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装袋时间、不同装袋苗龄和不同营养袋规格的试验 ,总结出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法培育大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莆田市开展东方杉不同规格营养袋苗培育及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东方杉袋苗苗高、冠幅均随着营养袋的规格增大而增高,但不同规格营养袋间苗木高生长量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从不显著到显著,苗木冠幅生长量间差异也逐渐加大;东方杉袋苗造林与带土球苗木造林相比,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3种育苗方式培育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无纺布营养袋苗、塑料杯营养袋苗、裸根苗)在杉木林下套种的初期效果,及不同坡位、坡向对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在杉木林下套种的初期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营养袋苗在杉木林下栽植成活率和当年抽高明显大于塑料杯营养袋苗和裸根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的成活率和抽高分别比塑料杯营养袋苗、裸根苗高出7.7%、43.3%和45.4%、58.3%;不同坡位对无纺布营养袋苗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抽高有极显著影响,南方红豆杉抽高大小依次是下坡>中坡>上坡,下坡的抽高分别比中坡、上坡高15.1%、63.2%;不同坡向对无纺布营养袋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抽高有极显著影响,红豆杉抽高大小依次是阴坡>半阴坡>阳坡,阴坡的抽高分别比半阴坡、阳坡高出6.2%、57.8%。初期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杉木林下套种,以采用无纺布营养袋育苗,在中坡、下坡、阴坡和半阴坡种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为试验区,应用营养袋育苗和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进行斑克松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苗龄、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营养袋平均出苗率达82.5%,造林密度对斑克松造林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机械带状整地成活率较高,适用于斑克松造林;4年生营养袋的造林成活率比3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苗圃将1年生的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直接移植到不同材质的无纺布营养袋、塑料营养钵、塑料薄膜营养袋中进行培育,并对移植1 a后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容器材质对闽楠移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容器对闽楠苗的移植效果有显著影响,以无纺布营养袋移植的闽楠苗木生长最好,塑料营养钵的苗木生长次之,塑料薄膜营养袋移植的苗木生长最差。移植1 a后无纺布营养袋的平均苗高达58.7 cm,平均地径达0.57 cm,苗高≥50 cm的株数比例达83.5%,平均主根长度达28.3 cm,平均侧根长度达15.3 cm,侧根长度≥10 cm平均条数达21.8条。  相似文献   

6.
花榈木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花榈木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种子的发芽率、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提高花榈木种子的发芽率及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但侧根生长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采用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7.
利用林场常用的梭梭、沙拐枣、毛条、霸王等4种治沙造林树种的营养袋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造林模式下进行造林试验,对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造林模式下,梭梭的成活率最高;营养袋苗的生长量呈现出补植造林>厚覆沙地造林>沙丘造林>荒沙滩地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营养袋苗生长量呈现出...  相似文献   

8.
草珊瑚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相同的经营管理方式下不同介质、不同点播深度、不同覆盖物的草珊瑚种子营养袋育苗技术,通过对种子处理、播种方式、播种后管理等主要育苗技术环节及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初步总结草珊瑚种子营养袋育苗技术,为其在生产上的高成活率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取裸根苗、塑料杯营养袋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等三种不同育苗类型的两年生南方红豆杉,研究其在杉木人工林林下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苗木类型中以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早期表现最佳,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7. 5%,当年抽高达到32. 3cm;其次是塑料营养杯苗;造林效果比较差的是裸根苗。以无纺布营养袋苗为材料在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为96. 1%~98. 1%,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年抽高差异极显著,下坡生长效果最佳;不同坡向间造林成活率95. 0.%~98. 2%,差异不显著,当年抽高22. 3~35. 2cm,差异极显著,其中阴坡生长初期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白皮松营养袋育苗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白皮松种子沙藏、雪藏及大棚内营养袋、只遮荫不覆膜营养袋和郁闭度0.5的林下营养袋育苗试验,找出适合太原地区的最佳种子处理办法和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外援营养袋操作技术是否是羊肚菌种植中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基础,进行了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栽培为基础,通过优化营养袋配方、营养袋和播种同步投放等对林下种植羊肚菌出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营养袋埋在土里和放在土层上面的区域表现差异明显,前者营养袋污染少且每亩可增加鲜菇产量13.21%。(2)营养袋优质配方为: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木屑15.7%,石灰4%,较B2、B1配方增产11%~21%。此外,营养袋摆放与播种同步还可简化栽培方式,节省林下种植劳动力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延庆地区油松营养袋育苗工作实践,提出雨季油松营养袋育苗的几项关键技术,并选取4种油松苗进行了营养袋育苗试验。对油松苗木生根及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年7月9日至26日为最佳装苗时间,龙关苗为延庆地区雨季油松营养袋育苗的最佳苗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14.
草珊瑚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草珊瑚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苗木的出土时间没有影响,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前者比后者提高29.3%。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及总生物量(鲜重)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总生物量比田间苗床播种苗提高30.4%;但侧根生长相比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滇朴种子采集、贮藏催熟、苗圃地选择、土壤处理、种子处理、播种、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种苗移植营养袋培育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移植到不同土壤(酸性棕壤、中性砂壤、微酸性混合壤)营养袋后种苗的生长情况,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种苗生长高度、地径和统计保存率的结果表明:酸性棕壤种苗生长优良,保存率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介绍了利用营养袋育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营养袋苗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结论,并分析了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建园的苗木类型和定植方法,笔者对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裸根苗、裸根嫁接苗、营养袋嫁接苗、营养袋自根苗等多种类型苗木不同时间定植建园技术进行试验总结,提出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及架形培养技术,供葡萄产业管理部门和葡萄种植企业或个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室营养袋育萄葡苗在塑料大棚里,利用营养袋育萄葡苗,能明显地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提高苗木等级和造林成活率。1991年开始在丰南市青各庄镇东板桥村进行营养袋育萄葡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值得在各地推广,规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建棚、制营养土(1)每年...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赤桉34号组培苗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壮苗率,在技术上关键要把好以下环节:1.基质营养袋准备要合理。无论组培苗,还是扦插苗需要的营养袋,其基质都要求是烧透的谷壳灰和过筛的黄心土,按1:1的比例,充分拌均,装于营养袋内,营养袋的规格为6×8厘米或8×12厘米。2.扦插移栽要及时。在移栽方法、营养袋基质、移栽后的管理控制情况一致的条件下,营养袋装袋与组培苗移栽时间间隔对组培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经对比试验,间隔时间1天,成活率95%,间隔时间1个月,成活率约70%,间隔时间2个月,成活率约50%,间隔时间100天以上,组培苗基本死亡。最好做到装…  相似文献   

20.
油松营养袋育苗及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干旱、瘠薄、沙地及石质山的造林成活率,加快荒山绿化速度,应大力研究、推广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去年,我场搞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育苗面积40平方米,产苗约三万袋,造林60多亩,秋查成活率达90%以上。其做法是: 一、营养袋育苗 1、营养袋的制作:用64开报刊纸糊成直径4厘米、高8厘米的纸袋,每个工可糊1000—1200个。 2、营养土的配制:用捣细并过筛的老圃地的带菌土四份与优质猪圈粪一份混合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