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全南县有20多年杂交桑养蚕历史,近几年春季老桑园发生桑萎缩病有增多的趋势.据在全南县望江围村小组桑园调查点上的统计,病株率平均8%左右,高的达25%.  相似文献   

4.
如何防治桑花叶型萎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4,41(2):53-53
最近笔者出差到象州县大乐镇,当地蚕农向我反映了一种桑病,他们说以前很少见过这种病并且目前灾情十分严重。经过我到现场察看,初步诊断为桑花叶型萎缩病,此病由一种线状病毒寄生引起的,叶缘略向叶面卷缩,侧脉间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在褪色斑处细叶脉变褐,叶梢、叶片纤细,节间缩短,叶序紊乱,在叶背的主脉或侧脉上常生有小瘤状和棘状突起。同一株中常有健枝与病枝同时存在。发病规律:该病以病毒在病株的枝条或土壤中越冬,通过病穗嫁接及昆虫传播。该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品种、肥培管理等关系密切。主要发生在春季和晚秋期,3~5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5.
周锋 《江苏蚕业》1993,(2):29-29
<正> 我场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现了桑萎缩病的危害,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及科学的防治方法,致使病害日趋严重,1981~1982年每年挖出的病株堆积如山,田块病株率达30~50%。1982年开始重视桑萎缩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5年(1983~1987年)的努力,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8%左右。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发病率仍较高。从1988年开始,针对前5年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我场在防治工作上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以下几个关键措施:一、彻底挖除病株除冬春彻底挖除病株外,重点抓6月、7月和9月,尤其是掌握夏伐后6月中下旬这一关键时期,因为这是一年内桑树发病的高  相似文献   

6.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4,41(4):51-51
今年4月,笔去象州县大乐镇出差,当地蚕农向我反映了一种桑病,他们说以前很少见过这种桑病。经过我到桑园实地调查,初步诊断为桑花叶型萎缩病,此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寄生引起的,病株叶缘略向叶面卷缩,侧脉间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  相似文献   

7.
1986、87年在衢县部分蚕区有桑萎缩型萎缩病零星发生,至1988年早秋时,已在樟潭、杜泽等重点蚕区大面积蔓延。据调查,发病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85.60%,平均株发病率达26.15%,多呈发病前期症状。为剖析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寻求控制  相似文献   

8.
9.
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包括标准品种的选择、供鉴品种桑苗的准备、鉴定用病源株的提供,以及鉴定技术、调查方法与抗病性分级确定标准。在鉴定方法中分别介绍了媒介昆虫接种鉴定法、套接接种鉴定法、大田自然感病鉴定法,对袋接接种鉴定法、二次嫁接接种鉴定法、套接发病中量鉴定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初期(五十年代)明确了该病能由嫁接传染。至七十年代明确了本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MMDV)寄生引起。症状特征主要是叶片稍向上卷,稍皱缩,侧脉间出现褪绿斑驳,有时叶脉上有棘状突起。对该病毒经生物测定认为,普通豇豆是比较理想的草本指示植物。MMDV对桑萎缩型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有干扰现象。MMDV的粗汁液已证明能直接传毒桑苗。检疫技术试验表明,用1%的劳氏紫染色休眠期的枝干横断薄片,在韧皮纤维部出现紫色呈色反应,和健枝干的青色反应有区别。进行不同抑制剂治疗病树试验结果表明,硫脲嘧啶有治疗效果,除减轻症状外,病毒浓度也降低,同时影响治疗病树的生化反应,较对照增产桑叶45.91~169.2%。  相似文献   

11.
桑树萎缩病是威胁我国各地蚕桑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它具有传播快、发病广、危害重、难防治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萎缩病也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我县友邻东台、大丰等县相续发生,对我县直接产生威胁。如何做好桑树萎缩病防治工作、杜绝萎缩病在我县发生和蔓延,作为我们蚕桑生产发展新区,重点产苗县,显  相似文献   

12.
<正> 桑拟萎缩病1989年春首次发现于我省石泉县前池乡龙口村坡地桑园。其主要表现为:枝条上部桑芽不发或发芽迟缓,发芽后多在燕口期枯萎,中下部桑芽多能生长,但生长异常,叶小而厚,叶面粗糙,叶缘上卷,叶色暗绿,幼叶萎缩难于展开,形似萎缩病,故名桑拟萎缩病。1990年,  相似文献   

13.
14.
光明、跃进两个大队位于太湖之滨,是我社栽桑养蚕的重点大队。光明大队桑园504亩,占总面积的39.5%,跃进大队桑园398亩,占总面积的22.3%。蚕桑生产是这两个大队的主要传统副业,是历史上著名的“辑里丝”产区之一。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这两个大队的粮食,蚕桑生产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他们还采取  相似文献   

15.
桑萎缩病是桑树主要病害之一。70年代该桑病在我县年平均发病率达4%~5%,80年代下降到2%左右,现已控制在1%以下。但少数养蚕户因桑园管理不善,防治措施不力,发病率仍偏高,影响周围桑树的安全。为此,我们结合常规措施防治,试用国家农牧渔业部推广成果—...  相似文献   

16.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17.
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06,32(2):249-251
通过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和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检测,发现从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叶组织中提取的总核酸中存在环状小分子RNA,即类病毒RNA。根据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植物类病毒病的定义,认为这种环状小分子RNA可能是引起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8.
桑花叶型萎缩病已成为桑树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是桑类病毒。为了探索该病的传染途径,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传播不但与苗木、嫁接、病株汁液密切相关外,也与土壤、花粉、果实有关;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在病树的花、果实和病毒污染的土壤栽培的桑树花、叶中检测到病原体小分子RNA,因此认为桑花叶型萎缩病可通过土壤、花、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南京农业大学陈永萱教授等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桑萎缩病类菌原体(MD)免疫BALB/C小鼠,其脾脏细胞与SP_2/O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分别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MD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细胞株。在三次近2000孔杂交细胞株  相似文献   

20.
桑萎缩型萎缩病夏秋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春季则多处于隐症状态,为了进一步探明病原体与寄主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寄主体内的运行规律。我们对显示典型萎缩型萎缩病的桑树(火桑)作超薄切片研究。从1974年2月开始,每月下旬取病树枝条或新梢以及根部茎皮,作预固定和后固定,切片行双重染色。5月份因病树病重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