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搭载卫星进行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品种SP2的若干性状变异,同时选出了几个优于对照的新品系,表明高空条件下可以诱变作物有利性状。  相似文献   

2.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3.
4.
以5×10^6,1×10^7,1×10^8,1×10^9离子数/cm^2的N^7+离子束贯穿(50Mev/u^.)春小麦干种子及注入(16Mev/u^.)春小麦干种子1mm,研究离子束对春小麦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春小麦品种离子贯穿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在1×10^-8-1×10^9离子数/cm62之间,而离子注入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范围在1×10^7-1×10^8离子数/  相似文献   

5.
6.
利用物理射线、化学诱变剂处理杂交后代,使其作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R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染色体畸变,基因位点突变,使处理后代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我们应用诱变方法已培育出五个小麦品种,种植面积累积达5万hm^2,选育出各种各样突变体材料2750份,株高25-110cm,穗型有长方型、园柱型、各种分枝类型等;创造出大穗小麦类型,株高55-75cm,穗长9-19cm,穗粒数74.4-173.3粒,平均108.5粒,千粒重24.2-65.0g,平均45.5g,单位株均单穗 重4.00-6.69g,平均4.17g,是一般小麦类型的2倍左右,表明其具有高光效小麦类型的特点,预期产量9000-12000kg/hm^2。  相似文献   

7.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曾经放置高空气球和利用“阿波罗”号飞船搭载种子,在经历了太空飞行的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中。观察到牛长发育不正常及叶片上出现黄条斑的现象。美国在NASA报告中记载航天种子与地面相比,出现营养层和表层多孔、微量元素等发生变化,这证明卫星搭载空间环境对植物种子确实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1995年、2002年已经两次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水稻等农作物的搭载。利用卫星搭载水稻种子,经空间环境诱变得到了较好的、生产上能利用的新品种,从而育成抗性强、米质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张掖市农科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辐照处理的参考剂量,并对张掖市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份稳定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太空诱变处理,SP1在生长上受到一定抑制;SP2产生了广谱性分离;SP3各性状已基本稳定,从中选到4个性状优良的品系,这一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进入商品化生产,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SRAP分子标记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航天茄果类蔬菜搭载后的诱变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的检测,证实了通过航天搭载后的蔬菜种子,经过诱变可产生DNA层面的变异并能够稳定遗传;总结了SRAP分子标记方法在航天茄果类蔬菜杂交种纯度检测的应用;叙述了运用SRAP分子标记对航天茄果类蔬菜品种杂交种亲本的提纯;报告了国内外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并结合茄果类航天育种工作实际,认为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航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齐学礼  胡琳  董海滨  张磊  王根松  高崇  许为钢 《作物学报》2008,34(12):2196-2201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豫麦49、郑麦9405、周18为试材,用强光(1 900 μmol m-2 s-1)、高温(35℃)同时处理材料3 h,研究了高光强和高温共同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郑麦9405和周18的光饱和速率、饱和光强均高于藁城8901和豫麦49,郑麦9405的表观量子效率也最高。强光高温处理使藁城8901、豫麦49和周18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较对照大幅下降;郑麦9405的Pn、Gs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最小,Pn仍保持11.6 μmol CO2 m-2 s-1,Tr较对照略有上升;4种基因型小麦的Ci未较对照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4个材料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开放的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作用光下光系统II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上升;其中郑麦9405的各项荧光参数均较高。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对强光高温的适应性存在品种间差异,郑麦9405的耐强光高温特性优于其他3品种;强光高温下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大的NPQ可能是郑麦9405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氮离子注入五叶茄子诱变育种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keV的氮离子辐照五叶茄种子,M1代的生长势明显增强,出现了早熟大果变异株.M2代出现了大量分离,分离率高达97.7%,M3代分离率小于10%,早熟变异果和大果性状稳定,变异率小,已初步形成两个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高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选育过程中采用了水旱交替选择法、异地鉴定法等先进方法。选出的衡7228具有高产、节水、抗逆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龙辐麦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九三3u90×九三少"杂交后代纯系材料经航天诱变的SP4代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龙麦26为父本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