引领小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流域内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趋势得到遏制,流域土壤流失量减少了32%,人均收入增加了532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1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4.52%,面积大,范围广,集中分布在全区三大流域。在分析区域坡耕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坡耕地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对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