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特早熟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是继辽棉11号之后我省育成的又一个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不仅适于辽宁棉区和北方特早熟棉区春播种植,而且适于黄、淮、海我国主产棉区夏播夏套种植,发展潜力很大;不仅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品种辽棉9号,而且在纤维品质、抗逆性、耐瘠薄等方面超过普通棉对照品种。特别是其高抗叶斑病、早熟不早衰、增产潜力较大等优良特性,在国内更具领先水平。辽棉13号的育成,打破  相似文献   

2.
晋棉4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晋棉10为母本,用抗病、早熟的品种辽10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4年在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皮棉产量8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37增产13.96%。经鉴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特早熟棉区春播,黄河流域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3.
辽棉14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从1984年配制的杂交组合“692*1038”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抗病、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6年由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辽棉14号早熟性好,抗病性强,产量优势明显,纤维品质优良,符合国家棉花育种目标要求,在未来的几种中,将广泛地应用于辽宁等特早熟棉共和黄河流域夏播棉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为信息处理技术方法,以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的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类型的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5—2014年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对棉纤维4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长度、马克隆值、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进行地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熟棉品种纤维长度达到纺中高档纱所需长度标准要求;黄河流域的河北北部中熟品种近几年纤维长度下降,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纤维长度表现较好;中熟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分布大致呈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三大棉区不同熟性类型马克隆值有明显差异。此外,黄河流域棉区的华北平原一带是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长强粗纤维的常规棉品种的区域,黄河流域棉区的黄土高原一带是适宜种植推广普通高产型的短弱粗纤维的常规棉品种的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棉区是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长强粗纤维的杂交棉品种区域。而西北内陆棉区的东疆地区是适合推广种植长强细的优质常规棉品种或长绒棉品种的区域,可以作为我国棉纺工业纺髙支纱的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总之,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仍然是我国棉花品质性状表现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棉田收益,近年来,我国部分棉区摸索出了"瓜、棉、油"间套栽培模式,效果较好。笔者现将该栽培模式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棉农朋友参考。1.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良种。建议西瓜选用早春红玉、特小凤、黑美人、京欣1号等品种,棉花选用生育期较短、抗病虫能力强、丰产优质的鲁棉研36号系列品种、瑞杂棉816、鑫秋4号等,花生选用早熟优质的山花10号、潍花8号、潍花10号、冀花4号、花育32号等品种。西瓜、棉花均宜选用早熟优质品种,既可使西瓜早上市,提高产品价格,又可缩短瓜、棉共生期,降低瓜、棉相互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安徽省阜阳棉花棉种场对5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探讨新品种在安徽淮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个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等均优于对照品种,从产量与纤维品质相结合分析,5个参试品种中以皖杂11号和同杂棉8号表现最优,增产最显著,品质最好,适合在安徽淮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辽棉18号(原品系名辽101)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以87-7109为母本,以1038-6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胁迫筛选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高抗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辽棉18号在特早熟棉区生育期123~125d,比辽棉15号早2~3d,在黄河流域棉麦(油)夏套种100~105d。该品种植株呈塔形,辽宁棉区打顶后株高65cm左右。出苗好,前期发育快,长势旺而稳键,开花结铃集中,铃期发育快,铃重增长迅速,铃壳薄,…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晋棉30是以汾低99为母本、复交材料90-13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60~70cm,果枝7~8个,单株结铃8~9个,春播生育期130d左右,夏播生育期105d左右;在1999-2000年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2a14点(次)折合平均皮棉产量886.6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21增产15.4%;其纤维平均绒长27.4mm,衣分38.2%,2.5%跨长26.5mm,单铃籽棉重5.6g,籽仁棉酚含量0.012%;枯萎病病指2.2,黄萎病病指20.0,苗病病指29.4,铃病病指11.1;适宜在特早熟棉区、北疆棉区春播和黄淮海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9.
新疆麦套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麦棉套作各品种(系)间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棉所35号有效结铃期长,产量高,但纤维品质较差; KB-85早熟、单株成铃多,蕾铃脱落率低,衣分,皮棉产量高,纤维马克隆值偏大,成熟度最好,棉纤维长度和强度适中. 98-46和98-28虽然株型紧凑,纤维品质较佳,但由于蕾铃脱落率高等原因,导致最终产量低,不适合套作种植;新陆早10号生育期最短,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综合比较分析,适宜新疆麦棉套种的棉花品种(系)是KB-85 和中棉所35号.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不同早熟棉品种的纤维品质差异,对制定早熟棉育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6~2016年河北省共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16个,依据NT/T 1297-2007,对各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近几年培育的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多为中、短绒类型,其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类型的主要因素.由于断裂比强度指标的下降,造成审定品种不得不归为低一级的品质类型,从而影响了棉花品种商品棉的利用价值.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重视高断裂比强度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以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3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辽宁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回顾及主要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棉花抗病育种从1951年开始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先后育成了辽棉系列抗枯黄萎病品种和品系近20个,填补了我国短季棉抗黄萎病品种和兼抗品种的空白。并在抗病性与早熟、优质、丰产综合改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辽棉10号等优良品种在广大的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夏播棉区以及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抗病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为我国10余个著名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抗源,这标志着辽宁棉花机病育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量、冠层结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差异,筛选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为新疆南疆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度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地区设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年际与品种对棉花熟性、地上部干物质、光辐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影响,但品种作用更大。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鲁棉研36号和中棉所57号早熟,中棉所75号、中棉所88号和中杂7号中熟,中棉所60号晚熟。6个棉花品种相比,中棉所88号生育期适中,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其增幅较最低的鲁棉研36号分别达到31.48%~36.59%、25.52%~28.02%,22.85%~29.97%,籽棉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6 470.87和2 612.65 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中,中棉所88号棉铃数高且空间分布更合理,衣分和铃重显著提高,有利于增产;纤维品质指标中,中棉所88号上半部平均度、整齐度数和断裂比强度均最高,3年中均值分别达到30.21 mm、85.12%、30.48 cN/tex,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均最低,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中棉所88号是较为适合南疆种植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昌吉州气候条件在棉区划分上,属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相对较低的特早熟棉区.为了克服不利气候条件对发展棉花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增温促早熟,高密度矮化栽培,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等措施使棉花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个别田块达到140kg/666.7m2以上,形成了特早熟棉区成熟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中棉公司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3号(中2230-135),先后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自治区棉花品种区试及喀什地区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在各实验点均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比主栽品种中棉所35号增产15~20%),抗病抗逆性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新品种灵选2号在沿江、江淮和淮北地区等生态区的不同生长情况与泗棉4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灵选2号在各棉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特性方面,灵选2号比泗棉4号要优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品种灵选2号在沿江、江淮和淮北地区等生态区的不同生长情况与泗棉4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灵选2号在各棉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特性方面,灵选2号比泗棉4号要优秀。  相似文献   

18.
新陆早16号(原名97——18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根据早熟棉区生态气候特点杂交选育出的早熟中长绒棉新品种,200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为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提供了一个中长绒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辽宁棉花育种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该省现已培育了一大批特早熟棉花亲本材料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先后选育近60个短季棉品种,推广到特早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棉花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针对辽宁省棉花育种实际情况及地域特点,探讨了辽宁棉花育种主攻目标是:在加强优异资源收集鉴定筛选及核心亲本创新研究基础上,改善纤维品质,增加纤维类型,加大杂交棉选育力度,扩大品种适应区域.根据南北疆、黄河流域棉区生态条件及对棉花品种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育种目标.进行异地选择、生态鉴定和生产试验,以加速辽宁棉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区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植棉生产基地,通过对棉花品种区试表现进行分析,对新疆早熟、优质、丰产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了新疆早熟棉花区域试验中8个区试点16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显示,16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23d以内,马克隆值为4.1~5.0,有14个参试品种达到双30标准(纤维长度≥30cm,比强度≥30cN/tex),其中5个品种的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参试品种ZQB17-1、ZQB17-7、ZQB17-9、ZQB17-16的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衣分≥41.4%,纤维长度>31cm、比强度>31cN/tex,兼具早熟、优质、丰产的特点,可进一步检验其性状表现的稳定性,为高产、优质新品种育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