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扬麦 25 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耐迟播、灌浆快、脱水快的优异小麦品种,偏迟播栽培的生产田块,按穗数高、中、低 3 个类型在不同田块进行取样,调查穗数、株高、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产量及三因素变异程度依次为穗数 > 产量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偏迟播条件下总体穗型偏小、每穗粒数较少。穗数与产量符合直线回归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株高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穗数达 37.87 万穗 /667m2 及以上时,成熟阶段遇雨易发生斜倒。研究认为,偏迟播栽培扬麦 25 要走足穗夺高产的途径。以 500kg/667m2 左右为目标产量,产量结构指标宜为:穗数在 35.0 万穗 /667m2 左右,每穗粒数 28~33 粒,千粒重 46g 左右。要实现这些指标,除常规高产措施外,还应重视适当增加播种量、全力提高播种质量、进行化控防倒等 3 项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生态条件下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生理拔节至成熟期间主要温、光、水等气象因素,在多播期情况下对各类群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变化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为我区小麦高产避免不良气候影响,扬长避短,提供适宜播期及品种. 1 生态条件及试验方法试验在铜仁谢桥坝上进行。试验地海拔254米,年均温16.7℃,年降雨量1271.6毫米,以4、5、6月雨量偏多。年日照时数1180.8小时。温光水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小麦正常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4年1995年两年的研究结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千粒重和穗粒重,而粒数又受有效小穗数的多少和每小穗粒数所制的,其中穗数多少,又与有效分蘖存在密切关系。有效分蘖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数与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北项研究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地协调产量三要素的关系,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播期延迟易使小麦产量下降,为了探讨药剂拌种对迟播小麦的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不同药剂拌种处理,调查分析了小麦生长素质、籽粒产量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药剂拌种能提高小麦成苗率;降低麦苗高度,增加叶龄,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可以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大穗比例,具有增产效应。其中药剂Y3表现最优,与对照处理比较,成苗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在越冬前使小麦株高降低11.9%,叶龄增加16.4%,茎基部宽度增加58.2%,地上部及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8%和45.9%;分蘖能力显著增强,有效穗数增加12.4%,穗粒数及千粒重得到提高,产量增加19.4%。综上表明,在小麦迟播情况下,使用药剂Y3拌种可以增强小麦生长素质,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5.
6.
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在小麦生产上常年存在播期早,底肥中氮肥偏多,年前旺长,越冬期受冻,生育后期脱肥现象,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选择驻马店市当地主导小麦品种进行8250kg/hm^2产量水平的播期、播量以及冬前壮苗指标与群体质量优化技术试验,为本地各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栽培条件对小麦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对小麦的穗数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充足氮素供应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磷素含量,若在24mg/kg以上,施用磷肥对促蘖增穗不起作用或虽有一定效果,但产量差异不显著;若在10mg/kg以上,增施磷肥能显著促进分蘖生长、穗数增加和产量提高。小麦于越冬、返青期追肥浇水,能够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数。但越冬、返青期浇水不宜过早或过晚,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年前达60℃左右为浇越冬水的适宜时间;年后达80℃左右为浇返青水的适时日期。年前施肥较多,年后生长势较强的麦田,返青、起身期应采取控制措施,以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根据麦苗发展趋势于拔节前后进行肥水管理,但一般不应晚于旗叶露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三要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小麦高产育种应走大穗较多穗型求高产的育种途径,为本区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济南17号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它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率高.该品种自2001年引入我市以来,500kg/667m2以上的地块大量涌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的整体品质连年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市农技站和种子公司的小麦产量比较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该品种500kg/667m2以上的高产途径,为指导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小麦穗叶距同产量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证明,穗叶距是株形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证明:穗与旗叶几乎同处而穗稍突出的小麦品种穗叶距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16.
晚播覆膜小麦与适时播种小麦产量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小麦覆膜栽培比同期播种的露地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覆膜提高了地表和耕层土壤的温度,在一定的晚播条件下,覆膜期增加的积温大体可以补偿由于晚播而减少的积温。根据积温培育小麦苗的原理,晚播覆膜小麦就有可能取得适时播种小麦的产量。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自1987年秋种开始连续2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现以1988~1989年度的试验为主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选用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15号和济麦22号,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亩基本苗在8万~12万株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两品种小麦穗数增加,穗粒数、结实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率提高;济麦22号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山农15号。山农15号亩基本苗12万株的密度处理的穗干物质积累率,在开花16天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济麦22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两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济麦22号耐密性较好,密度过大显著降低山农15号的穗粒数和穗干物质量。在本实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亩基本苗10万株的密度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李民栋李惠民杨洁莉李鑫(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712034)小麦品种一般可分为多穗、大穗和中间型3种类型,其各有不同的高产模式。北方麦区以多穗取胜,南方麦区则多属大穗或中间型。虽然不同麦区的高产品种各具特点,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选择当地主推的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分析穗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随之增加;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对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次之。穗粗与产量不相关。说明在适当增加密度的情况下,增加行粒数、穗长等穗部性状提高玉米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