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15公里,总面积10.04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2005,(8):30-30
赛罕乌拉,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大山。赛罕乌拉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8'—118°55',北纬43°59—44°27',总面积10郾04万公顷。保护区属中温带半湿润温寒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炎热,秋季气温下降快。年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年均气温2℃,年有效积温1800℃,年降水量400m m,无霜期100天左右。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5月27日,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论证,并被纳入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益事业型单位,业务归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局,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和合理利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益型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独立法人单位,代表保护区依法行使区内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5.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旗委、旗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自然保护、保护区建设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巴林右旗为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切实抓好资源保护与建设工作,由人大牵头,林业局负责业务指导,在全旗生态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成立了林草管护大队。这一机构,主要是负责被划定的禁牧区管护工作,禁牧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建的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区、重点治理的沙化退化区等,总面积100万亩。巴林右旗成立林草管护大队@崔浩然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北疆内蒙古赤峰市腹地的巴林右旗草原,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蒙古圣山,她的名字叫赛罕乌拉。她在大兴安岭的阿尔山支脉上,被当地人称之为祖母山。她在岭南众多的山峰中,是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赛罕乌拉还是一座历史名山,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重要的繁衍地。魏晋时期这里是驰骋大漠  相似文献   

8.
2002年盛夏时节,我到了一个还要烧炕睡觉的地方。它在离北京并不遥远的内蒙赤峰,当地人管那叫罕山。官称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这片大山被列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名单……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现状,并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业》2005,(8):34-34
1.北京、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均有直达赤蜂市红山区的航班。2.大连经沈阳至赤峰、北京至赤峰、呼和浩特至赤峰、承德至赤峰均有火车可通达,呼和浩特至通辽的火车途径巴林右旗大板镇。3.在赤峰换乘汽车行180公里至大板镇,然后再换乘汽车行110公里至赛罕乌拉。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赤峰市,如果你驱车北上,途经西拉沐沦河,再跨越这条河上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巴林桥,往前,便是巴林草原了. 巴林草原最北端的罕山,现在叫赛罕乌拉,蒙语是“美丽富饶”的意思.但当地人至今仍然习惯叫它罕山.罕山林场1959年建场,由于2001年林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与另外的罕山重名,只能改名为赛罕乌拉.但是,这些丝毫不能影响罕山的壮美.  相似文献   

12.
潘金 《内蒙古林业》2005,(11):16-16
2001年以来,巴林右旗围绕“十五”林业建设目标,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切实管护好森林资源.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按照“把林业办成大产业”的要求.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造柿步伐,掀起一个又一个造林绿化高潮,使全旗林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旗累计完成林业生产建设任务138万亩。为更好的保护这一成果,巴林右旗在林木管护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绿色要闻     
《内蒙古林业》2020,(1):47-47
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救助狍子幼崽2019年11月15日11时许,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接到热心牧民哈斯巴根求助电话称:在大板镇十家子嘎查哈布其拉小组附近铁路桥旁发现一只野生动物。接到报警后,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治安队队长李宏伟带领民警前往热心牧民哈斯巴根家中进行查看,经过辨认,这只小动物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犯子幼崽。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为达茂旗)成功申报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巴音杭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7月,达茂旗申请报批巴音杭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项目申报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从2009年开始,达茂旗将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战略。达茂旗保护区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强,使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切实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保护,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宁县设立了黄桑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黄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管理处紧紧围绕该县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最重要、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直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至今已有50多年。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人类的自然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我国1994年出台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开发与保护、建设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立法已经难以适应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对策,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江西省近日出台“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争取到2050年使全省森林、野生动物、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总数达250处,保护小区2万个,保护总面积250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分近、中、远3期制定总体规划,近期2001~2010年中,使全省自然保护区数量达150处,总面积130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8%,使80%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江西出台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杨凤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庞泉沟保护区)。建区10多年来,保护区资源不断增加,如褐马鸡数量就由建区初期的700只左右增加到1500只左右。它的建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