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现行家蚕良种繁育实行3级繁育4级制种制度。原原种、原种繁育担负着扩大蚕种繁殖和选留母种继代的双重任务,原种又是繁育一代杂交种的种子。为此,只有搞好原原种、原种的繁育工作,才能为大面积茧丝生产提供品质优良、性状稳定的一代杂交种,并且延长推广的优良蚕品种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优良蚕品种在茧丝生产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仍采用“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蚕种繁育制度。原原种的繁育既要选留原原母种进行继代,又要为生产原种提供亲本材料。因此,选原种工作担负着种性保持及繁育良种的双重任务,而种性保持又是良种繁育的基础。在选原种工作中,应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保持品种原来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
保证家蚕原原母种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9年起实行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三级饲养四级制种制度,原原母种的生产不单独列为一级,由生产原原种的蛾区中择优留选。原原母种是蚕种生产的最顶级,原原母种繁育的质量是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要获得优质的原原母种饲养技术是前提,正确选择是关键。根据原原母种繁育的现状和工作实践,谈谈保证原原母种质量的措施。1紧记原原种生产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强责任感,奖惩分明坚持"以保持种性为前提,兼顾强健性进行选择",根据种性保持的要求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由专人负责具体品种,负责人应把具体的操作技术落实到位,做好病蚕、小蚕、伤蚕、迟眠蚕、早熟蚕  相似文献   

4.
赵晓 《河南农业》2014,(11):9-10
<正>目前,桑蚕的繁育制度是3级饲养,4级制种。即在饲养原原母种时择优选留母种,同时生产原原种,饲养原原种生产原种,饲养原种生产普通种。原种繁育,担负着繁育良种、保护种性、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确保质量,逐步改善存在的不良形状。原种繁育是家蚕良种繁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选择是保持和提高原种种  相似文献   

5.
家蚕原原母种的繁育关系到整个蚕种生产的质量和蚕品种使用年限,对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非常重要。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现保育有78个家蚕母种资源,母种体质较弱,适应性差,其对桑叶质量、气候条件、饲育技术的要求较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品种保育工作经验,总结出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原原母种繁育技术,以期为家蚕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蚕种生产饲养的是原蚕 ,原蚕的体质较弱 ,适应性差 ,饲育比较困难 ,对饲育技术规范操作要求较高 ,在饲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原蚕饲育的目的是制种 ,原蚕饲育的最大特点是在保持品种性状的基础上以获得质好量多的蚕卵为目标。原蚕饲育不仅要求当代蚕儿生长发育良好 ,而且要求蚕种不带毒、品种纯正、杂交彻底、卵质充实孵化整齐。1 原蚕饲育要点1 1 原蚕收蚁收蚁是原蚕饲育的第一关 ,每张原种为一区 ,若干区为一个饲育批 ,饲育批作为种茧调查的计算单位 ,必须准确称蚁量。收蚁在当天早晨 5时进行感光 ,感光后 2小时为收蚁适期。…  相似文献   

7.
桑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黄茧的原蚕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特殊用途品种渝黔黄茧2个对交原种G101和Y101的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以10蛾产卵调查方法调查原种产卵性状,对交原种G101和Y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结果:G101和Y101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较稳定、抗性较强,产茧接近常规品种、茧质较优;10蛾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较少,产卵量接近常规品种,1 g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G101和Y101是1对产量性状接近常规品种、又具有金黄色蚕茧的特殊性状对交原种,中系G101和日系Y101原蚕各项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或接近,正反交成绩差异小,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其组合渝黔黄茧已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洞庭×碧波原蚕在贵州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洞庭、碧波原蚕在贵州的性状表现,以便更好地利用该品种的优势,分春、秋季调查了2个原种的实用孵化率、发育经过、幼虫生命力、种茧成绩和卵质成绩等.结果表明,该品种体质强健、饲养容易、发育整齐、产茧量高、卵质优良、繁育系数较高,对贵州环境条件适应性强,适宜在贵州繁育推广应用,利用其斑纹限性特点,有利于农村开展原蚕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家蚕原原种871、872饲养阶段关键技术,维持其繁殖原种种性。[方法]制定科学的繁殖程序;控制饲育期关键技术。[结果]原种871、872品质性状与其原原种饲育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掌握和贯彻有直接的关系。[结语]技术探究可为我国主要蚕区主导繁殖871、872原种,在种性和健康性能方面实现最大最优化保持提供其原原种饲养阶段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选优提纯、繁育原种就是从优良品种中选出具有原品种优良特征特性的典型植株,不断地繁育出纯度高、质量好的种子,用以定期更新生产上利用的普通种子。繁育原种是良种繁育体系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保证品种纯度和种性,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蚕种生产过程中,由于蚕品种间遗传特征的差异和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种,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和蚕种质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生种的发生。一、了解品种性状,淘汰不越年卵,剔除不良卵生种发生的内因在于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对繁育一个品种,尤其是新品种,必须不断摸索,认真了解该品种的品种性状。河南省近几年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秋季生产发生白死卵的云蚕7B原原种卵圈(试验区1)、同批生产的无白死卵发生的云蚕7B原原种卵圈(试验区2)以及同期其他批次的无白死卵发生的云蚕7B原原蚕种(对照区)为试验材料,按蚕种繁育技术规程进行催青、收蚁、饲育、制种、保种处理,调查后代白死卵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1和试验区2的白死卵卵圈发生率分别为50%和19.08%,卵粒发生率分别为8.01%和3.26%,且随着蚕种保护时间的延长,白色卵发生率持续增加,而对照区无白死卵发生,表现出云蚕7B发生的白死卵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芳草×晨星是浙江大学蚕学系选育并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夏秋蚕品种,1996年起在生产上试繁推广.从试繁情况看,芳草A系原种不产卵蛾和少产卵蛾较多,影响蚕种繁育系数.芳草选育过程中,曾建立了A、B两个品系,使用双系杂交原种是提高芳草繁...  相似文献   

14.
根据蚕种繁育种茧品质检验要求,对春季饲养的9·芙、7·湘、洞·庭、碧·波8个原种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每一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平均数,在一定的置信系数下求得平均数的置信限.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各经济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育种工作是良种繁育的前提,良种繁育又是育种的延续.中国现行蚕种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即原原母种繁育原原种,原原种繁育原种,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李巨绘 《吉林农业》2011,(8):132-133
蚕种生产是整个蚕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而原蚕饲养更是蚕种生产的源头,是蚕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纵现我国众多蚕种生产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如蚕种质量不稳定,蚕种繁育系数偏低,原蚕基地不好找,蚕微柱子病不好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生产源头即原蚕饲养出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小蚕饲养管理上抓起。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浅谈一种较为科学的小蚕饲养形式,即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效果,着重分析了小蚕共育在实践生产中的优势、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3种常用的良繁方法作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发现,同源异法生产的3种棉所12原种产量及诸性状差异均很少与引进的同品种原种多无明显差异,“改良三圃制”和“自交混凝法”代替三圃制”生产原种,保纯效果殊途同归。在新品种推广捃始,不妨采用“改良三圃制”或“自交混繁法”以达到省工,节本,增效之目的,但若品种已有退化现象,须应用“三圃制”以在提纯同时,改良品种种性和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云南蚕区家蚕原种繁育的桑品种,以云南蚕区栽培的8个主要桑品种为材料,进行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发育经过的差异较小,而生命力、茧质及卵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的繁育成绩影响的大小与繁育季节存在一定相关性。综合考虑生命力、茧质及卵质等主要性状,在云南省繁育家蚕原种,适宜选用的桑品种为农桑14号、云桑2号、云桑4号。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种子繁育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小麦繁种的任务主要是保证小麦生产所需足够的种子,种性不退化,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我国制定了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规程,以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小麦简化繁种是产权单位从育种专家手里获取种子繁育出原种,再用原种生产出大田用种。  相似文献   

20.
小麦简化繁种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种子繁育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小麦繁种的任务主要是保证小麦生产所需足够的种子,种性不退化,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我国制定了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规程,以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小麦简化繁种是产权单位从育种专家手里获取种子繁育出原种,再用原种生产出大田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