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茶园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之一——肥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在减少茶园化肥用量,克服有机肥肥效慢,易引发病害等不足的同时,微生物肥料成为当今茶叶生产的亮点。然而哪些微生物肥料适宜在茶园施用,怎样  相似文献   

2.
有机茶生产必须十分重视茶园绿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洵 《中国茶叶》2010,32(5):31-31
茶园绿肥是我国传统有机农业中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所具有的优点,如提高土壤养分,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止杂草生长等,是化肥、普通农家肥、商品性有机肥及各种生物菌肥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国家对茶园绿肥十分重视,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生产标准中都把发展茶园绿肥作为解决山区肥源不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潘建义 《茶叶》2003,29(4):228-229
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全国茶区一个热点 ,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山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一些技术问题 ,特别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无公害茶叶的发展 ,亟待解决。本文根据丽水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实践 ,就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有关技术作一阐述。1 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思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应实行综合防治 ,即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 ,不要只局限于防治对象 ,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 ,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 ,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 ,更要考虑长远的影…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三类典型茶园昆虫和螨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05,25(4):249-254
2002年7月~2003年7月,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茶丛、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1科;无公害茶园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和40%、17590和60%。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这几类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分别是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三类茶园中,3~4月、9~10月物种数较多,11月下旬~1月上中旬种数较少;4~6月个体数较大,7~8月天气炎热、个体数减少,9~10月个体数又增多较大,12月~次年1月个体数较少。普通茶园个体数波动大;无公害茶园个体数最多,由于及时监测和防治,可控制虫害大发生。有机茶园个体数最少而物种数最多。研究认为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6.
闽东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茶区自1997年以来,通过无公害茶园建设试验示范到全面推广应用的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及茶园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措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受到污染的原因,指出了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无公害茶园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茶园的施肥原则、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及其选择以及无公害茶园施肥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的研究中,调查发现、茶白星病、茶饼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后,测试了国营东山峰农场茶园的土壤营养成分,发现该场茶园土壤含磷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0.
林春华 《福建茶叶》2013,35(2):23-25
发展无公害茶叶、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无公害茶园生态环境,生产与管理作一粗浅概述、旨在抛砖引玉为茶叶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机茶是现代茶叶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如何解决有机茶种植过程中的养分来源问题,关系到有机茶园建设的成败.本文从表土利用、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阐明有机茶园的土壤培肥机制,为解决有机茶园建设过程中养分来源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2013年湘茶出口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应对湘茶出口瓶颈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机采茶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机械化采摘是解决"采工荒"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但机采茶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对机采茶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茶叶加工普遍存在人员紧张、自动化程度低、清洁化程度低、标准化难度大、与国外差距大等的突出问题,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卷曲型名优绿茶、扁形绿茶、松阳香茶、条型红绿茶兼容等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对这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特点、产能等方面作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建琴 《茶叶》2011,37(1):34-38
回顾了"祁红"栽培、加工等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科技创新对"祁红"发展的推动作用.针对当今"祁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点"祁红"可持续性发展策略: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祁红"发展;②保持生态优势,促进"祁红"可持续发展;③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以黄棪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茗科1号、台茶12号、白毛2号、鸿雁12号和鸿雁9号等5个乌龙茶树新品种进行品比,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势、抗虫害能力、物候期、鲜叶产量和成品乌龙茶品质的差异。提出在安溪祥华、西坪等铁观音主产乡(镇)适当引种茗科1号;在安溪虎邱、官桥、蓬莱、湖上等地选用台茶12号或鸿雁12号进行品种搭配,以解决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6个方面概述了临湘茶文化:瑶族祖先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唐代设置茶叶专业县、黑茶的发源地之一、"茶叶之路"的起点、聂市古镇茶文化、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灵均  匡新 《茶叶通讯》2007,34(1):24-26
将乌龙茶摇青工艺加入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中,可解决绿茶夏茶苦涩味较重的问题,生产出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高香绿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名优绿茶采摘环节的瓶颈问题,提出对机采大宗绿茶进行分级的思路。现有绿茶机采设备采摘的鲜叶一般只能制作普通的大宗绿茶,鲜叶存在混杂、破碎率高和老梗叶等问题,本文基于Labview vision、图像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机采绿茶成品的凸包面积、凸包周长、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等形态特征并对样本进行分类,实现从机采大宗绿茶中分选出名优绿茶。其中样本的形态特征采用工业CCD摄像头获取;用户界面用Labview自定义开发设计,数据交互方便,开发周期短。茶叶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机采绿茶成品的分级正确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茶分级设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