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手扶拖拉机结构参数和其在旱地作业的状态进行了旱地驱动叶轮的设计,建立了轮缘外径、轮叶齿数、轮叶齿端曲线等方程,据此确定了沐河81拖拉机旱地驱动叶轮主要参数。与轮胎进行性能对比,未耕地和已耕地作业时最大牵引功率分别提高22%和17%,最大牵引力分别提高33%和24%,齿形夹角150°的驱动叶轮较软叶夹角120°的驱动叶轮最大牵引力提高24%。  相似文献   

2.
叶轮是船式拖拉机独特的行走驱动装置,其设计参数对驱动性能和作业效率具有很大影响。为此,以课题组前期研发的HH709S型船式拖拉机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建立了轮叶-土壤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单轮叶与土壤的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单轮叶推进力做功及驱动效率的变化规律,为轮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单轮叶结构优化后最大支撑力减小了3.83%,最大推进力提升了9.66%,推进力做功提升了13.72%,驱动效率提升了20. 35%,驱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船式拖拉机的驱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行走机构叶轮,轮叶的结构参数是影响船式拖拉机驱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减小轮叶与土壤接触过程中的滚动阻力,提高其驱动性能,在前期研究的HH709S型船式拖拉机直面轮叶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单折面轮叶—土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模型,分析了单折面轮叶折角处半径、驱动面倾角、非驱动面倾角对驱动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驱动效果最佳的轮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单折面轮叶结构的驱动效率与原直叶片相比提高了15.03%,与优化后的直叶轮相比提高了13.65%,推进力做功提升了8.13%,叶轮轮叶驱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4.
1.发展全轮驱动拖拉机的必要性。全轮驱动拖拉机主要优点是牵引率高、牵引力大,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好,而且节省能量消耗。缺点是制造成本高、传动损失及回转半径大。在犁耕作业中,60KW/80HP的后轮驱动拖拉机与52KW/70HP相同作业速度时,它们的牵引力消耗皆为11.55KN。燃料消耗,全轮驱动拖拉机为224g/kwh,而后轮驱动拖拉机为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拖拉机功率不断增大,人们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四轮驱动,它不仅提供更大的牵引力和牵引功率,而且也提高了牵引效率。Dwyer(1975年)等人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变型和独立型四轮驱动拖拉机的最大牵引功率比两轮驱动分别  相似文献   

6.
小四轮拖拉机驱动轮附加配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加配重是为提高8.8~11kW小四轮拖拉机旱地犁耕作业时附着性能而设计的。对在驱动轮附回配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在休闲地中进行了牵引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安装附加配重后拖拉机的牵引功率提高了35.4%.牵引效率提高了35.4%,滑转率在20%以下时,挂钩牵引力达3550N,可满足土壤比阻在56kPa以下的旱地犁耕需要,为小型轮式拖拉机广泛用于农田作业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姿态调整式丘陵山地拖拉机只能实现静态调平和差高调平、调平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轮式丘陵山地拖拉机扭腰姿态调整装置,该装置通过调整前后车身的相对转动来实现丘陵山地拖拉机对复杂路面的适应。首先,根据丘陵山地特殊作业要求,对拖拉机坡地作业稳定性进行研究,设计了扭腰姿态调整装置;然后,对扭腰姿态调整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建立轮式拖拉机模型并进行多工况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扭腰姿态调整装置最大转动角为15.2°,拖拉机纵向坡行驶保持稳定的最大倾角为23.2°,横向坡行驶保持稳定的最大倾角为16.8°;最后,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扭腰姿态调整装置平均转动角为15.03°,拖拉机最大纵向爬坡角为25.6°,最大横向爬坡角为16.2°;在坡度为15°的地面上,旋耕作业平均生产率为0.65hm2/h,犁耕作业平均生产率为0.36hm2/h,该拖拉机能够较好地适应丘陵山地环境,满足丘陵山地正常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8.
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轴功率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轴功率分配的研究黄兴华译朱宏伟校(东北农业大学)1引言挂钩牵引力、滚动阻力及滑转率所需能量的概念及其对农用拖拉机作业效率的影响规律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在ASAE资料中介绍的拖拉机牵引力预测图,说明了由于不合适的配重或许是两轮驱动拖拉机...  相似文献   

9.
遥控全向调平山地履带拖拉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拖拉机坡地行驶及作业时稳定性差、安全性不高、操纵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遥控全向调平山地履带拖拉机(简称山地拖拉机)。首先,在分析山地拖拉机调平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车身横向调平方案和基于双车架机构的纵向调平方案;其次,对山地拖拉机的全向调平装置、行走系、基于静液压驱动装置(HST)的无级调速传动系统、多功能液压系统、坡地适应液压悬挂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和相应的匹配选型;最后,对山地拖拉机进行了整机性能试验。试验表明,拖拉机在0°~15°的横向坡地和0°~10°的纵向坡地可以实现车身横、纵向的调平,有效提高了拖拉机坡地行驶和作业的稳定性;拖拉机可实现0~8km/h的无级调速,满足平地行驶、爬坡、等高线作业等多种工况的速度要求;可遥控实现山地拖拉机行车、制动、转向、全向(横向和纵向)调平、农具升降及姿态调整等动作,极大地提高了操纵的便捷性;山地拖拉机的接地比压为0.025MPa,在松软路面和沼泽地均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山地拖拉机的转向机动性能良好,最小转弯半径为1728mm,可适应丘陵山地相对狭小的坡地作业环境;山地拖拉机的平地偏驶率为5.5%,在15°坡地车身调平后的偏驶率为5.75%,小于车身未调平时偏驶率8.62%,均满足相应国家标准(≤6%)要求;液压悬挂装置的最大提升力为8.2kN,满足基本的作业需求;坡地旋耕的耕深稳定性满足国家标准(≥85%)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使用性能 佐藤ST-2040拖拉机是20马力ST-2020拖拉机的四轮驱动变型。它具有重量轻、牵引力大、通过性好、下坡制动安全等优点,在田间和运输作业中,都体现了小功率四轮驱动拖拉机具有中型轮式拖拉机的牵引能力,得到了操作者的好感。 1980年春耕,我们用ST-2020两轮驱动拖拉机装防滑轮配三铧犁,水耕油菜田,拖拉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燃油农用车辆在环保、动力等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制一种新型电动四轮农用车辆,对样机进行牵引性能测试。针对作业和行驶工况,提出后轮电机中央驱动、前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新型电动四驱动力系统方案,对整机牵引动力学进行分析,并进行牵引性能实车试验和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新型电动四轮农用车具有较好的牵引性能和经济性:牵引性能方面,后轮驱动的最大牵引力为1 925 N,最大牵引效率为74%;经济性方面,中耕作业单位面积能量消耗降至传统燃油拖拉机的42.4%,单位面积成本费用降至传统燃油拖拉机的80.1%。该机适应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为全新电动农业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适用于松软地面的可变形轮牵引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晓琳  高峰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S1):457-463
为解决常规地面车辆及传统车轮在水田、沙地等松软地面作业时存在的通过性差、效率低、能耗大甚至无法行驶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松软地面的可变形轮。该车轮由变形机构、变形驱动机构和轮胎块组成,它能在有轮缘和无轮缘2种轮态间转换,实现步行和连续行走。基于Bekker模型的经典地面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可变形轮步行及合拢状态时与3种典型松软土壤作用关系的力学简化模型,使用软件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可变形轮2种工作轮态的挂钩牵引力、驱动力矩和牵引效率等随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及车轮接近角与沉陷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车轮的挂钩牵引力、驱动力矩和牵引效率等均受到车轮滑转率及软土特性参数的制约,其中挂钩牵引力和驱动力矩随车轮滑转率的增大而增大,步行轮的挂钩牵引力和驱动力矩最大为3990N和2395N·m,合拢轮最大为1435N和1390N·m。在车轮半径一定时,牵引效率随滑转率的增大表现为先剧增到最大后缓降至零。步行轮和合拢轮的最大牵引效率分别为0.53和0.19,对应的滑转率范围分别为0.1~0.2及0.2~0.3。可看出松软路面上可变形轮步行轮比合拢轮能产生更大的挂钩牵引力、驱动力矩、牵引效率和更小的沉陷量,更有利于提高车轮的软土牵引通过性。最后对可变形轮进行了样机试制,并安装在基于沉浮结合式工作原理设计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上进行相关牵引力测试试验。当滑转率大于0.52和0.44时,步行轮和合拢轮分别出现驱动力不足的现象,记录相应的6个数据。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10%,证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及可变形轮在松软地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丘陵山地姿态调整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运动控制方法,可根据地形条件实现对拖拉机的实时调平控制,提高其车身稳定性。首先,根据拖拉机机构间的运动关系,建立表征其轮心位置与车身姿态参数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并进行算例求解,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与准确性。然后,以提高拖拉机车身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在运动学建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运动控制方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算法进行运动控制可有效降低其车身姿态角,横向坡地最大侧倾角降低13.3°,纵向坡地最大俯仰角降低4.3°;在两种坡度兼有的路面上进行综合调整,其最大侧倾角和最大俯仰角分别降低13.8°和4°,极大提高了车身稳定性。同时将改进遗传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在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遗传算法,其算法响应时间较传统遗传算法缩短63.93%,大幅提高了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14.
双轴灭茬旋耕机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耕地机具,其利用前刀轴灭茬,后刀轴耕地,还可以安装起垄部件、深松部件进行起垄和深松等多功能作业,减少拖拉机下田次数,而且耕后地表平整,碎茬覆盖性好,是旱地灭茬整地的先进农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使用单一能量系统的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存在续航里程较低及难以适应较大功率段拖拉机作业的问题。为此,通过论证增程式电动拖拉机结构方案,研究了增程式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设计方法。以东方红132.3k W拖拉机为实例,计算了主要动力参数,并基于AVL-Cruise平台,采用发动机启停+定点能量管理策略,对其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拖拉机相比,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最大爬坡度提高了6.1 2%,最大牵引力提高了4.3%,综合油耗降低了5.3 7%。该研究可为设计较大功率段电动拖拉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超  瞿兆杰  杨力  周明刚 《农机化研究》2023,(2):223-229+235
以叶轮直叶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轮叶—土壤离散元模型,充分校核模型准确性后,分析了轮毂宽度对各个最优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叶片在不同速度下叶片长度最优值的变化情况。对实际工况下的叶片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单轮叶叶片长度、轮叶厚度、轮叶驱动面倾角、轮叶非驱动面倾角为试验因素,驱动叶轮平均驱动效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仿真试验,研究叶轮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颗粒空间位置的变化、颗粒堆积流动现象、叶轮受力情况以及各个参数的变化对驱动轮驱动性能的影响机理。优化后的最佳结构参数分别为叶片长度240mm、轮叶厚度6mm、轮叶驱动面倾角5°、轮叶非驱动面倾角4°,此时单轮叶的驱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村机电》2011,(4):40-40
该机由江苏连云港灌云县黄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制造。 SGTN-180D4V5型双轴灭茬旋耕起垄机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双轴耕地灭茬机具,其利用前刀轴灭茬,后刀轴耕地、起垄,完成多功能作业,减少拖拉机下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肥含量,它是我国旱地灭茬整地的先进农机具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行走系设计     
行走系的主要功用是保证拖拉机的行驶,把发动机传到驱动轴上的驱动力矩转变为拖拉机进行各种作业所需要的牵引力,并支承拖拉机的机体。  相似文献   

19.
机耕船驱动叶轮轮叶型式及轮叶驱动面倾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机耕船叶轮轮叶型式及驱动面倾角的合理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折面单叶片轮叶”的结构型式,并导出了设计折面轮叶的折转点及折转角的计算公式。对轮叶驱动面倾角的合理确定,提出应综合考虑轮叶入土和出土两个过程中轮叶压土和挑土两方面作用的观点,以及同时考虑使轮叶获得较大有效推进力出发来选取,导出了驱动面倾角(α)的理论计算公式。文中同时还简介了几种关于叶轮驱动面倾角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值以供分析比较。 此外,本文给出了对不同驱动面倾角的变参数试验轮进行室内和田间试验的结果。 文中最后介绍了为机耕船设计的新型驱动轮——无轮缘折面叶片轮及其在田间与楔形轮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 全文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机耕船驱动叶轮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窦新林 《新疆农机化》1994,(2):29-29,14
<正>小四轮拖拉机在乌鲁木齐地区农用拖拉机中已占85%以上.至1993年6月为止.农用小四轮拖拉机的拥有量已达4449台,是乌鲁木齐地区农业旱地农机作业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众所周知,小四轮拖拉机用于旱地深耕作业时,其未耕地上驱动轮的平均滑转率已超过了滑转率(不大于20%)的允许值.致使其耕地作业达到不到农艺要求,从而制约着小四轮拖拉机的田间作业.为此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1991年引进了5台由西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根据旱地农业增产技术对深耕提出的农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