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单季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及防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上海稻田杂草的分布和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地区间土壤种类、酸碱度、地势差异,上海稻田杂草的分布和危害有明显区域性。西部地区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危害最重,中东部地区则以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危害最重,而江中沙洲地区以水苋菜(Ammannia bacvifera)、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危害最重,其中牛毛草(Eleocharis yokoscensis)和日照瓢拂草(Fimbristylis miliacea)仅在西部地区发现,且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从西部至东部其相对频率依次降低,而在江中沙洲地区则未见,与之相反,扁秆麓草(Scirpus planiculmis)在中、东部及江中沙洲地区的相对频率依次降低,而在西部地区则未见。  相似文献   

5.
6.
7.
旱直播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1稻田杂草群落演变概况 1.1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我市耕作制度以双三熟制为主.1975年前季稻田牛毛草覆盖度达12.5~30%,每m2杂草密度: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15.3株,节节菜4.6株,稗草0.81株.农民称这种草相为"上面撑阳伞,下面铺地毯".以牛毛草、异型莎草与稗草为主组成杂草群落.  相似文献   

9.
10.
11.
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发生与化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观察和小区试验方法,阐述了上海市浦东地区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发生种类、特点和消长规律,客观评价了若干化除配方的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提出了浅耕旱条播稻田二次主体防除策略,筛选出“扫弗特→农得时+高杀草丹”、“扫弗特→农得时+稗草净”等配方,基本解决了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2.
肥床旱育秧田可发生杂草42种,以稗草、马唐、鳢肠、空心莲子草、丁香蓼等为优势种。杂草群落明显受农业措施的影响,其中床址、盖种土来源可起决定作用。杂草群落主要有两大类型,即前茬为稻田的类型和前茬为旱田的类型。田间杂草的发生高峰在播种盖土后的5~7d。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恶草灵混用和二氯喹啉酸-苄嘧黄隆混用是最适宜药剂配方,前者于播种盖土后作土表处理时杂草的防效达81.5%~97.0%,后者在揭膜后2~3d(秧苗达2叶时)作茎叶处理,防效则在95%以上。并对有关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由此建立的肥床旱育秧田化除配套技术对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的观测资料,禾本科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正常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并分别分析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差异;同时,采用A—B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上述结果对于制定防除杂草策略和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业专家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各农业机构提供的具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上海农业专家专业分布面广,但缺少都市型农业人才和高新技术研究人才;专家集中在科研单位,在科技推广部门较少;在职称评定中,重学历但不唯学历;上海将有70%的农业专家在5年内退休,所以必须迅速构筑上海农业高级人才高地。提出,建设上海自己的都市农业研究生基地,为青年科技人员成才创造一个宽松的竞争氛围,选拔和造就一大批青年农业高级专家,注意在年富力强的中年农业科技人才中晋升高级农业专家;应当制定条例,明确延聘专家的主要工作是带教青年科技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徒长苗占有70~80%的苗床中选择徒长程度不同的各类型苗,分别调查了带菌率,并移栽到大田后,追踪调查了各类型苗的死亡率。结果:死亡率与秧苗的徒长程度有关。苗高增率与死亡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使足带菌苗,若徒长不严重,其死亡率就低,恢复率就高。  相似文献   

16.
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了发现和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之后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在水稻育种中利用该方法的特点和开展该领域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979~1982年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传播、流行和防治的研究结果。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表明:此病主要发生于我省晚季稻田;病田产量一般损失3~7成,甚至完全绝收;病害可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但以二点黑尾叶蝉的传病力最强。介体昆虫的传病能力,与其饲毒和接种取食时间长短及温度高低有关,而与昆虫产地关系不大。病害流行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6~7月份的介体昆虫数量及其带毒虫比率;(2)晚季水稻播种、插秧时间的迟早;(3)感病品种的栽植面积。采用压缩感病品种,改种、扩种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插秧时间,避过最感病的苗期和返青分蘖期的介体昆虫迁飞高峰,以及关键时间铲除田间杂草,扑灭介体昆虫等几项综合防治措施,可在大面积范围内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1995~1997年全国稻谷产量连年增长,使上海粳米市场价格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5月持续走低30多个月;消费者和经营者对中央政府全面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1998年夏季发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预期和反映,使1998年5月至10月的阶段性价格回升;在1998年洪涝之后秋粮仍是一个丰收年景的影响下,上海的粳米价格又继续走低。  相似文献   

19.
稻田化学除草引起杂草群落的演变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稻田杂草种类调查,明确有39种分属16科与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和危害,并对使用期较长、推广面积较大的除草剂杀草丹、禾大壮、丁草胺后对稻田杂草群落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在稻田杂草群落演变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