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52)mg/L的条件下,蚌壳长为52、77、69、87和102mm的三角帆蚌的单位质量耗氧率分别为(27.85±7.15)、(17.94±4.89)、(18.76±6.55)、(14.26±3.24)和(14.25±2.51)mg/(kg.h);三角帆蚌个体耗氧率与蚌质量和蚌壳长均显著相关;在实验期间,三角帆蚌单位质量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夜间(0:00)耗氧率高于白天(12:00);经过3d饥饿后三角帆蚌耗氧率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本结果揭示池塘养殖的三角帆蚌代谢强度远远低于混养的淡水鱼类,说明三角帆蚌养殖不是鱼蚌综合养殖池塘中DO消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规格和温度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和温度对处于标准代谢下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三者的影响程度为个体大小>温度>二者综合效应。个体大小与耗氧率的关系为随着体重的增加,三角帆蚌的耗氧率降低,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体重与耗氧率的方程OR=aW-b,b值均在0.7715~0.9709之间,平均为0.875。温度对三角帆蚌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超过适温上限的临界点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停止呼吸。 相似文献
3.
规格和温度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和温度对处于标准代谢下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三者的影响程度为个体大小>温度>二者综合效应。个体大小与耗氧率的关系为随着体重的增加,三角帆蚌的耗氧率降低,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体重与耗氧率的方程OR=aW-b,b值均在0.7715~0.9709之间,平均为0.875。温度对三角帆蚌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超过适温上限的临界点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停止呼吸。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室内流水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流水式人工育苗,采用亲蚌自然授精,静水采集钧介幼虫,流水育苗。在育苗室周围设防护堤,室内各育苗池用砖叠成,砖块间留有缝隙,使之成为一个有微流的水环境。以体长10cm的镛鱼采集钩介幼虫,作为宿主角。流水育苗操作简便,效果较好,每个小池可培育稚蚌5000 ̄6000只,高产者可达1万只。 相似文献
5.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呼吸法测定了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紫黑翼蚌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变化,比较了雌雄蚌的呼吸代谢差异,并研究了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7~27℃条件下,紫黑翼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雄蚌耗氧率高于雌蚌,但无显著性差异;而雄蚌排氨率低于雌蚌,且在22℃、27℃条件下排氨率差异显著(P=0.014,P0.01);在27℃条件下,雄蚌的氧氮比显著高于雌蚌(P=0.019),这可能与紫黑翼蚌雌雄生理差异有关;22℃时,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雌雄蚌的呼吸代谢高峰均出现在凌晨1:00~3:00,除雄蚌的排氨率低谷出现在9:00~11:00,其他低谷均出现15:00~17:00。在22℃条件下,雄蚌一昼夜平均耗氧率高于雌蚌,而平均排氨率低于雌蚌,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初步揭示了温度对雌雄紫黑翼蚌呼吸代谢的影响及昼夜变化规律,为提高其人工驯养成活率、池塘合理放养及雌雄生长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文鸽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7,16(3):201-207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脂肪、多糖、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钙、磷以及几种微量元素。通过比较与分析,评估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利用蚌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单养和混养模式下三角帆蚌养殖池昼夜塘溶氧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154-158
在单养和鱼、蚌混养两种模式下研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夏、秋两季的昼夜溶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试验养殖池昼夜溶氧波动范围在4.18~20.92mg/L;最大波动幅度16.74mg/L;总体溶氧值偏高,表、底溶氧差别不明显,夏季波动幅度较大。单养池塘的波动幅度大于混养。尽管单养投蚌饲料模式下池水叶绿素和净初级生产力较高,但蚌的生长混养依然优于单养。而且混养模式下,有利于降低水体的CODMn。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角帆蚌外套膜外表皮进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比较研究,表明组织培养比细胞培养更易获得大量游离细胞。并且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证明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组织和细胞皆能正常分泌珍珠质,且两者的分泌能力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角帆蚌外套膜外表皮进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比较研究,表明组织培养比细胞培养更易获得大量游离细胞。并且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证明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组织和细胞皆能正常分泌珍珠质,且两者的分泌能力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2.
13.
三角帆蚌瘟病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 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 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1 ℃时,测定暴露于相同密度8种不同藻类条件下,一龄三角帆蚌对藻类的同化率、排氨率和耗氧率,实验周期为24 h。结果显示,在相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硅藻的同化率最高,为 0.660±0.003;明显高于绿藻和蓝藻(0.142±0.003和0.095±0.004);摄食蓝藻的三角帆蚌排氨率和耗氧率最大,分别为(1.346±0.024) μg/(g·h)和(25.78±0.237) μg/(g·h)。摄食绿藻的排氨率最小,为(0.795±0.015) μg/(g·h),摄食硅藻的耗氧率最小,为(13.307±0.12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比值(O∶N)揭示三角帆蚌摄食硅藻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当饵料改变为蓝藻和绿藻时,O∶N比值开始明显变高,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以蛋白质为主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蓝藻和绿藻类浮游植物对三角帆蚌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20年来的发展,我国珍珠产量超过了1200t,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又一种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产品之一。目前,我国珍珠产量的90%以上是淡水珠,而其中95%以上是三角帆蚌生产的,但是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蚌病在大范围内此起彼落频繁发生,成为制约淡水珍珠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三角帆蚌蚌病及其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发展淡水珍珠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三角帆蚌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年来的发展,我国珍珠产量超过了1200t,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又一种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产品之一。目前,我国珍珠产量的90%以上是淡水珠,而其中95%以上是三角帆蚌生产的,但是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蚌病在大范围内此起彼落频繁发生,成为制约淡水珍珠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三角帆蚌蚌病及其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发展淡水珍珠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