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兰州地区大面积种植青梗松花菜的农业生产情况,结合兰州地区气候条件和青梗松花菜种植环境条件要求,对兰州地区青梗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龙岩地区秋季栽培的青梗菜品种,作者以金品3号558、金品宜冬、金品青邦、金品冬春33、金品青冠、金品537、金品苏30、金品矮脚、改良金品2号等青梗菜品种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品青邦和金品冬春33的耐湿性、抗病性强,商品性佳,适口性好,且产量较高,种植效益较好,可在龙岩地区秋季推广种植;金品矮脚和改良金品2号的丰产性和抗病性等综合表现一般,不建议在龙岩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参试青梗菜品种各有优缺点,可适量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京冠二号青梗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按照菌渣奶牛垫料与盐碱土体积比设定不同处理,测定青梗菜的发芽率、株高等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及青梗菜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的理化性质,以此来比较菌渣奶牛垫料对盐碱土性质和青梗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菌渣奶牛垫料改良盐碱土研究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菌渣奶牛垫料加入盐碱土后,没有影响青梗菜发芽率,但提高青梗菜生长势,株高提高71.2%~93.2%,地上部鲜质量提高117.1%~177.1%,而且显著提高了盐碱土中氮、磷、钾含量,改善了盐碱土的理化性质,仅有机质含量较盐碱土提高60.9%~73.6%,田间持水量提高51.0%~129.0%,并且显著降低了盐碱土的pH值。综上所述,菌渣奶牛垫料改良盐碱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白菜Pakchio(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L.)品种一代交配华冠青梗菜为供试材料(以下简称"青梗菜"),在商丘学院实验田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水1)、60%~70%(水2)和40%~50%(水3))和前茬作物("青梗菜"、苋菜和黄瓜)对"青梗菜"单株叶片数目与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相同时,单株叶片数目在地块中表现为:水2显著水1和水3,而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水分梯度相同时,单株叶片数目在地块中表现为,前茬黄瓜和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而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前茬作物相同时,单株鲜/干重均表现为,水2显著水3显著水1;除第1种水分梯度外,单株鲜重在后2种水分梯度下均表现为,前茬黄瓜显著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单株干重则在,3种水分梯度下都表现为,前茬黄瓜显著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综上,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前茬作物为黄瓜时,"青梗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小白菜生物学性状及品质调查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南京地区种植的小白菜,丰富南京地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引入9个青梗小白菜商品种和2个青梗小白菜试制种,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及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商品种中的夏秋耐热品种如改良金品28青梗菜F_1、川崎夏秀比较适合南京地区秋季栽培,适合在南京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试制品种中达美青梗菜比较符合南京地区市场需求,可进行逐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一般在秋冬季种植长胜80天青梗花椰菜品种,但当地秋冬季雨水较少,该品种需水需肥量又较大,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开展了青梗松花菜节水栽培试验,以节约水资源、减少人工成本、促进青梗松花菜的规模化种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青梗松花菜品种为长胜80天。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试验地前作为水稻,地势平整,土壤肥力均匀。定植前深翻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6个小白菜供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出较为适合莆田市种植的优良品种:泰国四季青梗菜、华冠青梗菜和丽姿青梗菜,这3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其株高、单株质量、VC含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优良.较为符合本地区大众消费习惯,可作为今后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蔬菜工厂浅液流栽培模式早春栽培的耐寒耐抽薹青梗菜品种,以实现蔬菜工厂青梗菜周年生产,作者引进33个青梗菜品种在上海绿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孙桥试验区玻璃温室中对其耐抽薹性、单株重、株高、叶形、叶色、株形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青梗菜-7的耐抽薹性好、生长速度快、植株矮而不易倒伏且耐储运、单...  相似文献   

9.
抗病耐抽薹青梗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利  王剑  王笑 《蔬菜》2017,(2):24-25
在2014年小范围集中种植观察的基础上,选出冬之味、华冠、甬青2号等3个青梗菜品种,然后以华京为对照,开展抗病耐抽薹品种比较试验,对冬季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耐抽薹性和抗病性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冬之味综合性状较好,产量高,可作为宁波地区青梗菜冬春季栽培首推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昭通叶菜类蔬菜品种单一的现状,满足广东地区蔬菜市场的需求,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开展了青梗菜品种选育工作,并对35个青梗菜杂交组合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昭通地区气候条件的抗性强、品质好、综合性状优的青梗菜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CPC18127JD、CPC18128JD、CPC18139JD、CPC18140JD、CPC18144JD、CPC18154JD青梗菜杂交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品质较好,净菜率较高,抗病性较强,繁种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在昭通地区种植。建议开展多点区域试验示范,结合产量数据进一步筛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青梗菜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1.
青梗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又称小白菜、不结球白菜,是小白菜中的青梗类型,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具有绿、嫩、软、糯的特点,在江浙沪等地区大面积种植[1]。以苏州青、上海青最为有名,是冬春季蔬菜市场主要的叶菜,广受消费者喜欢。  相似文献   

12.
王燕  蒋娟 《长江蔬菜》2011,(11):32-33
松花菜(青梗松花型花椰菜)花球松散、梗青花白、生脆可口、煮而不烂、味道鲜美,植株适应性和抗逆性比普通花菜强,在福建、浙南等地区推广速度极快。松花菜因其品质好、口味佳,近年来已逐渐获得我国南方地区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渐代替紧花菜,成为消费主力。同时,由于高山松花菜的较快发展,基本保证了松花菜一年四季的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在嘉鱼俗称"卷心白",是嘉鱼蔬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特别是秋冬大白菜,种植面积达8000 hm2。湖北嘉鱼县秋冬大白菜主要采用菜—菜—瓜、菜—菜—粮、菜—瓜、菜—粮模式。潜力品种有改良青杂3号和傲雪迎春。  相似文献   

14.
台湾青梗松花菜花球大,花梗青绿,产量、品质和营养价值都优于普通花菜,倍受消费者的青睐.2010年,杭州舒兰农业有限公司引进台湾青梗松花菜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合台湾松花幕生产模式,总结出一套在萧山地区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地区松花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6):84-85
松花菜因其梗青花白、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和种植者喜爱。华北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传统型普通紧花菜的主产区,近几年来,松花菜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与传统型普通紧花菜相比松花菜有一些不同的种植技术。笔者从良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沛县自2005年起引进种植青梗松花菜,随着栽培设施的发展和栽培品种的不断丰富,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模式也逐年完善,由过去1年春秋2茬发展到现在的塑料大棚1年4茬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茬口衔接好,充分提高了土地及蔬菜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全年667 m~2总产量7 500 kg左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塑料大棚青梗松花菜1年4茬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松花菜学名青梗花椰菜,与普通花菜比较,其花球更松大、洁白,久煮不糊,鲜美可口,营养更丰富,品质更优。近年来,萧山区小范围引种试验种植松花菜成功后,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区秋冬  相似文献   

18.
从品种选择、播种期、地块选择、整地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云南越夏青梗松花菜品种栽培技术,为农民种植松花菜的增产、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温州市龙湾区创新农作制度,在连作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增种一茬花菜,选用生育期90~108天的青梗松花菜品种,10月上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底收获,后茬继续种植早稻,菜—稻—稻一年三作粮经结合,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农民增收目标,同时水旱轮作还能减轻作物的病虫为害,经济、生态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16,(3)
为筛选出适宜泰兴市生产的夏秋小青菜品种,对4个品种产量、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王青梗菜在前期生长较快;夏冬青和华王青梗菜产量较高,可在泰兴市作为夏秋小青菜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