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对林业企业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局面,悲观失望是不可取的,空唱高调也无济于事。痛定思痛,“两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战略不成体系。库都尔林业局从本局实际出发,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情和林业企业特点,制定了这样的经营战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A)”与“以改变产品,产业结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年来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森工企业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文内叙述了松江河林业局的现状,分析了产生“两危”的原因,并提出了扭转两危,振兴林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漾江林业局是国家为开发金沙江林区于1966年在巍山县建立的国有森工企业,主要从事森林采伐和林化生产。从建局至1985年的20年间,全局共生产木材73万立方米、松香497吨,修建林区公路700公里,完成迹地更新和荒山造林1.33万公顷,为繁荣林区经济,发展林业事业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1985年,云南林业实行“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后,漾江林业局施业区全部划归集体和个人经营,企业完全失去了生产对象,成为典型的无资源、无地盘、无资金的“三无”企业,属全省乃至全国林业企业“两危”(资源危…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机管理伐区管好现有森林资源马烈,邹景义,李宝东(吉林省敦化林业局)当前,林业企业的“两危”.其主要的一条就是森林资源的危机,解决“两危”的主要途径就是解决资源危机,而解决资源危机的关键就是保护好、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严格控制计划内消耗。针对伐区...  相似文献   

5.
小材小料加工设备的研制本刊记者魏捷库都尔林业局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严重枯竭的林业企业之一。怎样使林业局的经济走出低谷,闯出治危兴林的新路,一直是全体职工关心的问题。人人出主意、想办法,积极献计献策,使林业局的木材综合利用和林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技协工作硕果累累毕静库都尔林业局是个“大、老、穷”企业,可采资源濒临枯竭,设备陈旧,社会负担重,生活欠帐多,面对“两危”突出的局势,库局在科技兴林上大作文章,早在10年前就成立了职工技术协会,下设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产工业、基本建设、机电安全等8个...  相似文献   

7.
一、“小老穷”林业局的概念“小老穷”是我国森工部门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经营时间已久,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在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林业局。它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严重危困”,即森林资源严重危困,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目前,一般林业局也面临这种情况,然而“小老穷”林业局与一般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和企业经济上的危困程度是不同的。“小老穷”林业局应该是森林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企业经济处于非常困难而难于运行的境地,这“两个严重危困”互相作用,使企业陷入越穷越采,越采越穷的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小老穷”林业局标准的确定,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森工企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认定“小老穷“林业局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些企业以特殊的扶持政策,使其逐步  相似文献   

8.
呼盟地方林业属于历史上的过伐林区,可采资源逐年减少,到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独木支撑”的传统观念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基层企业吃林业局的大锅饭,采伐主要靠外委,年须支出外委生产费 1700多万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仅直属6个林业局和林场就有工作人员3000来人,事业费支出急剧增长.生产生活资料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损失浪费惊人,到1993年末,地方林业欠应付款高达2.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3000多万元.地方林业经济进入了山穷水尽的死胡同,人们发出了“我们的林业向何处去?”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是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过量采伐多年的老局,森林资源临近枯竭,材质低劣,山上原木生产比重逐年增大,山上原木生产造材不合理长材短造,优材劣造,坏材带好材和超长短尺是林业局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林业近讯     
为进一步推动森工系统营林工作的发展,鼓舞和激励广大林业职工投身到营林建设事业,林业部对森工系统人工林百万亩企业、森林抚育百万亩企业、营林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林业部号召林业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学先进、赶先进,为林业的“两大体系”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是:一、全国森工系统人工林百万亩企业 库都尔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二、全国森工系统森林抚育百万亩企业 图里河林业局、克一河林业局、甘河林业局、根河林业局、伊图里河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绰尔林业局、金河林业局.  相似文献   

11.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是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林业“两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两危”的根源主要是长期过量采伐,重采轻育,重取轻投,企业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两危”的途径主要有调减木材产量,实行限额采伐,增加林业投入,大力营造林,深化改革,大力挖潜,精深加工,科技兴林、加强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西林业》1996,(2):20-22
面对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省太白林业局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确定了“以营林为基础,以木材生产为主体,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为两翼,全方位开发林区资源,开展横向联合,发挥林业优势”的新的战略目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1991年全局经济效益经陕西省税务局、计量局考核,名列全省林业企业第一。1992年命名为“陕西经  相似文献   

13.
森林防火正在向科学管理,综合防治方向发展,但在当前林业企业处于两危时期,以群防群治为基础的群众防火也不能忽视。坚持群防群治,把“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变为“护林防火,人人负责”,是在两危中落实预防措施的重要途径。以阿尔山林业局6年无火灾的经验充分显示了群防群治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一、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坚持反复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自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多种经营求发展综合利用辟财源黄跃先库都尔林业局建局43年以来,生产了大批木材,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单一的木材生产、单一的所有制形式,重采轻育,使企业陷入“两危”困境。为此,80年代中期,局领导率领下属各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15.
林业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着“两危”问题,本文就林业企业如何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问题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林业企业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兴安岭(统称林业四大家)等国有林区先后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与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就黑龙江40个森工企业而言,从1969年到1989年20年间,天然成过熟林已由9.6亿m~3减少到2.8亿m~3,可采资源只剩1亿m~3左右,所有的林业局森林资源处于过伐之中。现已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平均3-4个月开不出工资。“两危”的形成是较长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林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目前林业企业普遍面临“两危”即资源危困、经济危困。资源危困必然带来经济危困。长期以来林业始终沿着一条越穷越砍,越砍越少,过量采伐的路子艰难行进。  相似文献   

18.
摆脱“两危”困扰振兴国营林业──敖汉旗陈家洼子林场走出“两危”纪实梁久明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挚诚、不懈的追求,拥有了自己一方实实在在的世界。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发展道路,振兴国营林业,摆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森工企业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是森工企业出现“两危”的潜在因素,而近年来越来越重的社会负担以及限量采伐办法的实行,直接导致了塔河林业局的经济危困。为了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摆脱“两危”,塔河林业局提出了“鹤形经营模式”的构想。一方面努力开发新产品,推进技术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多种经营,发挥资源优势,立体开发,全面发展,五业振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三不欠”张良,徐文英,于霄辉前提:清正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在全国的林业企业都程度不同地陷入经济危困时,绰尔林业局却实现了不欠职工工资、不大国家税利、不欠林管局上缴的“三不欠”;福利费、医疗费不挂帐,在银行无贷款,反有存款1840万元。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