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近年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寻找新的水稻干尖线虫病害防控方法,通过在胡萝卜愈伤组织、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水稻中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对其生殖方式、生活史和温度对其存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水稻干尖线虫种群中,只有G8-315种群可孤雌生殖;在25℃下,水稻干尖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和灰葡萄孢菌上生活史均约为12 d,在水稻苗上生活史约为11 d;-20℃以下低温或42℃以上高温处理12 h,在清水、胡萝卜愈伤组织和灰葡萄孢菌中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处理72 h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为0;带虫干燥谷粒在-80、-20和4℃低温保存6个月后,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25℃(对照),其中-80℃保存的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为0;56、70和80℃高温处理12 h后,2个水稻品种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80℃处理16 h后2个水稻品种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为0;水稻幼苗各部位均可检测出水稻干尖线虫,其中假茎部位水稻干尖线虫数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干尖线虫引起"小粒翘穗"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为害水稻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在水稻孕穗期上部叶片的尖端2~4cm处形成扭曲状干尖,这是作为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对高秆散穗型品种,这种症状表现十分明显。近年来淮安市水稻品种更换为矮秆密穗型品种后,干尖线虫病仍有发生,但干尖现象不明显,田间大量出现“小粒翘穗”现象。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田间观察及对病稻粒进行了分离检测,结果从病稻粒中分离出了水稻干尖线虫。据此,我们初步认为“小粒翘穗”为水稻干尖线虫病所致。1“小粒翘穗”发生情况水稻干尖线虫病是江苏省水稻一种常见的种传…  相似文献   

3.
草莓线虫病研究Ⅰ.江苏草莓上发生的夏矮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至1987年,多次对从江苏南京和句客不同地块内采集的草莓矮缩病株地上部(大鸡冠300株,宝交早生200株和美国6号30株)进行分离,都获得同一种滑刃属线虫。经研究,这种线虫与Christie(1942)原始报道的Apbelenchoides besseyi以及从水稻干尖线虫病病种上分到的A.besseyi在形态特征上完全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其鉴定为Apbelcnchoides besseyi Cbristie,1942。对分自江苏草莓和稻种的A.bessezi进行人工培养,然后交互接种草莓和水稻,在两种线虫处理中都出现了典型的草莓矮缩和水稻干尖症状,并从有关病株内分离到与接种相同的线虫,由此证实江苏草莓夏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草莓线虫病研究Ⅰ.江苏草莓上发生的夏矮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至1987年,多次对从江苏南京和句客不同地块内采集的草莓矮缩病株地上部(大鸡冠300株,宝交早生200株和美国6号30株)进行分离,都获得同一种滑刃属线虫。经研究,这种线虫与Christie (1942)原始报道的Apbelenchoides besseyi以及从水稻干尖线虫病病种上分到的A.besseyi在形态特征上完全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其鉴定为Apbelcnchoides besseyi Cbristie,1942。
对分自江苏草莓和稻种的A.bessezi进行人工培养,然后交互接种草莓和水稻,在两种线虫处理中都出现了典型的草莓矮缩和水稻干尖症状,并从有关病株内分离到与接种相同的线虫,由此证实江苏草莓夏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水稻干尖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干尖线虫的rDNA-ITS序列,设计出水稻干尖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部分rDNA-ITS1和部分5.8S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实现了单条活的或4%的甲醛(FG)固定的水稻干尖线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黑点米形成的原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98%杀螟丹可溶粉剂浸种杀灭种子中越冬干尖线虫,收获后调查各小区收获稻子中干尖线虫数量及黑点米率,初步明确了水稻黑点米形成是由于干尖线虫的刺吸引起。通过干尖线虫接种,收获的稻子出现黑点米症状,并从黑点米中分离到干尖线虫,进一步证明干尖线虫危害是导致黑点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稻干尖线虫室内人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同一培养基质上研究了温度、光照、湿度对水稻干尖线虫繁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差异明显,在温度30℃,光照6h,湿度90%条件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叶鞘定量接种雌虫的处理方式,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叶鞘接种水稻干尖线虫1、3、5、10头/株均能引起水稻发病,且随干尖线虫接种量的增加,水稻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同时,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株高、谷粒数、千粒重、穗长、一次枝梗及二次枝梗长等生长指标均随接种量增加而减少,高节位分蘖数随接种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真菌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可选用于培养水稻干尖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和培养时间对水稻干尖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菌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链格孢菌(Alternariasp.)、镰刀菌(Fusarium 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可选用于培养水稻干尖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和培养时间对水稻干尖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金桂 《植物保护》1990,16(4):53-53
1983年常州市推广武复粳品种以来,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前几年,我们曾单独用多菌灵或巴丹防治这2种病害,巴丹对干尖线虫病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对恶苗病无效;多菌灵对恶苗病防治有效,对于尖线虫病无效。我们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灭线菌”处理稻种,对干尖线蜗防效达98%以上,恶苗病防效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稻细条病)为国内植检对象,主要通过病稻种的调运人为的传播蔓延危害.因此,无视或忽略检疫制度,盲目调种,则给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我区水稻细条病的急速扩展就是一个惨痛教训.60年代初该病曾在玉林、北流、资源、苍梧、上思、邕宁等县(市)一度发生,后由于品种更换,栽种抗病品种“包胎矮”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  相似文献   

14.
 建立15株分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RBL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对RBLS病菌呈阳性反应,与植物病原细菌5个属的其它检测菌株均无交叉反应。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对30份人工接种稻种进行检测,28份呈阳性反应,检出阳性率达93.3%;对46份病田稻种进行检测,36份呈阳性反应,10份呈阴性反应。取检测为阳性反应中的11份病田稻种的浸出液接种稻苗,有7份发病;而10份检测阴性反应的病田稻种浸出液的接种稻苗均无发病。该检测法灵敏度为0.0125-0.00125mg/ml(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菌在什么地方越冬?越冬后怎样传播发展而造成病害?这是防治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在这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国进行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1)稻种上可以检验到,并能分离出白叶枯病细菌;(2)试验证明白叶枯病细菌可以在稻种内存活和越冬;(3)病田收集的稻种播种  相似文献   

16.
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菜农称之为“干尖病”。实际上,韭菜干尖并不只是1种病害。引发韭菜干尖的原因很多,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防治。1干尖原因1)土壤酸化。韭菜生长发育要求pH7左右的中性土壤。如果长期大量向土壤中施入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就会引起土壤酸化,发生酸害,导致韭菜叶片生长缓慢,幼苗和外叶枯黄变干。2)氨害。若扣棚前大量施入碳酸氢铵,或扣棚后追施碳酸氢铵,或地面撒施尿素、棉籽饼等,都可造成氨气积累过量而危害韭菜。受到氨害的韭菜,先表现为叶片褪色、萎蔫,然后变成土…  相似文献   

17.
棚室韭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英三 《植物医生》2001,14(2):25-25
韭菜生理性病害有干尖病、痞黄病、红梢子病、塌秧及干梢子病。此类病害常被误诊为侵染性病害 ,不能对症用药 ,损失较重。一、韭菜干尖病由于发病原因不同 ,症状也不尽相同 ,但由于是生理性病害 ,因此发病普遍而均匀 ,且在病部看不到明显的病征。当长期大量向土壤中施入稀粪、饼肥和酸性肥料 ,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而发生酸性危害 ,这时韭菜干尖的主要症状是韭叶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若扣棚前大量施入或扣棚后追施碳酸氢铵 ,或地面撒施尿素、棉籽饼以及在含石灰多的土壤里施用硫酸铵 ,则可造成棚室内积累过量的氨气而引起危害。其特点是先…  相似文献   

18.
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14-3-3蛋白调控生物体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分离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14-3-3基因,命名为Ab-14-3-3-a。Ab-14-3-3-a全长c DNA序列含有59 bp的5'非翻译区(UTR)、编码251个氨基酸756 bp的开放阅读框。Ab-14-3-3-a DNA序列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Ab-14-3-3-a蛋白与其他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植物寄生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原位杂交显示Ab-14-3-3-a特异定位于成虫的背食道腺细胞中,表明其在线虫取食和寄生过程中发挥潜在功能。qRT-PCR显示,Ab-14-3-3-a在水稻干尖线虫各个龄期均表达,其中在成虫表达水平最高,而在发育过程中幼虫表达水平最低。当线虫取食不同寄主时,Ab-14-3-3-a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线虫取食感病水稻早期,Ab-14-3-3-a表达水平上升1.5倍,而取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时Ab-14-3-3-a表达可提高数百倍。利用体外RNA干扰技术将Ab-14-3-3-a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结果显著影响了线虫的产卵、成虫发育以及线虫种群数量。综上,Ab-14-3-3-a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取食行为和发育进程。本研究相关结果有助于拓展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功能,为深入研究线虫与植物互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大型真菌浸提液及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辽宁省采集的206株大型野生真菌的浸提液和部分发酵液,测定其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和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asseyi的活性。结果表明:有22种真菌对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达70%以上,且同一菌株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线虫亦有明显的选择毒性作用。有7株菌浸提液对2种以上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超过90%。蛇头菌Mutinus caninus F149浸提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7.74%,对胞囊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也超过90%,而对小杆线虫毒力仅为24.04%,因其对人毒性大而未获得纯培养。薄蜂窝菌Hexagonia tenuisF128浸提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6.55%,但其发酵液毒力下降;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毒力仅次于F149,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较弱,但发酵液对干尖线虫致死率却提高至91.38%。块鳞青鹅膏Amanita excelsaF155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达96.67%,但发酵液仅为70.93%。粉迷孔菌Daedalea biennis F139的浸提液对小杆线虫的毒力最强,致死率达90.40%。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 F130的浸提液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107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及小灰孢Lycoperdon pusillus F102的发酵液对水稻干尖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95%。血红菇Russula sanguinea F204和大红菇R.alutacea F153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3种植物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85%,而对小杆线虫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草莓夏矮病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它分布遍及世界各稻区,在日本、菲律宾等国,该线虫同时侵害水稻和草莓。1986年以来,我国南京、镇江、苏州、上海和杭州的草莓,在田间出现萎缩症状,但又不是病毒病的草莓植株。并从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