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3.
针对郑州某一奶牛小区进行调查,从40个乳样中分离到14种共67个菌株,其中无乳链球茵15株,占22.39%,停乳链球菌14株,占20.90%;葡萄球菌14株,占20.90%;大肠杆菌7株,占10.4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等药物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已有很大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巩义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和药物使用情况,本试验选取236头份乳房炎奶牛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46株,占24.8%,表皮葡萄球菌36株,占19.5%,链球菌100株,占54.1%,大肠杆菌34株,占18.4%,其他细菌主要为沙门氏菌和棒状菌20株,占10.8%。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郑州郊区部分牛场进行调查,共采集4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7.5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5.00%,乳房炎总发病率为62.50%。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环丙沙星、先锋霉素V等药物有很高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已产生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细菌13种305株,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菌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某养牛小区发生的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药物,对发病牛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养牛小区流行的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3种病原菌对长效土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头孢氨苄极度敏感,对新霉素和氨苄西林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仍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长期、大量、盲目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这给临床上处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引起区域内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是有效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试验采集吉林地区某奶牛场临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某奶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和合理用药,该试验对乳房炎奶牛取样1 15份,开展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菌;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共分离到10 株细菌。经形态、染色特性、培养及生化特性等鉴定表明,分离的10 个菌株中,无乳链球菌6 株,大肠杆菌4 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氨苄和头孢三嗪对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最敏感;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该病的发生常常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采集南京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汁,并分离到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O2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江苏某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本试验通过MALDIBiotyper系统对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疑似株进行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疑似株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75%;极少数对头孢氨苄、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耐药;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均敏感。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14.55%(8/55),且均呈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及分布情况,从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共采集了142份乳房炎奶牛牛乳样本,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利用生化试验和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出大肠埃希氏菌,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PC...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山西省多个奶牛场发生了较严重的乳房炎,对76份采集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主要分离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所分离细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0.67%和23.59%。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和机会致病菌,主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检出率为2.24%~11.24%,其中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最高;机会致病菌有粪链球菌、微球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检出率为1.12%~11.24%,其中粪链球菌和微球菌的检出率较大,分别为11.24%和6.74%。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所选的15种药物中,主要分离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和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为100%;乳房链球菌对该类药物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0%~100%;对链霉素产生100%耐药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细菌;部分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先锋霉素Ⅴ、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被检奶牛场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临床治疗应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湖羊场临床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特征,对患病湖羊乳样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种乳房炎病原菌,共计2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大肠杆菌10株,粪肠球菌4株;耐药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均对左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江苏省某奶牛场中乳房炎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采取4份患病乳汁样本进行试验分离和鉴定,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分离后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株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菌株还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为多种致病病原菌同时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高原,国家二级保护鸟种,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以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为食,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然而,腐尸中存在诸多有害因素(如兽药残留,病原菌或病毒感染等),对高山兀鹫种群的生存和保护构成威胁。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的免疫、营养物质代谢及发育等诸多生理过程,因此,也成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解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野生高山兀鹫的新鲜粪便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生化鉴定以及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从高山兀鹫新鲜粪便中共分离到119株细菌,隶属于6个属、8个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奥斯陆莫拉氏菌(Moraxella osloens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索氏类梭菌(Paeniclostridium sordellii)、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以及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选取含有34种不同抗生素的药敏纸片对分离的8种代表性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对8到26种不等的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左氧氟沙星以及强力霉素能够抑制本研究中分离到的所有8种代表性菌株。而制霉菌素以及林可霉素对所有分离到的8种代表性菌株均无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培养的手段分析了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中潜在的致病菌、益生菌及其耐药性,增添了对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新认知,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