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玉林 《作物研究》2002,16(4):168-169
概括了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提出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应重新认识、加强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免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君华 《作物研究》2002,16(4):193-193
马铃薯是高产粮食作物,目前大薯块主要用作蔬菜,小薯块用作饲料,薯苗用作肥料。我县马铃薯出产期多为3至4月,正值本地蔬菜淡季,又与北方马铃薯出产期9月至10月错开,本地及广东市场需要量大,销售顺畅,价格平稳,前景广阔。2001年,我县马铃薯面积2470hm2,总产37925t,其中稻田马铃薯413.3hm2,每公顷产量21720kg,产值13032元,纯收入5052元,比种植早籼稻增加产值6432元,增加纯收入4107元,比种植大豆增加产值9000元,增加纯收入4005元,比种植甘薯增加产值3960元,增加纯收入2610元,比种植玉米增加产值3085元,增加纯收入1915元。2002年春,收获稻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马铃薯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地膜覆盖相比,免耕稻草覆盖的马铃薯产量约高2.9%,但纯收入约低16%。[结论]该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需经技术改良,降低成本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湘西州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茂 《中国马铃薯》2002,16(6):367-368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根据马铃薯地下块茎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可以结薯的原理研究成功的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栽培新技术。1 技术特点1 1 减轻了劳动强度这项新技术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有“三改” :即耕作时改“翻耕”为“免耕” ,免去了种植马铃薯前将整个稻田耕翻一遍的麻烦 ,只需分厢开沟 ,把开沟铲出的土在厢面上稍做平整 ;下种时改“种薯”为“摆薯” ,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稻茬田的土面上 ,盖上 8~ 10cm厚的稻草 ,免去了开播种穴或播种沟的烦琐 ;收获时改“挖薯”为“…  相似文献   

6.
1 前 言秋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作物 ,生育期短、产量高、耐贮存、经济效益好 ,深受人们喜爱。据试验实收和示范片调查 ,秋马铃薯产量在 90 0 0~150 0 0kg/hm2 ,产值在 12 0 0 0~ 180 0 0元 ,这对于稻田改制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经验 ,现将集免耕、稻草覆盖、间套作三大技术为一体的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总结如下。2 栽培技术2 1 选择适宜的品种秋马铃薯生育期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春马铃薯有很大的不同 ,温度由高到低 ,日照逐渐缩短 ,雨量和相对湿度由大到小 ,因而适于春播的品种不一定…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我们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业厅农作局和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继续展开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有关试验 ,并在金钟、英川、陈村等乡镇开展了高产示范和攻关。通过试验示范 ,基本上已明确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为今后在浙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1 各项试验设计1 1 稻草全程覆盖试验共设稻草全程覆盖与不覆盖 (对照 )两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 13 4m2 ,四周设保护行。品种选用鲁引 1号。1 2 不同品种对比试验设“东农 30 3”、“鲁引 1号”、“腰…  相似文献   

8.
9.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土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不,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行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  相似文献   

11.
为简化麦茬稻栽培流程并促进小麦秸秆有效还田,在小麦收获前,麦茬稻撒播于大田(简称“撒播”,下同)且小麦收获后麦秸覆盖和土壤免耕栽培.结果 表明,麦茬稻撒播栽培的播种期较插秧栽培推迟32 d(插秧栽培的育秧期),各生育期推迟天数随着生育期的发展逐渐减少,即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推迟31.0 d、24.7d、1...  相似文献   

12.
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适宜的稻秆还田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CAT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量不影响小麦出苗率,但影响出苗整齐度。适当的稻秆还田量能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及光合速率,延缓生育后期旗叶衰老,使其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活性,实现增产,其中以9 000kg.hm-2稻秆还田量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潘发军 《园艺与种苗》2019,(5):57-58,67
PAN Fa-jun(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Guzhen County,Guzhen,Anhui 233700)  相似文献   

14.
播后镇压覆盖对土壤保水保温和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8月进行2期池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及农艺措施对夏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播种后镇压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平衡土壤温度,从而提高夏玉米出苗率,增强幼苗素质,提高苗期田间株高整齐度,有利于培育齐苗壮苗,在土壤水分不太充足时效果更为明显。为保证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出苗质量,播种时的土壤最低持水量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15.
确定单位面积内的最适播量是采用母本撒播技术进行杂交稻春、夏季制种,获得高产群体的关键措施之一。经过对V20A、珍汕97A不同播量的试验表明:威优64、汕优64撒播制种中,单位面积母本植株成苗数与该面积的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提出了决定母本最宜播量的公式为g/m2=130÷发芽率÷成秧率×粒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金华地区规模种植的生育期短、抗性好、稳产高产的早稻品种.[方法]采用直播栽培模式,进行不同早稻品种的对比试验,了解不同早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情况.[结果]金早09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但结实率偏低;中早39产量高,但生育期偏长,应适期早播或机插栽培以提高产量;中组143全生育期最短,有...  相似文献   

17.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减小南方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于2003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进行了水稻覆盖旱作的田间试验。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裸地旱作、稻草覆盖旱作和常规水作下水稻大田生长期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常规水作处理的灌溉水总量分别是裸地旱作和稻草覆盖旱作灌水量的2.42 和3.31倍。旱作处理下水稻的淹水时间明显减少,只有常规淹水处理的1/10左右。由于淹水时间的减少,水分渗漏量和田面蒸发损失也大大降低。旱作条件下,稻草覆盖旱作的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根系生长明显优于裸地旱作。覆盖旱作产量最高可达6 747 kg/hm2,接近于常规水作对照的6 811.5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而裸地旱作处理的水稻产量仅为4 716 kg/ hm2,显著低于常规水作和稻草覆盖旱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为稻草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常规水作。  相似文献   

19.
免耕覆草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水作3种栽培方式对晚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草旱作水稻产量与免耕水作差异不大,但两者明显高于免耕裸地旱作。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穴总粒数。免耕覆草旱作水稻可获得与免耕水作相当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与免耕水作相比,免耕旱作显著降低抽穗期水稻功能叶叶面积。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灌浆期水稻总根长和根数。  相似文献   

20.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tarted at 2003)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grain yield of late-season rice under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in seasonal drought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Yujiang County,Jiangxi Province).The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included no-tillage and flooded rice cultivation(N-F),no-tillage and non-flooded rice cultivation with straw mulching(N-SM),and no-tillage and non-flooded rice cultivation without straw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