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5,25(9):23-23
蜜蜂死蛹病是蜜蜂在早春及初夏发生较普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在呼伦贝尔及周边地区流行,特别是阿荣旗、牙克石、拉布达林等地较为严重,发病率达10% ̄30%,轻者有少量蜂蛹死亡,如果蜂群强壮,有优越的蜜粉源条件,可使这样较轻的症状减少,甚至消失;重症蜂群,由于蜂蛹的大量死亡,又没有健康的新蜂出房,长期下去,群势迅速减弱,从而使蜂群失去生产及生存能力,导致蜂群衰败,甚至覆灭。1病因蜜蜂死蛹病的发生与蜂种、气候、蜜源等条件是分不开的。经调查发现,发生此病的地方多是受寒潮频繁侵袭的地方,时间多发于春夏两季。我地蜜蜂死蛹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北各地意蜂蜂蛹病多有发生,因为此病病因及防治方法目前还未有报道,好多蜂场蜂群染病后束手无策,采用治美洲、欧洲幼虫病的药物治疗,都无济于事,所以应引起养蜂界的重视。一、病状:蜂蛹病主要表现是封盖蛹后期大量死亡症,检查病群对可见封盖子脾较平坦,无黄色光泽感,巢脾中部及边缘封盖有大小穿孔,死蛹被工蜂咬开房盖拖出,死蛹较瘦  相似文献   

3.
蜂螨危害可导致“爬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2003年7月,我场蜂群普遍患“爬蜂病”,其中有3群蜂爬得比较严重,在3次用药治疗后,其它蜂群很快痊愈,惟独这3群蜂治愈后很快复发,其主要症状是:部分幼虫及蜂蛹死亡,伴有白头蛹症状,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不全,在地面上蹦跳着爬行,腹部膨大。爬行蜂中有中、青年蜜蜂,但都是以幼蜂为主,这种症状在雨后的…  相似文献   

4.
“死蛹病”是近年来蜂群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源,开始仅有极少数蜂场发现,至今,“死蛹病”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1988年笔者在四川走访了30多个养蜂场,患有不同程度“死蛹病”的蜂场约占走访蜂场数的12%。发现患病蜂群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病群全部死亡。我组1988年在四川眉山县春繁,元月底至二月初,当第一代老子脾大量出房时,发现有两群有整脾死蛹现象。死蛹是在要出房的前2~3天被工蜂咬开房盖拖出的,拖出的死蛹发育基本完整。此时,工蜂已哺育过第一代子,群内无正常羽化工蜂增补,老蜂急剧下降,如果第二代子,第三代子继续死蛹,患病群会全部覆灭。对患“死蛹病”蜂群,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  相似文献   

5.
蜜蜂的“蜂蛹病”近年来逐渐在转地的蜂场中蔓延,目前转地蜂场多数已受其危害,在一般情况下,患病率在5%以下,一个几十群至上百群蜂的蜂场仅有几群发病而已,其中少数蜂场发病率占3%左右,也有个别蜂场大多数蜂群受到侵害。蜜蜂“蛹病”病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蜂蛹死亡,导致蜂群衰退,严重影响养蜂经济效益。据笔者调查,我县的红旗乡羽山村、江口乡石王村、卷桥乡林家村等蜂农的蜂群均不同程度发生这种蜂病,重者蜂蛹出房率仅10—15%,轻者也只有40%。我县1987年第一次发现这种疾病。1987年2月下旬,红旗乡羽山村蜂农方某某,发现有三箱春繁蜜蜂的第一代封盖子的房盖有破损,蜂蛹死亡较严重。只好提起封盖脾一一消除死蛹。当时错认为是外界蜜粉源不足之故。但仔细检查其余繁殖群没有这种迹象。到3月下旬,其余群均可加继箱,但这三箱繁殖蜂中,有一箱达4框,有二箱达到3框。4月3日与蜂友转地安徽省  相似文献   

7.
1.发现蜂蛹病后,应立即弃除病群蜂王,介绍入其它健康无病的蜂王。2.将已发病的子脾抽出,把巢房内死蜂蛹或幼虫用镊子清除后,再用4%的福尔马林浸泡12小时以上进行消毒,如巢脾污染严重,干脆将其烧毁。3.蜂群发病后,幼虫和蛹大量死亡,会出现蜂多子少现象。此时,养蜂员切勿将几个患病蜂群合并,否则会造成重复感  相似文献   

8.
根据养蜂员试用“都江治蛹灵”方剂治疗“死蜂蛹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为满足要求,现将此方提供给读者,如有发生“死蜂蛹病”,可试用治疗。都江治蛹灵病毒灵4片红霉素3片穿心莲 10片银翘解毒片10片VB,10片滑石粉100克用法:药碾为细末,用双层纱布抖撒放病脾上,并结合用糖水喷蜂。用量:一剂药可治100框蜂,分三次用 (一周)。  相似文献   

9.
一、蜂蛹病的严重性 1958年浙江,江西两省的部分蜂埸发生一种严重的蜂蛹病。这种病在玉山县沿信江河一直到弋阳县等数百里的地方蔓延,对蜜蜂的危害不亚于美洲幼虫腐臭病。江西省横峰县农埸养蜂埸,因为发生这种病,一个月的时间,就由30多群减至7群,不仅蜂数减少80%,而且群势也由8—10框,减至2—3框,损失一千多元。弋阳县莲花山蜂场由于传染上这种病,群势大减,由20群并为10群,全年采蜜仅60多斤,按原群计算,每群只收蜜3斤多。患蜂蛹病的蜂群,蜂王虽然日夜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发育成蛹,但是染病蛹成批死亡在房内。成年蜂除担任巢内外一切正  相似文献   

10.
蜂蛹病遍及南方大部份地区,中意蜂均受其害,受害者多数是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蜂群。北方却很少有此病发生,即使发病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原因何在,笔者就中蜂发病群所处环境及病愈等情况向同行作一介绍。1984年,我有一群中蜂放在空闲的旧屋内,工蜂从天井口进出。四周墙高,屋深,门紧闭,空气不能流通,场地潮湿,整个春天无干爽之日。该群春繁时有蜂三足框,第一批蜂出房时就出现死蛹迹象,病势愈演愈烈,白头蛹成片,后期与中囊病、欧腐病并发。当时虽然外界油菜、紫云英花盛蜜涌,病情毫无转机,群内工蜂不足一框。患病期  相似文献   

11.
小蜡螟是为害蜂群的一种常见虫害,中蜂比意蜂受害严重。小蜡螟的幼虫蛀食巢脾,潜入蜜蜂子脾底部,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杀害蜜蜂的幼虫和蛹,常使蜂蛹封盖被咬开,出现“白头蛹”。受害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有的由于内勤蜂清巢不及,受扰弃巢逃亡。小蜡螟的发生与蜂群的饲养管理、饲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蜂蛹病在我县蜂场广泛蔓延。1984年秋季有1个蜂场的四五群蜂发生此病。1985年春秋两季,先后有6个蜂场的32群蜂发病,发病率占子脾的10—20%。1986年春繁开始,全县发病蜂场9个,而且来势猛,病情严重,其中3个发病严重的蜂场,有2个场因蜂蛹病危害,于3月底破产;同年秋季,在阿坝地区放养的20多车(汽车)蜂,有50%左右的蜂场发生蜂蛹病,占蜂群的30%左右。据统计1986年全县发生蜂蛹病的蜂群约占总数的10%以上,损失蜂1400多群,价值20多万元(群年产值按150元计)。1987年早春,全县又有80多个蜂场的1000多群蜂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县养蜂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峰 《蜜蜂杂志》1998,(9):20-21
蜜蜂蛹病(HoneybeePupaDisease)又叫死蛹病,80年代初期,首先在云南、四川省的意大利蜂(Apismiliferalinqustica)群中发现,并逐渐传播到江西、浙江、安徽等省,1986年暴发流行,患病蜂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现象,受害...  相似文献   

14.
1闯三关饲养中蜂,必须闯过3道难关:囊幼病关、巢虫关、西方蜜蜂作盗关。否则,蜂群将有可能毁于一旦。1.1囊幼病关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囊幼病)是中蜂的头号敌人,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1]。患囊幼病的蜂群:工蜂黝黑,劳力下降,寿命缩短;封盖大幼虫及初期蛹死亡,房盖下陷,有穿孔;挑开房盖,可以看到死幼虫头部上翘,像龙舟,故又名“龙船病”。用镊子挑起幼虫尸体,呈“水滴”状。老蜂不断死亡,无新蜂补充,群势迅速下降;幼虫大量死亡,工蜂无力清除尸体,在巢内腐烂发臭。一群蜂患病后,会迅速向四周传染,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整个蜂场毁灭。1976年,…  相似文献   

15.
王德惠 《中国蜂业》2002,53(1):19-19
蜜蜂的白垩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 ,而且传染能力很强。蜜蜂得了此病以后群势逐渐减弱 ,采集力下降、影响繁殖和蜂蜜的产量。一、怎样预防白垩病1 要从春季蜂群出窖时入手。因为无论是室内或是室外越冬的蜂群 ,在整个越冬期间必然有死蜂 ,一旦死蜂过多 ,加上蜂箱内潮湿 ,堆积在箱底的死蜂 ,就会发霉 ,而发了霉的蜂尸最易滋生各种病菌 ,这些病菌往往是“白垩病”、“黄曲霉病”、“副伤寒病”等病的滋生源。2 在蜂群出窖排泄完后 ,将预先消过毒的蜂箱换下越冬用蜂箱。消毒方法很多 :可用火碱、食用碱、开水烫、强氯杀菌剂喷洒 ,喷灯灼烧…  相似文献   

16.
蜂病防治经验点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应对我国蜂蜜因抗生素残留超标而出口受阻的困境 ,我谈几点蜂病防治体会 :1 应用意蜂卵虫和蛹的“比值”规律 ,对蜂病的防治有明显的效果因为蜂群的抗病力与其工作积极性有关 ,而工作积极性又与卵虫和蛹的“比值” (以下简称“比值”)密切相关 (徐松林同志曾在《蜜蜂杂志》发表多篇有关卵虫和蛹的“比值”的文章 ,请参阅编者注 )。控制“比值”大于或等于 0 75 ,能使蜂群始终保持积极工作状态 ,提高抗病力。在流蜜期 ,由于蜜源的刺激 ,蜂群自然会产生工作积极性 ,蜂病就会好转或消失 ,而流蜜期过后 ,蜂病又会复发或加重 ,就是这个缘故。…  相似文献   

17.
贾玉瑞 《中国蜂业》2008,59(1):27-27
2007年5月,我有群蜂突发急性麻痹病,箱前遍地是死蜂、爬蜂,后来相邻的蜂群也感染了麻痹病,这引起我的重视。原来蜂群也经常出现麻痹病的症状,数量不多,对  相似文献   

18.
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白头蛹”与工蜂的体质关系极大,它出现的时期大都在蜂群患病或病前后期。特别是患有中囊病和麻痹病的蜂群更易出现。去年中囊病席卷了我地区,一些旧法饲养中蜂群全部飞逃,逃后留下的巢脾皆被小巢虫毁坏。据调查,发病前,许多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白头蛹”。我的十多群蜂经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后,也出现了大量的“白头蛹”。但在病情治愈后,工蜂积极清理巢  相似文献   

19.
去年在爬蜂病暴发的时候 ,我从爬蜂病严重的几个蜂群中提蛹脾和幼蜂组织了几个交尾中并单独摆放 ,事后发现组织的交尾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内基本不爬蜂了。根据这个“发现” ,今年 5月 2 0日 ,爬蜂病流行季节前 (刺槐流蜜期已结束 ) ,我将所有的蜂群都一分为二 ,老王带小幼虫脾、空脾留在原地 ,所有封盖蛹脾带蜂分群 ,介入一个成熟王台 ,以后隔日喂含 1万单位的“先锋 4号”(抗菌素 )糖浆 2 0 0克 (喂 1 0天 )。分后老王原群仍发生爬蜂 ,而分出群喂药后不爬蜂了。我猜测 :这么一分为二后 ,新分群头几天几乎没有采集蜂从外头采集东西进巢 ,把…  相似文献   

20.
箱外观察的优点是省力、省工、快捷、不惊动蜂群 ,易于发现问题和情况 ,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箱外观察可大大减少开箱的次数 ,避免开箱惊扰蜜蜂和降低巢温 ;通过箱外观察还可以发现失王、饥饿、白垩病、爬蜂病等。1.失王群 :蜜蜂不安静、嗡嗡振翅 ,有时还能发现蜂王尸体。2.饥饿群 :巢门外死蜂遍地 ,严重时有拖出的蛹。3.白垩病 :巢门外有工蜂拖出的呈白色、黑色的“石膏蛹”。4.爬蜂病 :蜜蜂腹部膨大 ,许多幼蜂在清早就爬出箱外 ,在周围地上 ,特别是在沟、坑里爬行。作为1名养蜂者 ,对以上几种症状是容易分辨的 ,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