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人畜共患病(zoonosis):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主要疾病种类有:炭疽、鼠疫、猪丹毒、猪水疱病、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肝片吸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发病及流行特点1 流感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 ,为什么容易发生变异 ?流感病毒 (Influenzavirus,IV)属正黏病毒科 ,流感病毒属。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 ,膜上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糖蛋白纤突。根据抗原性的不同 ,可分为A、B、C三型 ,其型特异性由核蛋白 (NP)和基质 (M)抗原的抗原性质决定。A型流感病毒可见于人类、多种禽类、猪和马、其他哺乳动物 ,B型和C型一般只见于人类。根据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NA )的抗原特性 ,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目前有15种特异的HA亚型和9种特异的NA亚型。…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3):25-26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l),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0.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病毒分为A、B、C三型,分别属于正粘病毒科下设的A型流感病毒属、B型流感病毒属、C型流感病毒属。B型和C型病毒属不易变异,A型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容易变异,含有8个节段组成的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一种是血凝素(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现在已知的HA有16个亚型(H1 ̄H16),NA有9个亚型(N1 ̄N9),它们之间可以不同组成。其中,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 相似文献
11.
,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6):6-9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3.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6,27(2):42-45
为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按照“早、快、严”原则,特制定本规范。一、“早、快、严”的定义“早”,是指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确保禽流感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快”,是指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及时处理,确保突发疫情处置的应急管理。“严”,是指规范疫情处置,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彻底,严格处置,确保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疫情损失减到最小。二、“早”的技术规范(一)早发现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各省级疫情测报中心、各动物疫情测报站…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让养殖户进一步认识禽流感防控知识.我们特从农业部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中心编写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中节选部分.现刊登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18.
《《禽流感》 (第二版 )《禽流感》 (第二版 )是2004年最新出版的专著 ,由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甘孟侯教授主编。第一版《禽流感》出版时间较早 ,当时我国对禽流感了解较少 ,书中内容主要来自资料汇编 ,第二版增加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对禽流感的科研成果和经验。《禽流感》 (第二版 )介绍了禽流感的发生历史与危害 ,病原分类、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基因结构及其复制、病毒的增殖、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流感病毒毒力和宿主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禽流感病原的分离、病毒鉴定、血清学试验 ,禽流… 相似文献
19.
在养殖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中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提升鸡肉品质,通常都会分散养殖,但由于饲养、管理环境等原因,明显加大了养殖风险,使禽流感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饮食安全.鉴于此,本文将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与防治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原和流行特点(1)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2)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鸽和孔雀等多种禽类均易感。该病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最长可达21天,其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候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