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  相似文献   

2.
防疫、营养、繁殖是办好牧场的主要技术环节,其中繁殖是牧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奶牛场的影响更大,因为奶牛繁殖周期长、繁殖障碍率高,而且繁殖结果有滞后性,为此,必须将保证卵泡正常发育、受精、妊娠和加强繁殖管理等技术综合应用,才能提高奶牛繁殖率.  相似文献   

3.
繁殖性能是羊产业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养羊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羊的季节性繁殖特性导致其繁殖效率低,是羊产业高效养殖的主要瓶颈。在羊生产中,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综述了营养水平对发情、排卵、受孕等母羊繁殖过程和羊非繁殖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精准营养调控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繁殖生态学是种群生态学中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繁殖生态学由学科雏形走向成熟,近年来,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系统、传粉生态、繁殖构件、繁殖分配和繁殖投资。在查阅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和内容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综述。  相似文献   

5.
猪季节性繁殖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钦秀  赵西彪 《猪业科学》2014,(11):106-107
<正>猪季节性繁殖障碍是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生产难题,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本文就什么是猪季节性繁殖障碍、发生季节性繁殖障碍的原因、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如何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摸索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PMSG和FSH对小尾寒羊超数排卵效果的最佳剂量,本试验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PMSG和FSH两种超排药物对小尾寒羊进行超排处理。结果表明,注射600U、900U和1200U的PMSG,在繁殖季节分别可平均获得3.3、4.3和4.5个胚胎,在非繁殖季节分别可平均获得2.4、2.7和3.1个胚胎;注射3mg、5mg和7mg的FSH,在繁殖季节分别可平均获得6.3、13.0和13.9个胚胎,在非繁殖季节分别可平均获得3.7、7.2和8.0个胚胎。结论:繁殖季节的超排效果优于非繁殖季节,FSH的超排效果优于PMSG,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FSH的适宜剂量都是5mg。  相似文献   

7.
在奶牛繁殖障碍的影响因素中除去公牛、母牛自身的因素外,发情鉴定的准确率和配种技术就属于繁殖技术范畴。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就是繁殖技术性繁殖障碍。这种繁殖障碍目前在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奶牛场极为常见。识别奶牛发情征象的经验不足和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可分为先天性繁殖障碍和后天获得性繁殖障碍两大类。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有效控制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对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畜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有繁殖理论、繁殖技术、繁殖管理和繁殖障碍等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5):50-52
现代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繁殖性能的优劣,母猪繁殖性状多为低遗传力性状,因而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胎次、日粮营养、输精方式、初配日龄、饲养管理、母猪背膘厚以及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展开综述,通过分析各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生产中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地植物几种营养繁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地上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其营养繁殖器官的类别及繁矗特点将所调查的143种植物分为根蘖繁殖型、根茎繁殖型、鳞茎繁殖型和匍匐茎繁殖型4种类型。对各种繁殖类型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不同类型植物的扩繁能力进行了比较讨论。通过解剖鉴定,纠正了过去对一些植物繁殖体根、茎起源的误判。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家兔繁殖)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家兔育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国外传统育种包括遗传评估、选择及杂交、因子效应分析,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繁殖及抗病等性能,而繁殖相关技术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胚胎冷冻、精子特性、药物及营养等对家兔繁殖的影响研究。国内传统育种包括品种选育、杂交及性能测定,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繁殖方式和光控繁殖等,分子育种技术则为国内研究重点,主要涉及遗传多样性评估,生长、皮毛、繁殖、抗病性能及CRISPR/Cas9技术等。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繁殖技术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警犬》2002,(5):32-33
繁殖理论大致有三大主流:近亲繁殖、系统繁殖及不同系统繁殖,但要注意无论用那一种繁殖理论,都要以同一种纯种犬作繁殖,才称得上为纯种犬只繁殖。  相似文献   

14.
繁殖母羊是羊场快速扩繁的基础,饲养繁殖母羊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母羊的生产潜力,增加羊群数量,提高羊群质量。母羊每年都要经历1~2次配种、妊娠、哺乳这一复杂的繁殖生理过程,每一次繁殖经历,都是对繁殖母羊体质的一次重要考验。只有不断优化繁殖母羊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各阶段、各环节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繁殖母羊的体质健康,提高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羊效益。  相似文献   

15.
暖季型草坪草的繁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健 《四川草原》1998,(3):33-36
暖季型草坪草的繁殖建坪方法,大致可分为种子繁殖法、营养繁殖法、草毯繁殖法。每种繁殖方法有自己的技术要求。本文就这些繁殖建坪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从而提高草坪的建植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牦牛的繁殖现状,影响牦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及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牦牛繁殖调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牦牛繁殖力的相关因素,建议在牦牛繁殖调控技术推广中应采取全面、合理的综合繁殖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母猪生产的致命因素。可分先天性繁殖障碍、机能性繁殖障碍、营养性繁殖障碍、疾病性繁殖障碍四大类。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母猪繁殖的各种原因和因素,并总结归类,以便将来在生产中及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长毛兔的繁殖无明显的季节性,各季节均可配种繁殖,但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营养状况不同,对母兔的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正确制订繁殖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和繁殖障碍肉用母牛的阴道黏液电阻值(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vaginal mucus,ERVM),获得相关基础数据,为辅助判定母牛发情、妊娠和诊断繁殖障碍疾病提供参考,同时客观评价发情排卵测定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21个肉牛养殖场(户)选择297头肉用繁殖母牛,根据繁殖记录和直肠检查结果,确定母牛所处的繁殖生理阶段(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或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按记录结果将297头母牛分为4组:休情期组76头、发情期组48头、妊娠期组106头和繁殖障碍组67头。妊娠期组106头根据妊娠天数分为4组:妊娠≤60 d 44头、妊娠61~120 d 24头、妊娠121~180 d 31头、妊娠>180 d 7头;根据繁殖生理进程,在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组母牛中分别选取黄体期42头、卵泡期13头和妊娠期24头;繁殖障碍组67头根据繁殖障碍类型分为3组:卵巢囊肿8头、持久黄体57头、异性孪生不孕2头。采用全自动动物发情排卵测定仪测定ERVM值,对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及繁殖障碍母牛的ERVM...  相似文献   

20.
奶牛的繁殖直接影响到泌乳高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对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情、怀孕、分娩和泌乳是奶牛正常的生理现象,而繁殖管理水平则是直接关系到这些正常现象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繁殖管理水平高,奶牛就能按期发情、怀孕和泌乳。因此,加强繁殖管理,建立健全奶牛繁殖技术管理体系,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是奶牛生产的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