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与肉眼评分法评定猪肉肉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不同品种猪24头,宰后取其眼肌(背最长肌)。用肉眼评分法给出各个肉样的评分。然后,分别将每个肉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12h、24h和48h的色素含量。分析不同品种猪宰后同一时间的肉色差别和同一品种猪宰后不同时间肉色变化,并比较肉眼评分法与分光光度法的准确程度。结果表明,长白纯公猪的评分和色素总含量最小。约克纯公猪的评分最大。其余各品种猪肉肉色差异不大。在宰后12h和48h各品种猪的肉色差异显著(P<0.05),宰后24h长白纯公猪、约克纯公猪、约克纯母猪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和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但其余几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杜约杂母猪、长白纯母猪和约克纯公猪在宰后12h和48h的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24h差异显著(P<0.05)。长白纯公猪宰后12h和24h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48h差异显著(P<0.05)。长大杂公猪和约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不显著(P>0.05)。大长杂母猪和杜洛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能量与吡啶羧酸铬的互作效应对肥育猪肉质性状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36头,分为4组,分别饲喂低能日粮、低能+吡啶羧酸铬日粮、高能日粮、高能+吡啶羧酸铬日粮进行试验,对肥育猪背最长肌的肉色、pH值(屠宰后24 h)、大理石花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剪切力、滴水损失、熟肉率、肌肉糖原含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能量水平对肉色评分、滴水损失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②能量水平对肌内脂肪(IMF)有显著影响(P<0.05);③能量水平对pH值、大理石花纹、剪切力、熟肉率、肌糖原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④添加吡啶羧酸铬对肉色评分、pH值I、MF、大理石花纹、滴水损失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⑤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熟肉率、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⑥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剪切力无显著影响(P>0.05);⑦能量与吡啶羧酸铬互作对大理石花纹、熟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肉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⑧在低能日粮中添加200μg/kg吡啶羧酸铬,提高了肉色评分p、H值I、MF含量、大理石花纹和熟肉率;并降低了肌糖原含量。综上所述,在育肥后期采用低日粮能量水平并添加200μg/kg吡啶羧酸铬可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西杂牛、安西杂交F1代、安西杂交F2代的肉品质,为生产高端牛肉产品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28-30月龄,平均体重在600±1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西杂牛、安西杂牛F1代、安西杂牛F2代各9头,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为西杂牛组、安西杂牛F1代组、利西杂牛F2代组,进行屠宰,胴体在0-4℃的排酸车间成熟10d后再进行分割,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三个试验组牛肉的pH1h、Ph24h值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肉色指标红度(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组的剪切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2)西杂牛组的水分含量最大,安西杂F2代的粗蛋白质含量最大,但各组之间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2代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西杂牛组(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对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羔羊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肉性能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率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骨骼重、GR值和眼肌面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花纹、系水力、熟肉率、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放牧组与舍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舍饲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奶公牛犊与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月龄育肥奶公牛犊和成年育肥杂交改良肉牛各四头,通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育肥奶公犊与杂交改良育肥肉牛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差异,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屠宰率为55.38%的犊牛胴体较屠宰率56.38%的育肥牛胴体,出肉率低6.25个百分点;骨骼占胴体比例高4.45个百分点;高档部位出品率高O.35个百分点;后臀腿部位肉出品率高1.67个百分点。犊牛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育肥牛高2.73、1.20个百分点,脂肪含量较育肥牛低1.22个百分点。胴体成熟72h、96h后分割的犊牛肉(外脊)剪切力值与育肥牛肉剪切力值差异极显著(P〈O.01)。成熟72h的犊牛肉(外脊)肉色值a值、L值分别较育肥牛低3.88、高6.55,差异极显著(P〈O.01);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的差异显著(P〈O.05),熟肉率指标差异不显著(P〉O.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产肉性能方面,育肥犊牛较成年育肥牛产肉率低,保水性低,但在肉质方面,具有细嫩、多汁、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浅红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肉色、pH值、水分是肌肉肉质非常重要的指标,本试验对延边黄牛肉与和延F1牛肉贮藏过程中肉色、pH值、滴水损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延边黄牛肉与和延F1牛肉CIE L*值和CIE b*差异均不显著(P>0.05),CIE a*值在第3天、第5天差异显著(P<0.05)。pH值在第5天、第7天差异显著(P<0.05)。和延F1牛肉的滴水损失大于延边黄牛肉,在第1天、第5天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对鸭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 kg,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鸭肉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稻鸭组的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肉色黄度值B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②两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稻鸭组的皮脂厚、腹脂率比常规组分别降低了18.52%、11.76%(P<0.05);腿肉率提高了11.40%(P<0.05).③稻鸭组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8.
几种处理柠条DM在滩羊瘤胃内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头瘘管羊,以尼龙袋法测定黄贮柠条、氨化柠条和4种生化处理柠条等在瘤胃发酵6h、12h、24h、36h、48h和72hDM的降解率。结果表明:①随着柠条在瘤胃内降解时间的延长,柠条DM降解率在提高(P<0.05);②几个处理组与对照组DM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36h时,生化处理柠条ⅠDM的降解率最高,其值为27.52%,比对照组提高了11.1%,差异显著(P<0.05);在48h时,氨化柠条DM的降解率最高,其值为29.36%,比对照组提高了18.1%,差异显著(P<0.05);在72h时,生化处理柠条ⅡDM的降解率最高,其值为32.64%,比对照组提高了25.5%,差异极显著(P<0.01);③粗蛋白含量与干物质降解率之间呈正相关,与其它营养成分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将20只2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第2、3、4组日粮分别添加0.25%、0.5%和0.75%的尿素,并调整日粮,使其蛋白水平保持在16%。两个月后屠宰,通过测定屠宰率、pH值、失水率、剪切值、熟肉率来研究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中国白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率组4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各组之间的背最长肌在pH值、失水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剪切值组4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组2(P<0.05),组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熟肉率组3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各组之间的腿肌在pH值、失水率、剪切值上差异不显著,熟肉率组4与组3、组2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0.25%~0.75%尿素添加水平代替日粮中部分蛋白质,对2~4月龄中国白兔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筛选饲用豌豆在肉牛饲养中的最适添加量。[方法]试验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日粮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一:精料中添加15%豌豆;试验组二:精料中添加25%豌豆;试验组三:精料中添加35%豌豆。[结果]表明试验组二和试验组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组二和试验组三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4 h的干物质消失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二在48 h和72 h的粗蛋白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三日粮中干物质的b值和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三日粮中粗蛋白的b值显著低于试验组一(P〈0.05),对照组的c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DF和ADF的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豌豆在中混合精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2.
夏南牛牛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夏南牛牛肉品质特征。[方法]本研究分别选取来自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18月龄夏南牛公牛6头,在河南省唐河县肉联厂进行屠宰。测定背最长肌和牛霖剪切力值、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肉颜色和多汁性。[结果]表明夏南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值略低于牛霖,夏南牛背最长肌和牛霖两个部位,其L*值差异都不显著(P0.05),而b*和a*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背最长肌多汁性总体评价要好于牛霖。[结论]从牛肉嫩度、色泽和多汁性方面考察,夏南牛肉的商品性能均有显著改善,为夏南牛今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中国奶牛》2012,(1):55-56
本试验分别采用CIDR+E2法和两次PGF2α子宫输注法,对胚胎移植受体牛做同期发情处理,鲜胚移植观察其妊娠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的受体牛在24~48h发情率分别为85.5%和51.6%,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移植前对受体牛进行黄体检查,黄体合格率分别为79.3%和77.8%,差异不显著(P>0.05);受胎率分别为45.8%和42.4%,差异不显著(P>0.05)。24h后观察发情,6.5d直检,黄体A、B级者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欧拉羊群在春秋两季规模化同期发情效果,利用CIDR+PG法及两次PG法对大群体舍饲和半舍饲欧拉羊进行同期发情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同期发情效果、不同季节对同期发情效果及不同饲养方式的发情效果。结果表明:采用CIDR+PG法同期发情率为92.3%,与两次PG法同期发情率78.7%,差异显著(P〈0.05);采用两次PG法在春季、秋季对欧拉羊同期发情处理,春季与秋季欧拉羊的0~48h同期率分别为73.3%、76.5%,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饲养方式的欧拉羊同期发情处理,舍饲养殖的欧拉羊0~48 h的同期发情率为58.0%,放牧+舍饲同期发情率为78.9%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药及益生素替代抗生素应用于文昌鸡的临床效果,选用1日龄雌性文昌鸡2.7万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00只。基础日粮中添加0.02%的维吉尼亚霉素作为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3个中药复方和0.02%的益生素作为中药益生素组,试验期135d,测定不同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血生化及血液学指标。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中药益生素组的死亡和淘汰率低于抗生素组,体质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并在文昌鸡100日龄时呈显著性差异(P〈O.05);中药益生素组的白细胞数在85日龄时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红细胞数在70,85日龄时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O.05);日粮中添加中药和益生素在100日龄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的含量(P〈0.05),100,115,135日龄中药益生素组的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整体上未见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鸡日粮中添加0.5%的中药复方1和0.02%的益生素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淘汰率;日粮中添加0.5%的中药复方Ⅲ和0.02%的益生素的促生长作用优于抗生素;日粮中添加3种复方中药及益生素对文昌鸡的血液生理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中药复方Ⅱ中的组合仍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奶公牛育肥效率,拓展奶公牛高档牛肉市场。[方法]本研究通过对32头奶公牛分三组进行育肥、屠宰和分割肉实验。[结果]发现95%精料的A组屠宰率显著高于80%精料的B组(P〈0.05),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数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gt;0.05);80%精料饲养10月龄的C组在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B组(P〈0.05);在高档分割肉占胴体重比例上:B组&gt;A组&gt;C组。[结论]实验证明影响奶公牛育肥屠宰性状的主要因素是月龄,利用奶公牛育肥生产高档部位分割肉可以达到胴体重的2.85%。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饲喂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15%、2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的均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5);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10%、15%、20%紫花苜蓿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43%、12.21%、14.24%。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紫花苜蓿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以20%紫花苜蓿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紫花苜蓿组(P<0.01)。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5%紫花苜蓿组(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皮率、骨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背膘厚、眼肌面积、皮厚、胴体斜长、胴体直长及前、中、后躯占胴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3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肥肉率,3个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长和小肠重、大肠长和大肠重、肾重、心重、肺重、膀胱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及pH1、pH2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粗蛋白质,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水分、干物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促进了生长肥育猪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背膘厚、提高了瘦肉率,改善了胴体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8.
选择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獭兔种母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A、B、c3个试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养殖场现有日粮(蛋白水平为15%),试验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18%、20%的日粮,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对窝产仔数、初生窝重没有明显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等有明显影响。B组的泌乳力、断奶窝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6%和1573.42g;断奶个体重,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高30.9%和47.4%,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比A组高12.6%,C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断奶成活数、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应用PRRSV-GP5特异性肽刺激CSF、PRRS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I。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分泌IFN-7及IL-10的水平,分析PRRSv_GP5特异性肽刺激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SFV高抗PRRSV低抗体组于PRRSV免疫14d,肽刺激组中IFN-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PRRSV免疫14d,细胞培养24,72h后加PRRSV—GP5肽刺激,各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PRRSV免疫28d,各组中肽刺激组与空白组相比,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PRRSV-GP5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促进IFN-7的分泌,并抑制IL-10的产生,但在免疫后期对淋巴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还需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