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组分别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两季种植9个紫甜糯玉米杂交组合,对生育期和鲜穗产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9个紫甜糯玉米杂交组合春季种植的生育期比秋季长26~29d,有8个紫甜糯玉米杂交组合春季种植的鲜穗产量比秋季高。有3个紫甜糯玉米杂交组合两季种植产量都较高,可进一步作为鲜食玉米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贵州省鲜食玉米生产,选择贵州省不同海拔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桂甜糯218、京科糯928、黔糯768等1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并进行营养品质检测和外观、风味品鉴。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中丰产性最佳的品种是桂甜糯218,稳定性最好的品种是川玉花糯1号,适应性最佳的品种是京科糯2000;通过通径分析得出鲜食糯玉米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相关性为:行粒数生育期穗行数穗长鲜出籽率鲜百粒重穗粗穗位高保绿度秃尖株高;鉴品最佳的品种是彩甜糯、京科糯928、京科糯2000、川玉花糯1号;综合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风味口感考察,京科糯2000、川玉花糯1号、京科糯928、桂甜糯218等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风味佳的特点,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除对穗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其它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其它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的显著程度非常高。在不同的播种期下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较大,但产量构成因素差异较小。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下,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很小。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应该在10月8日至10月25日,早播情况下选择120万/ hm2基本苗较合适,中晚播情况下选择240万/ hm2。  相似文献   

4.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16品种名称:农大5181申请者:中国农业大学育种者:中国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农大3097/轮选987特征特性: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53d,与对照中麦175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8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穗数666万/hm~2,粒数29.4粒/穗,千粒重43.0g;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好;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18.5kg/hm~2,比中麦175增产9.2%。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25日至10月5日,基  相似文献   

5.
乡糯3是以自育自交系SLN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SLN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30059。该品种株高285cm,穗位高142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长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8.6cm,穗粗5.4cm,穗行数16~18行,籽粒糯质型、白色,百粒重36.1g。2020-2021年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9573.0kg,比对照金糯262增产9.4%。其果穗甜糯适口、弹性好、风味佳,成穗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翁萍 《种子科技》2019,(9):34-35
为筛选适宜莆田市推广种植的糯玉米新品种,2018年莆田市土壤肥料技术站引进华糯2000、申科甜糯9号、申糯10号、彩甜糯168、白玉糯320、珍珍糯60、南糯1号等8个新品种,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糯2000、申糯10号、彩甜糯168、白玉糯320、珍珍糯60、南糯1号这6个品种均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申科甜糯9号比对照减产8.56%,位列最后1名。  相似文献   

7.
美加605是以自交系PRM9604和GHF8088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红轴,粒黄、半马齿型。2016—2017年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85 cm,穗位高115 cm,生育期125 d,平均产量810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783 kg/667 m~2;2016—2017年在黄淮海夏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79 cm,穗位高109 cm,生育期102 d,平均产量671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648 kg/667 m~2;2018—2019年公司在西北春玉米组进行试验,表现为生育期135 d,平均产量1 067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1 012 kg/667 m~2。通过试验结果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在东华北和黄淮海审定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筛选出高产稳产、耐密糯玉米品种,2012-2015年连续4年每年以10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区试密度3 500株/667 m2和高密度4 500株/667 m2条件下鲜穗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亦达显著水平;增加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糯玉米产量,株高、穗位和秃尖均呈增高趋势,单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呈减低趋势,果穗商品性基本不受影响。筛选出浙糯玉7号、黑甜糯168、京科糯2000这3个高产稳产、耐密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兴义市的水稻直播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的播种期(4月15和4月21)和不同播种规格(25cm×18cm和25cm×22cm)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15日播种(25cm×22cm)条件下获得最高的产量为851.46kg/667m~2,播种期提前降低了水稻的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播种密度增加会增加水稻的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但是变化幅度不大(0.37万~0.86万/667m~2)。播种期提前明显增加了水稻的成穗率(1.06~7.76个百分点)。因此适当的提前播种,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会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钾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钾(HA—K)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浸种浓度与幼苗生长量呈正相关,r=0.8434~0.9997。浸种和叶面喷施平均株高、穗位高、茎粗比对照增加5.04cm、5.12cm和0.072cm;穗长、穗粗增加0.983cm和0.2616cm;穗粒数、千粒重增加57.74粒和28.303g;秃顶率下降3.164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4.79%。在本试验条件下,HA—K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X2>X1,使各性状达最佳状态的HA—K使用浓度为:浸种576.6~1369.7mg/kg,叶面喷施903.4~1617.9mg/kg。  相似文献   

11.
中麦603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约80 cm,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产量三要素适中,亩穗数47.2万穗,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6.8g。该品种适应性广,2021年通过黄淮北片和安徽省审定,完成黄淮南片生产试验,进入冀中北水地组生产试验。黄淮北片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86.8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6.28%;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87.4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3.95%。黄淮北片区试两年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节水指数1.198/1.094,节水性较强。品质检测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2.
潘忠 《中国种业》2013,(7):93-93
张谷6号是张掖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早熟、抗旱谷子新品种。201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谷2012001。该品种生育期115d,幼苗叶、叶鞘为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153.8cm,穗型纺锤型,穗长22cm,穗粗2.7cm;米黄色,千粒重3.6g,子粒容重613.0g/L;2011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测试,该品种粗蛋白含量12.77%(干基),胶稠度119.0mm,硒(以Se计)含量0.019mg/kg。适于制作中国的传统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如煮粥、小米酥等,微量元素硒含量较高;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随肥水条件变化不大,茎秆粗壮坚硬,抗倒伏能力强。2010年,在甘州、民乐、山丹等县(区)试验示范10hm2,平均产量8614.5kg/hm2,较对照品种张掖286增产60.2%;2011年,在甘州、民乐、山丹等县(区)试验示范12hm2,平均产量8398.5kg/hm2,较对照张掖286增产60.1%。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兰州市种植的商品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口性优的鲜食玉米品种,对 13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 18 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产量和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穗长、双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综合得分排名前 4 位的品种为旺源光彩、金冠 2054、彩甜糯 520、万黑糯 109,与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甜玉米金冠 2054、甜糯玉米旺源光彩、彩甜糯 520 以及糯玉米万黑糯 109 可作为兰州市鲜食玉米的主推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4.
红塔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品种层出不穷,但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各有差异,为全市品种审定和更好地筛选出适宜红塔区种植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此试验引进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单5号’和‘DY205’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生育期适中,株型特紧凑、成株整齐,锈病、灰斑病轻,总体表现好。其中‘西单5号’每公顷产量最高达11400.00 kg,全育期134天,株高270.6 cm,穗位高123.9 cm,穗长20.3 cm,穗行数15.8行,行粒36.2粒,千粒重378.9 g,可适当扩大示范种植,注意及时收获;‘DY205’每公顷产量11125.00 kg,全育期136天,株高289.7 cm,穗位高137.3 cm,穗长21.3 cm,穗行数14.8行,行粒32.6粒,千粒重400.8 g,可适当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高寒区玉米套种高菜田间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套种高菜是山西省高寒地区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为获得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于2013-2016年开展了玉米高菜套种的栽培试验(小区试验)和示范(规模化种植试验),研究了二者套作的田间最优配置模式。结果表明:5种处理模式对除穗行数和高菜产量以外的其他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处理3模式田间配置最优,即玉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株行距分别为13.5cm、110cm,高菜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株行距分别为30cm、55cm;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银蝶甜糯151是由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与南宁市桂亚作物研究所合作,利用自选糯玉米自交系WN620作母本和自选甜糯双隐性自交系WTN919作父本,进行杂交配组育成的甜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苞大且较匀,果穗商品性好,蒸煮食味口感佳,出苗整齐,幼苗长势较强,植株和穗位整齐,产量高,综合抗性好,保绿度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7年春、秋2季参加广西恒茂企业联合体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018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各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地868是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4PXM9700和ZD8827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9年通过黄淮海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 d,株型半紧凑,株高273 cm,穗位高109 cm,叶片数20片,叶片绿色,耐密、抗倒,果穗为筒型,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平均穗长21 cm,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9.5 g,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53.3 kg/667 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5.0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并且经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显示中抗多种病害,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为4 500株/667 m~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特性,适宜黄淮海区域的河南、山东等地夏播种植,是一个具有广泛前途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甜加糯型玉米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鲜食玉米新类型,川甜糯16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以糯玉米自交系YH17-477为母本、甜糯双隐性自交系TB17-13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加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玉20230029)。该品种四川平丘春播生育期85d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穗位高适中,果穗外观商品性和食味品质俱佳,对主要病害小斑病、纹枯病接种鉴定均达中抗水平,田间抗倒性强。对川甜糯168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制种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为摸索鲜食糯玉米在贵州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选择贵州省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筑甜糯1328等12个鲜食糯玉米组合进行田间种植试验.试验结果经“DPS数据处理系统(V 15)”统计分析,得出鲜食糯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生育期>鲜百粒重>株高>穗位高>鲜出籽率>秃尖长;12个参试组合与对照黔糯868比较,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蒸煮品质等方面综合考察,筑甜糯1328、筑甜糯2 M 1313、筑糯13A1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21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播种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21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夏播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郑单21的产量逐渐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降低,叶面积系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生育进程加快,但6月15日以前播种差异不大;适宜生态条件为:全生育期积温2596.2—2764.5℃,至2307.7℃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温度为23.2~24.0℃,至22.6℃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光照514.9~603.2h,至425.3h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光照为4.6~5.3h;至4.3h产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