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高抗东北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95-5383与4个感病品种(系)HB1、铁丰21、Amsoy、williams和抗病品种PI486355配制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F1、F2代接种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95-5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F1代表现为感病,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感(花叶+顶枯)1抗,表明95-5383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95-5383×PI486355的F2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表明二者对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95-5383×HB1的F2代进行鉴定,筛选出RAPD引物OPN11在95-5383和抗池扩增出OPN11980片段,在HB1和感池扩增出OPN11107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980和OPN111070.用该引物分析95-5383×HB1的F2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1980/1070与95-5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2.1cM. 相似文献
2.
3.
大豆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东北3号及黄淮7号株系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致病力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试验对237份大豆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5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河北、山东、北京。野生大豆品种中,4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2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山西、甘肃、河南。 相似文献
4.
5.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抗东北 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 95 - 5 383与 4个感病品种 (系 ) HB1、铁丰 2 1、Am soy、William s和抗病品种 PI486 35 5配制 5个杂交组合 ,对各组合的 F1 、F2 代接种 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 ,95 - 5 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 F1 代表现为感病 ,F2 群体分离比例为 3感 (花叶 +顶枯 )∶ 1抗 ,表明 95 - 5 383对 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95 - 5 383× PI486 35 5的 F2 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 ,表明二者对 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 95 - 5 383× HB1的 F2 代进行鉴定 ,筛选出 RAPD引物 OPN11在 95 - 5 383和抗池扩增出 OPN11980 片段 ,在HB1和感池扩增出 OPN111 0 70 片段 ,在 F1 同时扩增出 OPN11980 和 OPN111 0 70 。用该引物分析 95 - 5 383× HB1的 F2 个体 ,共显性的 RAPD标记 OPN11980 /1 0 70 与 95 - 5 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2 .1c M。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鉴定方法,对2004—2008年吉林省选育的30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针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1号株系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1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18份,占参鉴总数的60.00%,表现感病的品种4份,占参鉴总数的13.33%;对3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表现感病及以上的品种15份,占参鉴总数的50.00%;对1号和3号株系均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质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个抗病毒病种质配制4个抗×感组合,以F1、F2代群体对SMV1吨株系的抗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抗病种质的F1代,其成株抗性和抗种粒斑驳均表现为显性;哈88-7704、哈88-2498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9:7,成株抗性受两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哈88-2501和合半33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3:!,成株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上述4份种质对种粒斑驳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哈88- 相似文献
11.
One SMV resistant soybean line (95-5383) was crossed with four susceptible soybean varieties/line ( HB1, Tiefeng21, Amsoy, Williams) and one resistant introduced line PI486355. Their F1 and F2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for SMV resistance by inoculation with SMV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our crosses of resistant × susceptible, F1 were susceptible and the ratio of F2 populations was 1 resistant : 3susceptible (mosaic and necrosis), indicating that 95-5383 carries one recessive gene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SMV3. There is segregation of susceptibility in F2 progenies from the cross of 95-5383 × PI486355, indicating that the SMV3 resistant gene in 95-5383 is located at different locus from PI486355. By bulked segregating analysis (BSA) in F2 populations of 95-5383 × HB1, one codominant RAPD marker OPN11980/1070 closely linked to SMV3 resistance gene amplified with RAPD primer OPN11 was identified. The DNA fragment OPN11980 was amplified in resistant parent 95-5383 and resistant bulk, and OPN111070 was amplified in susceptible parent HB1 and susceptible bulk. OPN11980/1070 was amplified in F1.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rkers in F2 plants showed that the codominant marker OPN11980/1070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SMV resistance locus in95-5383, with genetic distance of 2.1cM. 相似文献
12.
高油双抗夏大豆品种齐黄3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抗病虫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夏大豆齐黄33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848.60 kg/hm2,最高单产达3628.65 kg/hm2,平均较对照品种齐黄28增产4.95%;脂肪含量达23.22%;高抗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夏播生育期107天左右,能够较好满足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的需要。齐黄33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的鲜食大豆,以‘辽鲜2号’和‘苏早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高产、抗大豆花叶病毒(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3号’。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苏奎3号’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8.92%。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苏奎3号’平均每公顷产鲜荚较对照增产16.58%。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豆20190006)。‘苏奎3号’具有高产以及抗SMV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各地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使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2年采集了黄淮地区四省28个县市的大豆病样59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组织印迹检测,得到了50个SMV毒株, 采用王修强等筛选的10个鉴别寄主进行接种鉴定,检测到SC-3~SC-9等7个株系群,发现1个新的株系群SC-10。综合本单位1998-2002年的结果,黄淮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北、江苏北) 在SC-1~SC-10中,除SC-2未发现外,9个株系群中,以SC-3和SC-7为主,分别占29.21% 和23.60%,SC-4和SC-8其次(10.11%、8.99%)。在各省分布上,河南省有7个株系群,SC-3、SC-4为主,SC-5、SC-7其次;山东省4个株系群,以SC-3为主,SC-8也占相当比重;皖北7个株系群,以SC-7和SC-9为主,其次SC-10;苏北8个株系群,以SC-3和SC-7为主,其次SC-8。按株系群看,SC-3、SC-4各省均有;SC-5、SC-6 、SC-7 在河南、皖北、苏北3地;SC-1、SC-8在河南、山东、苏北3地;SC-9只在皖北发现;SC-10在皖北、苏北2地发现;SC-2在黄淮未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