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晓村 《农业考古》2007,3(2):154-157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的风气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准备,到了唐代又正逢国家安定,国力强盛,饮茶之风就更为普遍。诸多文人对茶的研究和饮茶实践过程中,使饮茶这样一种生活习俗具有了较前代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说,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分支是在唐代建立起来的。因为  相似文献   

2.
我本爱茶     
我虽不太懂茶,但爱茶,我爱那绿茶的清新,红茶的浓郁,花茶的芬芳。更喜欢饮茶时的那份恬然淡雅。有人说,爱酒的人乐观,爱茶的人悲现。我不赞同,却认为饮茶可以提神解渴,还可以修身养性。久别重逢的人如若围坐在散发着沁人的茶香的小几旁,重叙往事,会别有一番情趣,而临别之人,与其迷醉于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苦楚之中,倒不如喝杯茶,清醒地道声别,人生何处不相逢!我喜欢在清水绿叶中品尝那岁月流逝的味道;更喜欢饮茶后两腋生风的超然与安适,喜欢茶香中弥散的那份从容和真情。我之所以爱茶,是因为茶水中揉进了岁…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位文友,在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他有一大嗜好,善于饮茶。我们每次相见闲聊,总是离不开茶的话题。时间久了,我便对茶有了些兴趣。于是,我在饮茶逍闲之时,总是平心静气,慢慢品味着缕缕茶香的幽情余韵。怡情云雾茶我对茶道,是一个门外汉。听朋友介绍说,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这是我国的十大名茶,芳名远扬,成为品茗的上乘。然而,出门旅游,可饮什么茶呢?朋友出于对我的关爱,向我介绍了旅游蹬山要饮用这样几种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方寿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在寿学研究中,我有这么一个选题.研究的关键词是饮茶益寿,喝茶喝出不少百岁寿星. 一 中国古代,寿至期颐者大都善于饮茶,此说在古书和媒体中多有记载与报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公元前3220-3079年),是中华民族的农业之祖,医药之祖,也是茶叶之祖,享寿141岁,可见饮茶益寿,上古皆有矣.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笔者曾有幸去广州一趟,除感到城市的喧闹与繁荣外,耳闻目睹,使我感到印象最深的便是广州人的饮茶,其热乎劲我看是超过成都人;相比之下,我们身在茶乡的安徽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广东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饮早茶、午茶、夜茶,外地的朋友戏称广东人是泡在茶里的。熟人见面多以“饮茶未(没有)?”互致问候,或以“得闲(有空)饮茶再倾(谈)”而结束谈话。得闲去饮茶?其实,广东人闲与不闲都爱饮茶。茶,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是生活上的一大享受,是文化艺术的品赏。如今,饮茶流行于世,茶叶已成为消费最多、流行最广…  相似文献   

6.
我的茶道观     
茶的本质属性是作饮品,茶文化亦萌芽于茶作饮料之后。茗饮始于何时?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七之事》。他将饮茶史上溯到神农时代,认为发现之时即掀开了饮茶史的第一页。显然,陆羽的“饮茶”概念很宽泛,包括茶之当药眼之、煮而食之、煎而饮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秦人取蜀(前316)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照顾炎武所言,秦人攻下巴蜀后从巴蜀人那里学会了饮茶,巴蜀人饮茶历史比泰更早几百年。这也说明饮茶时尚源于巴蜀,秦以后渐渐传播全国。茗饮之事有文献可证的不过有2千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相似文献   

7.
说茶     
说茶上海尹荣方我饮茶三十年,常恨茶虽源于吾国,而吾国似没有如日本之“茶道”者。我国人饮茶,常斤斤于察味别水,知茶、水、烹法而不知其他。我从前对这种徒逞口腹之欲的“茶文化”,实在是不敢多加恭维的。但近年留心说茶文字,知我们的先人于饮茶一事,别出机杼,提...  相似文献   

8.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人士饮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服食、谈玄、博弈之风非常盛行,学术界对此已有广而深的研究。然而,对于这一时期饮茶的风气,目前学术界却还很少研究。由于资料所限,本文对这一时期人士饮茶的风气只能进行粗略的描述,冀能抛砖引玉! 饮茶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但上古却没有“茶”字。在先秦古籍中只能见到“荼”字,即使有“茶”字,那也属后人所改。“茶”字最早出现于中唐以后。据后人考证,先秦古籍中的“荼”即指“茶”,如清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说:“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荼’矣”。茶在古代有许多名称,据陆羽《茶经》说:“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据说在4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如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两晋南北朝饮茶风气的形成与转盛南昌大学历史系周兆望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我国饮茶始于何时?古今学者意见不一,或主史前说,或主先秦说,或主秦汉、三国说,各以所据而叙己之见,莫衷一是,笔者未加深入考证,不敢臆断。但...  相似文献   

11.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5,(4):105-106
一、饮茶已成为香港人民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一杯茶,一支烟;香港历史说半天。”香港的历史同“茶”和“烟”这两样东西有密切的关系。饮茶,是香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近年港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业发达以及经港转口量扩大,促使香港茶叶市场容量逐年增加,目前此间茶叶年销量逾万吨。  相似文献   

12.
茶令、茶谜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1,(2):348-349
我国的茶文化极为丰富多采 ,如茶令、茶谜即为其内涵之一。茶 令喝酒有酒令 ,饮茶也有茶令。茶令情趣盎然 ,构思巧妙 ,其乐融融。最早流行于茶区 ,一般在逢年过节 ,婚庆喜事宴请宾客时 ,在品茗之余以茶行令而助兴。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 :“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为令官 ,饮者皆听其号令 ,令官出难题 ,要求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挨罚多者也会酩酊大醉 ,脸青心跳 ,腹饥脚软 ,此谓“茶醉”。但比起酒醉要好受得多了 ,只消进食一些“茶点” ,就可“解醉”了。南宋时 ,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写有 :“搜我肺肠著茶令”之…  相似文献   

13.
谈饮茶     
茶有《茶经》,陆羽并以撰《茶经》而世称“茶圣”。茶之为世人所珍,于斯可以想见。而中国茶叶,很早便远销海外,并与中国瓷器、中国丝绸等进入国外的上层乃至贵族皇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日本的所谓“茶道”,我猜想是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饮茶的讲究加以民族化和发展。据云,英国皇室有饮中国茶的习惯,听说也很讲究。不过,我要说,外国人饮中国茶,也另有自己的习惯,譬如在茶中加牛奶,加糖等。凡此种种,我自己所知也并不多,这里就不必再谈了。饮茶事,往往被视为一种雅致。情况的确如此。单举一事就可知,譬如茶具,就格外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茶习俗古已有之,许多文人墨客尤喜饮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茶文学作品,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茶诗。中国古代茶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语言优美,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茶诗中对于古代茶叶种类、取水、择火、饮茶器具以及饮茶方法和习惯等茶艺活动都有详细的描述。这些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从而促进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茶心     
这段时间因手里的事情都被迫停顿下来,心情郁闷之极,竟然连每日饮茶的嗜好也放下了,仿佛就要进入"佛"之高境……"放下"了. 前晚,妻带回茶友所赠的一听"月光白"普洱茶和一只颇具民族特色的普洱茶包,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就连低迷的我也不由得多了几分轻松.与妻分享快乐的同时竟突然顿悟到……原来茶是真的可以洗心的.  相似文献   

16.
绿茶的意蕴     
中国是茶的故乡,陈从周教授认为"饮茶,这是真正的东方文化,饮茶是一种高度文化的表现."还风趣地说:"品茗是生活中的快事,没有它,恐怕如今一个字也留不在人间."  相似文献   

17.
茶中缘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主要饮料之一,被称为“国饮”。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是老么,但开门七件事却不可少它。在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城乡居民喜欢饮茶,几乎镇镇有茶馆,集集有茶炉,更有一种古朴而富含饮茶文化内涵的茶俗。茶俗以“姻缘茶”为主,被称之为“茶中缘”。此外,还有“和事茶”、“成交茶”、“待客茶”、“祭奠茶”等等,不胜枚举。现说一下“茶中缘”吧!在当地,一般青年男女经人介绍或志愿结合,第一次总须长辈带着男孩到女家说合,谓之“相亲”。见面坐定后,经过介绍互相谈话之中,如果女家相中,便由…  相似文献   

18.
据说,乾隆皇帝不嗜烟,不好酒,却是一个爱茶如命的“茶君子”。在一天生活中,饮茶是乾隆帝第一需要,每天早晨当洗漱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饮茶作诗。所以乾隆帝爱茶,不仅满朝文武皆知,而且连国外也有耳闻。相传,在全国众多名茶中,乾隆帝独爱徽州名茶,每年都要徽州知府进贡大量徽州名茶供他品尝。为何隆帝偏爱徽州名茶呢?说起来还有三件秘闻。  相似文献   

19.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即宋徽宗)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历代文人爱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茶诗词.与宋代品茗风尚的广为盛行相呼应的,是此际有370多位爱茶人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理论专著等相关著述,其中茶诗、茶词有一千多首,是唐代的两倍.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本文拟以茶诗词为辅证,从一个侧面来看宋代之品茗风尚.  相似文献   

20.
民俗中的茶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四川茶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茶俗文化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民间饮茶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可以窥见四川人幽默诙谐的饮茶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探寻川人饮茶习俗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以茶的重要民俗事象,即茶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茶馆文化来概述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