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甘肃省天祝种羊场绵羊棘球蚴病感染比较严重,平均感染率60%左右.笔者于1987-1988年用丙硫咪唑对幼龄绵羊进行了棘球蚴病防治试验,效果较理想,在此基础上,笔者于1989年对用药剂量和投药次数作了调整,对成年绵羊棘球蚴病进行治疗试验,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绵羊选择6岁左右、卡束尼皮内试验阳性、剖腹探查肝脏感染棘球蚴病的甘肃高山细毛羊12只.2.试验药物丙硫咪唑,农业部兰州生物制药厂产品,每片含量100mg,批号03103.3.分组与剂量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1、 相似文献
3.
4.
细粒棘球蚴(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等动物以及人的肝脏、肺脏和其它器官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来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石河子地区绵羊棘球蚴病综合防制的效果,于1990~1998 年对石河子143团、石河子老街和活畜市场的屠宰点的屠杀绵羊进行调查,逐年累计调查1 544 只,该病的感染率由1990 年的85.62% (250/292)逐年下降至1994 年的29.55% (13/44),此后几年则维持在16.67~33.33% 。并且能抽取10m L以上囊液的大包囊亦逐年减少。说明坚持定期给犬驱虫,妥善处理有害家畜脏器,双向切断棘球蚴循环链的综合防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藏绵羊棘球蚴病的调查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984 年经过调查发现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患棘球蚴病的藏绵羊3699只,发病率为98%。经过投喂丙硫咪唑、吡喹酮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1997年和2006年再次调查,感染率分别下降为72%和46%,说明投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藏绵羊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7.
8.
9.
10.
应用国产吡喹酮(Praziquantelum)对棉羊原发性细粒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进行了治疗试验,受试绵羊51只,设两个试验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毫升/公斤体重及30毫升/公斤体重)和对照组,分5次投药。均地首次服药后经240天剖检,结果表明治疗一组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死亡率75.1-52.3%,第二组死亡率达85.7-87.1%,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吡喹酮对绵羊原发性的细粒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有着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12.
李志宁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1):36-37
棘球蚴病(Echin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是棘球蚴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在23个省、市、自治区人畜间发现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3.
14.
对97例猪肝棘球蚴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对其中3例作了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病理学检查,均为单房型棘球蚴;采取囊液离心作头节检查,仅少部分有原头蚴。棘球蚴囊壁分为两层,内层(或胚层)较薄,伊红着染,外层为较厚的角质层,伊红淡染,呈无构造板层状结构。两层内无血管。PAS反应均为阳性。虫体周围常有变态反应性炎,形成寄生虫性肉穿肿,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陈旧性肉芽肿中心无血管。肝组织是慢性间质性炎或肝硬化。透射电镜观察,胚层有很多生发层细胞呈指状突起的囊腔,其内有大量糖原颗粒和电子密度高的类核结构。胚层向角质层释放小颗粒样物质,角质层呈纤维网状。扫描电镜观察,胚层及内含物有生发囊、子囊和无机盐。角质层断面呈纤维网状,其外面有排列整齐的低柱状突起,形成有规则的皱褶,形如脑回状,表面密布较长的微绒毛。 相似文献
15.
屠宰现场采用眼观、手摸、刀切牛羊内脏器官的方法,共调查绵羊482只,感染49只,感染率10.17%,平均感染强度1.63个;调查牦牛305头,感染22头,感染率7.21%,平均感染强度1.74个。感染仅限于肝脏和肺脏,未发现肾、心及其它脏器感染。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