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美霞  戴洪义  葛红娟 《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对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柱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不等, 细胞排列相对杂乱,各层细胞之间相互交错, 层与层之间分界线不明显; 而普通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各层之间分界线明显。柱型苹果的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苹果。柱型苹果上表皮细胞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普通型苹果, 表皮细胞隆起的高度较高。两种类型苹果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 但柱型苹果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型, 气孔宽度则是显著低于普通型。柱型苹果叶绿体内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不平行, 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 片层数相对较少; 而普通型苹果叶绿体内的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 片层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藏高海拔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叶肉叶绿体超微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期为高原苹果叶片生理生态功能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3个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差异,并对叶绿体超微结构参数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金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呈长椭圆形,具有完整的片层结构,淀粉粒和嗜锇颗粒分布于片层之间,叶绿体在细胞中呈片层纬线平行排列。茂县‘金冠’叶肉细胞叶绿体主要排列于细胞的边缘,类囊体膜遍布整个叶绿体,基粒多,平均达42.5个,基粒片层发达,平均为35.25层;盐源和西藏林芝地区‘金冠’的叶绿体则向细胞中央靠拢,且有少量叶绿体扭曲变形;基粒垛叠程度较低且基粒数及基粒片层均较少,分别为40.3个及16.48层;叶绿体密度以盐源地区最大,每μm2达38.2个,茂县次之,叶绿体密度为每μm233.2个,西藏林芝最小,每μm2仅为22.4个;而叶绿体淀粉粒密度则以西藏林芝地区最多,平均每个基粒为6.6个,茂县最少,平均每个基粒含4.3个,盐源地区居中,平均每个基粒含淀粉粒4.6个;相关性分析表明,年均气温、≥10℃年均积温、一月平均气温、年均极端低温、年日照时数及海拔等生态因子显著影响着叶绿体超微结构参数。【结论】高海拔地区植物叶绿体基粒片层及类囊体垛叠程度下降,淀粉粒含量升高,叶绿体有向细胞中央位移的现象,是高海拔植物对高原地区低温和强辐射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百合两个品种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左志锐  高俊平  穆鼎  刘春 《园艺学报》2006,33(2):429-432
 对两个百合品种盐胁迫下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Prato’对照和低盐浓度处理下, 叶肉细胞内细胞器丰富, 叶绿体片层排列整齐, 高盐处理导致细胞器减少, 叶绿体解体; 而‘Sorbonne’在低盐处理水平表现异常, 其细胞器降解, 叶绿体空化, 片层排列松散, 且两品种的线粒体较叶绿体早表现出异常, 故推测可能是线粒体结构的损伤进而功能丧失, 最终导致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叶片提前衰老。  相似文献   

4.
缺锌番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观察了缺锌番茄生长期间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在外部形态上没有出现任何缺锌症状时,叶绿体的结构已经发生异常,但发展较慢;在外部刚刚呈现缺锌症状时,其叶绿体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并很快使叶绿体解体。缺锌对叶绿体结构最初的影响是基粒间膜的膨胀,进一步发展使基粒片层融合,基粒消失。实验还发现在较高浓度的锌培养下的番茄,其叶绿体内的片层十分发达,基粒中类囊体的垛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菌粗毒素对叶片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辣椒疫霉菌作用下, 辣椒3叶期叶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质膜内陷, 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结构破坏; 细胞器基质的电子密度下降; 叶绿体基粒片层肿胀, 排列紊乱; 线粒体嵴消失, 出现空泡化。  相似文献   

6.
翠南报春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对低温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蕴薇 《园艺学报》2006,33(6):1365-1368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低温处理对翠南报春(Primula sieboldii)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绿体的形状由原来的梭形或长椭圆逐渐膨胀变圆,线粒体数量逐渐增多。光照0℃低温条件下的叶绿体基粒和间质片层排列方向略微改变,趋于一致。在0℃低温下的细胞中还出现了质膜内陷现象和多泡结构。本试验结果表明,低温锻炼引起的细胞结构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翠南报春抗寒性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2 a生的也门铁及其嵌合体变异品种‘金心也门铁’和‘金边也门铁’为试材,研究了也门铁及其嵌合体的主要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结果表明:‘金边也门铁’叶片变异(黄色)部分叶绿素合成在PBG与UrogenⅢ之间受阻,‘金心也门铁’叶片变异(混合)部分的叶绿素合成在UrogenⅢ与原卟啉之间受阻,导致颜色发生变化;‘金边也门铁’叶片绿部、‘金心也门铁’叶片绿部及也门铁三者之间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差异不大,所以三者都呈绿色。  相似文献   

8.
从薄皮甜瓜白莎蜜1 号中筛选出一个生长发育正常的自发型叶色黄化突变体93 88-1,以突
变亲本白莎蜜1 号为对照,对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388-1 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白莎蜜1 号,而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的
比值显著高于白莎蜜1 号;叶绿素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PBG)与尿卟啉原Ⅲ(Urogen Ⅲ)之间;荧光参
数F0、Pn、ФPS Ⅱ和ETR 显著低于白莎蜜1 号,而qN 和NPQ 显著高于白莎蜜1 号,Fm、FV/Fm 和qP 与
白莎蜜1 号无显著差异;突变体9388-1 的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垛叠数有所减少,基粒排列不整齐,呈线
条状,基粒片层间距离大,排列疏松,内含物混浊,淀粉粒少,而白莎蜜1 号基粒片层结构紧密排列,结
构完整,淀粉粒多。表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阻,导致叶绿体内部结构发育缺陷,从而影响光合色素的稳
定性,改变叶绿体各种色素的含量与比例,最终引起叶色黄化。同时,突变体能及时地耗散过剩的光能,
对光合机构起一定的保护作用,维持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衰老‘649’和易衰老‘D0313’两个不同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 观察活体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细胞壁及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649’授粉后30 d果壁中胶层质密度降低, 叶绿体基质片层向两端拉伸; 授粉后40 d细胞壁开始降解, 叶绿体基粒片层变得膨大并开始解体, 线粒体内脊数目开始减少。‘D0313’授粉后20 d果壁中胶层断续不均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开始膨大; 授粉后30 d, 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 叶绿体内部结构开始解体, 线粒体内脊模糊。表明, 衰老过程中, 易衰老品种‘D0313’果皮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的衰老症状出现的都比耐衰老品种‘649’早。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是较稳定的细胞器, 其变化迟于叶绿体。  相似文献   

10.
莫爱琼  赵晟  万小荣  耿世磊 《园艺学报》2012,39(11):2206-221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不同发育阶段的花结构差异及其绿原酸积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花的发育,花冠筒叶绿体结构逐渐完善并积累淀粉粒,幼蕾期叶绿体已有基粒和基粒片层出现,但没有明显的淀粉粒出现;绿蕾期叶绿体结构完整,积累有一至数个淀粉粒;白蕾期叶绿体数量少,含有丰富的淀粉粒;银花期和金花期叶绿体极少;花冠筒木质部导管细胞壁逐渐木质化加厚。在花冠筒中,幼蕾期和绿蕾期绿原酸含量丰富;白蕾期薄壁细胞内绿原酸含量开始减少,维管束仍积累较多的绿原酸;银花期和金花期薄壁细胞绿原酸含量进一步减少且分散分布,维管束累积的绿原酸也减少,主要分布在木射线中。在花萼筒-子房中,不同发育阶段,其薄壁细胞、维管束、中轴胎座和胚珠都有绿原酸分布。表明绿原酸可能在叶绿体内合成,然后转至细胞液中聚合,最后在液泡内积累;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与绿原酸合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彩叶桂花新品种‘虔南桂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军  谭志明  王海涛  廖凯  罗永松 《园艺学报》2015,42(6):1219-1220
‘虔南桂妃’是从银桂栽培品种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彩叶桂花新品种。其嫩枝、幼叶至成年叶期依次呈现紫红、浅红、浅黄、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变化,彩色观赏期达半年之久。可在江西、广西、广东等地作园林观赏栽培。  相似文献   

12.
涂勋良  万斌  秦帆 《园艺学报》2020,47(10):2071-2072
彩叶桂花新品种‘四季芳华’是从四季桂栽培品种‘金玉台阁’的无性繁殖后代变异中选育出来的。其新梢紫红色,嫩叶中部紫黑色,边缘紫红色,至成叶期叶片中部依次呈现灰紫、黄绿、绿、深绿等多种颜色的变化,叶片中部绿色区域逐渐扩大,叶片边缘依次呈现红紫、浅红、浅橙、黄橙、浅黄等多种颜色的变化;全年均可观赏彩叶。在四川盆地特别适合园林景观布置及盆栽。  相似文献   

13.
‘天香台阁’桂花花芽分化及其台阁形成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桂花四季桂品种群的‘天香台阁’(Osmanthus fragrans‘Tianxiang Taige’)花芽分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天香台阁’具3种不同的花芽,即普通花芽、特殊花芽、叶状花的台阁花芽。普通花芽和特殊花芽形态分化相同,分为总苞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及雌蕊分化期共5个时期,历时约5个月;而叶状花的台阁花芽除了这5个时期,最后还经历台阁形成期,共历时约6个月。3种花芽雌蕊均发育异常,台阁花芽中本应着生雌蕊的部位分化为枝条。  相似文献   

14.
四季桂是桂花中的名贵品种,体形小、花期长、香味浓,便于家庭养植,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北方越冬管理较难,制约着四季桂的发展。通过几年对比试验,室外养植时,采用薄膜覆盖技术措施,为开春气温回升时生长、观赏打下良好基础;室内养植时,温度区间在0~5℃时,可为开春植株生长和开花提供保障。温度区间在5~10℃时,植株生长健壮、花数量多,观赏效果最佳,是最理想的室内越冬养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绿化常见灌木地被植物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蚊母〉龙柏〉四季桂〉火棘〉金叶女贞〉红继木〉海栀子〉杜鹃〉龟甲冬青。  相似文献   

16.
板栗短雄花序异常死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 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 花序上部变黄, 弯曲, 最后枯死脱落,而基部花序正常发育。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花序上部发育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 细胞呈现有序的死亡变化,细胞核内发生染色质凝聚, 继而核仁消失, 核质降解, 核膜破裂, 核解体; 液泡内吞现象明显, 形成很多小液泡; 叶绿体和线粒体也逐渐解体; 花序上部衰亡过程中所有细胞器在膜包裹下有序地降解, 表现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浏阳市周洛村桂花峡野生桂花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湖南省浏阳市周洛村桂花峡两次实地调查, 观察分析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 ) 群落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其群落学特点, 在此基础上对桂花居群的生物学特征, 特别是花形态变异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显示桂花峡内的桂花花色以浅黄色和乳黄色为主, 偶有橙黄色和雪白色花个体; 花有两性花和雌蕊花柱退化的单性雄花两种类型, 居群内桂花个体间的花形态变异丰富, 具有天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桂花不同品种开花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个桂花品种盛花期的花瓣为材料,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到59种挥发物,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萜烯类化合物。选择相对含量均高于0.05%的21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12个桂花品种可分成3类,花色为黄色或金黄色的金桂和四季桂(6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的银桂(3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橙色或红色的丹桂(3个品种)为一类。黄色桂花中以‘柳叶金桂’香气活性物质贡献率最高,达56.75%;白色桂花中以‘厚瓣银桂’贡献率最高,达51.91%;橙色桂花中以‘镉橙丹桂’贡献率最高,达58.88%。以此3个品种为代表材料,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测定了其开放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铃梗期都以释放具有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的物质为主。初花期到盛花期,橙色花的‘镉橙丹桂’以释放花香型物质为主,白黄色花的‘厚瓣银桂’以释放香草香型物质为主,黄色花的‘柳叶金桂’以释放紫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物质为主;到了末花期,‘镉橙丹桂’与‘柳叶金桂’中都是青草香/清新香型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而‘厚瓣银桂’中依然是香草香型物质居多,这可能是银桂香气更持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罗彩17号’是从广西桂林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来的彩叶新品种。春秋季节叶色变化较大,随着叶片生长发育,幼叶颜色由水红色渐变为橙黄、黄、黄绿色,最终成熟叶变为深绿色。整个生长季彩叶观赏期持久,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