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2.
1977年4月,河北易县梁格庄公社张格庄大队社员白桂山在平整土地时掘出一批窖藏铁农具。现将这批铁农具报导如下。一、铁农具的种类易县张格庄出土的这批铁农具仅有锄镰两种类型,共计七件,其中铁锄四件,铁镰三件,现分别介绍如下。铁锄共4件,可分四式。Ⅰ式 1件。标本 HYZhj1:1,熟铁锻制,锄板呈半月形,中部有凸出锄板横脊的长方形銎,銎长2.4、宽0.8厘米。锄铤呈“7”形,前端纳于锄板横脊的长方形銎中,前部为实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四年十月陕西省永寿县监军公社西村大队第九生产队在平整土地中发现一批汉代铁器,其中铁农具有:V形铧冠、铧、铲形锄、凹口锸、刀形器等三十二件,还有正齿轮、铁权、六角承器、钩形器、曲形器、环器、铁箍、锛、辖形器和铁矛等十六件。现将铁农具,以及与农具有关的铁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东段东西横贯中部,其地理位置、自然面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地区处在一个农牧业交错的特殊地带。近年来,在乌盟境内陆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历代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铁制农具,乌兰察布博物馆历年来共收藏历代铁农具22件,除商都县大库伦乡古豁子村出土的8件北魏铁农具曾做过简要介绍外(’)。其它铁农具因出土地点不明确,故未做介绍。在整理文物库房中,我们感觉到这批铁农具对研究乌盟乃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历代农业生产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将这批铁农具依其时代做了初步整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属于黄河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齐鲁之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市发现汉代以前古遗址达二百余处,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反映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物,如汉画像石,铁制农具、陶家畜、陶井、仓、猪圈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赣州博物馆在赣南各地古墓葬清理和古窑址的调查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的铁质农业生产工具和石质粮食加工工具。现将这批古农具按时代顺序予以介绍。一、南朝铁农具铁农具 3件。分锸和镰两种。铁锸 2件。均呈凹字形。一件高15.4、刃宽10.5、深9厘米;一件高16.5、刃宽11.1、深9.5厘米。二器刃部作弧形,一件刃残。刃部比(?)部微宽,刃深8厘米处为实心。铁镰 1件。镰刃端前部作弧形。长21、最宽处3.3厘米。套木柄(?)部呈方形,刃部还依稀可见镰齿痕迹。以上铁农具是一九七九年六至九月间,先后在大余县青龙公社二塘附近土名和尚岭的两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安徽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很快,发现的青铜器约近两个件。其中有据可查的有吴、徐(舒)、楚、蔡等青铜兵器、青铜礼器、青铜生产工具等。在生产工具中有一部份是农具,现简介如下: 一九五三年我省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中出土一批青铜生产工具,其中主要是手工生产工具但也有一部份应是农具。青铜手工生产工具共有凿、锉、刀、削、斧、錾、锯等共30件。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喀左县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北魏耘锄辽宁省喀左县博物馆柴贵民,刘雅婷1991年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乡红石村村民张国才在刨地时,发现了几件完整无损的铁耘锄,这是古代农民在田间管理时用以耘地、松土的农具。喀左县博物馆过去也收集了几件同类的农具,现一并介绍如...  相似文献   

9.
枣庄市渴口乡渴口村出土三件宋代铁器均为农具,其中犁镜一件,踏犁铧两件,出土时共存于一件铁釜内。犁镜系用白口铁铸造,翻土面有银白色光泽,无锈。镜体上部呈椭圆形,下部斜直,光面内凹,镜背有三鼻纽,呈三角形分布。镜背铸有阳文九字,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铸为四行,楷书。识其文为:“徐丘铸造利国监□清”。(图一)“利国监”三字铸于镜背中间位置,字体较大。“铸”字虽模糊,但从金字偏旁可依稀辨识,惟“清”字上一字则漫漶,无法识读。另两件踏犁铧,形制相同,均系白口铁铸造,惟尺寸略  相似文献   

10.
福建崇安城村汉代城址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安城村汉代城址自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后,曾于1959年进行了一次试掘。而后从1980年至86年以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探掘。经过先后的发掘,在古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的建筑材料及陶、铁、铜器等汉代遗物。其中铁器出土的数量之多,尤其引入注目。而在这些铁器中,铁农具又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将崇安城村汉城遗址到目前为止先后出土的铁农具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东枣庄出土的汉代陶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年来,枣庄市经过科学发掘的数以百计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陶仓模型,其中以1985年至1986间对市中区渴口镇砖厂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数量最多,在清理的百余座墓葬中,出土陶仓模型53件。最多的一墓(M28)出土了5件(1)。它们不仅形制多样,而且在建筑技术、防潮、通风、防盗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年八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狄庄村村民孟庆海在村北翻地时,在距地表深50厘米处的地方,发现一批古代铁器,共出土铁器20件,铜权1件,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两种,均已移交市博物馆收藏,现将其分别简介如下: 一、生产工具镰刀 4件,可分三式。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三河县出土的铁质农具河北省三河县文物保管所刘化成1988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县错桥村农民将取土中发现的铁质农具、工具、车器等送交县文保所收藏。市县文物部门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并对出土的铁器进行了整理。现将农具部分介绍如下:犁:2件。铸造,均呈“...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但有准确年代可考者为数不多。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所出的铁农具,时代明确,种类也较多,是一批研究西汉中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满城铁农具(包括农具铁范)出土于刘胜墓的甬道和中室,窦绾墓的墓道、北耳室、中室、后室和墓门外堆积中。所出农具都属于挖土、翻土的工具,计有镢、铲、二齿耙、三齿耙  相似文献   

15.
优质烤烟的采收及烘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是枣庄市唯一的黄烟种植区,种植黄烟600余公顷,烤烟质量高,每公顷效益均在3~4万元.现将我地烟农们总结的优质烤烟的采收及烘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农具。该墓为一棺一椁,椁室长8.22、宽3.6米,共出土青铜器480余件,玉器100余件,陶器300余件。青铜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品类之全,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  相似文献   

17.
白燕培 《农业考古》2023,(1):114-119
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早期,而东北地区战国时期才使用铁器,在战国中后期开始大范围应用于农业中,东北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集整地起土、除草及收割于一体,以整地农具为主,亦可见收割农具及除草农具,以小型器为主,主要包括铁铲、铁锸、铁锄、铁䦆、铁耙、铁镰、铁掐刀等。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以铸造为主。从战国到汉代,铁制农具发生了一次飞跃,数量、类型多样化,分布面更广,边疆地区大量使用铁器,交流传播更频繁,铁器朝着更轻巧、更省力的方向演进,特别是铁犁铧的发明和使用,从力学原理来看,将间歇运动发展为连续运动,是农具演进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18.
浙江舟山地区出土的青铜农具和破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一九八二年春,舟山岛西部的定海县石礁公社东方大队窑厂附近发现东周青铜鎒和青铜锸二件农具,在该处地点中还发现许多夹沙陶及印纹硬陶片。我们继而对这一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处原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但这处文化遗址已大部份被控掉,幸存的完整器仅二件青铜农具。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笔者于《农业考古》创刊号上介绍了赣南的大余、于都等地出土的南朝、隋、唐时期铁农具。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又相继在赣南境内的赣县自鹭、全南县社迳、大余县梅关、赣州市沙河、南康县赤土等乡、镇的南朝墓和唐墓中出土了一批铁农具。上述赣南出土的这些古代铁农具,主要是锸、钁、镰三种。其中锸最为常见,是赣南这个时期墓葬中重要的随葬品,特别是唐代土坑墓尤以为盛。(见图177页)  相似文献   

20.
山东枣庄市出土一批古代铁农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八九年二月,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金陵寺乡黄庄村村民张中标在村南黄山南坡开山采石时距地表50厘米处的石缝里发现一批古代铁器,其中铁农具有:一、“V”形铧冠共4件,均完整,形制相同,但大小有别。大的通高18、每翼刃长22、翼尾宽5、两尾銎口宽1.1、两翼尾部间距15.5厘米。小的通高17.3、每翼刃长20.5、翼尾宽4.4、两尾銎口宽1.3、两翼尾部间距15.3厘米。器形前锐后阔,两翼外侧均有刃,翼外侧呈弧形,内侧呈銎状,两翼于前端汇成一尖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